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五月底从湖南来到安徽,一月有余,几乎没见到几个晴朗的日子,宅家的时间太多,心里自然郁闷,感觉天天下雨似的。有时晨起还是朝霞满天,可一到中午或傍晚就是电闪雷鸣,如一位武士骑马挺枪杀到眼前,使人惊悚,当回过神来,大雨滂沱而至;有时小雨温温柔柔地飘着,如同痴情少女缠着心上人;有时中雨潇潇洒洒地下着,一刻也不肯停留,犹如壮士挥洒在江湖上,无拘无束!有时又云雾笼罩在城市的上空,路上排队的小车亮着灯并不时鸣笛,那低沉的声音,使人心烦意燥,看书上网也全没了心情。有时暴雨过后,阳光瞬间从云缝里射出,给高楼镀上金色,一道亮丽的景色使人愉悦,又使人发呆。这样的天气真使人心情变得异常复杂,情绪变得不羁。央视已连续报道了一个多月的暴雨消息,提醒人们及时作好防汛防灾准备。雨水真的太多,不少地方比同时期多出了几倍的降水。我住的世纪阳光花园里,早前干枯的池塘现在早已满满,那长江三峡大坝为了应对继续降雨带来新的洪水也只好开闸泄洪。一条雨带总是在江南的上空来回移动,使云贵湘黔川皖苏等省的某些地方发生了洪涝灾害,尽管有党和政府的强力领导,全力抗洪抢险救灾,但损失依然不可避免,估计超二百多亿币。
这种连续集中降雨常常发生在每年六七月份,这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在我国则发生在长江中下流一带,涉及到数省。此时,正时梅子成熟时期,故人们对种连续长时间降雨称为“梅雨”。在中国史籍中多以记载,如南朝梁元帝《纂要》有“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有“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的诗句。宋·陆游的诗句精准描写这种降雨特点,“残雨收还滴,低云去复流”。因正值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使人闷热难受,身上火辣辣,脸上油腻腻,好象进入桑拿室。而食物在这样高温高湿中容易发霉,故这种天气的降雨又叫“霉雨”。为何江南有这么的雨要下呢?究其原因是我国的东南沿海,每年在六七月有副热带高压存在,它源源不断地向陆地输送大量水气,而北方时不时的冷空气南下,二者常常在长江中下游相遇形成降雨带。过些时日,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冷空气南下减少,雨带北上,从而西北方向降雨增多,江南地区多晴天,这时现象叫“出梅”或“出霉”,时间一般在小暑末,故这种梅雨天气还有一段时日。随着夏日的节奏,气温渐升,江南将进入一年一度酷热的“三伏”天。
说到“梅子雨”,突然间想起童年时一段美好时光。每当端午节前后,“卖杨梅子”的声音一传进村里,一大群小伙伴循声跑去并围着叫卖者,眼睛放着光,嘴里噎着口水,我也如此。我只不过迅急跑回家里,装着很乖的样子,帮母亲做事,过一阵子等到叫卖声近了,悄悄靠近母亲说:“我想吃杨梅子”。母亲装着没听见,仍只顾做事。我就不断地小声说着,立出保证,如勤快做事、认真读书和听父母话,这时母亲才抬起头说: “伢子,家里没钱”。我不断说着缠着,只有当在我再三作出保证时,母亲才不得不领着我去花两三角钱买一点。那时杨梅可能是五六角钱一斤。买回家后常常顾不上清洗就抢先吃起来。清洗完后,母亲尝几颗,再留一点给我父亲,剩下的都给我。我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吃着,不过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也越来越听母亲的话,向着母亲期盼的目标成长。同时在我的心田也种下了热爱母亲的种子!成年后,每当我食杨梅时,母亲关心我的慈爱样子马上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现在女儿常也买些杨梅回来,拣些我吃,一两颗就够了,因牙齿有点怕酸!
从现在的梅子雨,说到我童年时吃杨梅的事,它们之间是否有关,我不得而知。不过在人们的习惯思维里,常常也存在这种联想现象。
朋友,你一定有比我对生活更多的感受和更为精彩动听的童年故事!
注: 个别图片取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