经验分享:结合地支藏干,理解记忆地支的六冲、三会、六合

147小编 164 2025-10-09

学习周易,先是要理解记忆基础知识,这是先期必要条件,不能急于求成。

否则就成了空中楼阁,根基不牢则虚而不实。相对而言主,天干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目前就我掌握的知识,有相生、相克(冲的本质就是相比克)、还有五合的关系,记起来似乎也容易一些。

但地支之间的关系却感觉复杂得多,而且不能简单的用生克关系来判断,我看有些资料上说,地支之间不论生克,只论刑、冲、合、害(穿)、会、破等,我个人的理解可能就是由于地支中有藏干的原因。

因为地支主要体现的是其本气,地支主静,而生克是存在于天干之间严格的来讲,并不能叫作地支生克,而是刑冲破害。地支所反映出的生克关系,也只是简单的本气之间的关系,一旦其他藏干占据了有利条件而透出,那么就不再是简单的生克,而体现在刑、冲、合、害(穿)、会、破等关系上了。比如子水和午火,子和午是地支相冲的关系,但是从五行关系上来讲,子属于水,午属于火。所以子水去冲午火,但是也可以讲,因为有了这种相冲的关系,也就有子水去克午火。其他的也是一样,这些的生克,就是依附于地支的刑冲合害,才可以去论一下生克。

一、地支的六冲

来源于网络

这个六冲比较好记,可以从方位上来记。地支两两相对,比如子、午相冲就是正北方与正南方直面相对,但地支相冲最大的特点就是地支中藏干之间的相互混战 ,这就是地支之间用冲不用克的原因所在。如寅申相冲,寅中藏有甲丙戊;申中藏有戊庚壬,而寅中的每一个藏干可以克申中的藏干,但最后是以本气的力量的大小来定胜负 。如果我们把地支相冲看成简单的相克关系,那么地支中藏干余气对天干的影响也就被忽视。

具体理论我就不多说了,我强调的重点是先如何把知识点记住,只有先记住了基本的知识,后续才好再进行深入研究。周易本身就是门深奥的学问,有的人几十年才略懂皮毛,我一个初学者起的作用就是和大家分享如何记住,呵呵。

我记的方法是分成三组,正好是两两相对,从本气上来讲也正好是相克的关系。

第一组:子午、卯酉相冲。为四正之冲,为五行帝旺之地,代表正北正南、正东正西相冲。

第二组:寅申、巳亥相冲。为四生逢冲,因四生为五行长生之地。

第三组:辰戌、丑未相冲。为四墓库相冲,为五行墓库之地,四墓库相冲并无分胜负,土越冲越旺。

二、地支的三会

这个最好记,指同一方位的三个地支形成汇聚,就按四个季节记就可以了,别的不多说。

寅、卯、辰,农历1-3月,春季,三会东方木局

巳、午、未,农历4-6月,夏季,三会南方火局

申、酉、戌,农历7-9月,秋季,三会西方金局

亥、子、丑,农历10-12月,冬季,三会北方水局

三、地支的六合

地支六合口诀:

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作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土。

其实如果只记口诀,效果不太理想。最好的办法是结合掌诀图,以中指与无名指左右对称,依次得到子丑,寅亥,卯戌,辰酉,巳申,午未,共6组横向的线条,这样一下子就特别形象直观了。以后一想到地支六合时,脑海里一定要先出现这样一幅图画,然后在掌上点一点,根据点的地支的位置一下子就想起来了。

来源于网络

由于合化成什么,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制约,不一定能合化成功,但是基础知识部分是按合化成功后的来讲的,因此初学者不要过多钻牛角尖,如果想继续探究,可以找其他相关资料学习即可。我和大家分享的主要是如何先记住的问题,我是通过观察规律理解和记忆的,结果很快就记住了。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具体规律如下:

(一)六条线的最顶端、最底端合化的都是土。

即子丑合化土,午未合化土,区别就是湿土与燥土。

子藏癸水本气、无火之余气,丑藏已土本气、无火之余气。水土结合成泥巴还是土,所以子丑合化土,为湿土。

午藏丁火本气、无水之余气,未藏已土本气、无水之余气。火土结合成砖、成碳还是土,所以午未合化干土、为燥土。

(二)底部和上部两条横线,合化后分别是相生的关系。

1.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木生火。

可以简单理解为寅藏甲木本气,亥藏壬水本气,木得到水的滋养,所以寅亥合化木。

卯藏乙木本气,戌藏戊土本气且还藏丁火余气,最终草木在土地上燃烧,所以卯戌合化火。

2.辰酉合作金,巳申合化水,金生水。

辰藏戊土本气,酉藏辛金本气,土生金,最终辰酉合化金。

巳藏丙火本气,申藏庚金本气,火炼金成融化成水,所以巳申合化水。

好了,现在我们从头回忆一下:

上下分别合化成土,对应着子丑合化土,午未合化土

按照手掌左边横钱从下向上依次是木生火,对应着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

然后是金生水,对应着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

怎么样,这样我们整体上是不是就容易记了?

谢谢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上一篇: 五行生克图:老祖宗用五个字,参透天地运行“游戏规则”
下一篇: 二十四山之甲山庚向阴宅消砂纳水理论与实践探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