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门框上的燕子窝,你还记得吗?

147小编 158 2025-10-10

老家的木门框上,那个泥筑的燕子窝还在吗?

记得小时候,燕子年年来我家筑巢。母亲总说,燕子有灵性,只挑好人家安家。谁家门楣上有燕窝,那便是受人尊敬的体面人家。

燕子来时,总是成双成对。它们衔来春泥,混着唾液,一点点垒砌那个碗状的巢。清晨时分,总能听见雏燕叽叽喳喳的叫声,张着黄口等待父母喂食。母亲不许我们惊扰它们,就连晾衣竹竿也要避开那个角落。

村里人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宁可自家门面脏些,也不肯惊走檐下的燕子。若是谁家淘气孩子捅了燕窝,不仅自家长辈要责罚,就连左邻右舍也要说闲话——“这家人没家教”。

为什么那个年代的人如此看重一窝燕子?

在物质匮乏的七八十年代,农村人评判一户人家的标准很简单:勤劳、和睦、心地善。而燕子成了这种价值观的天然检测仪。

燕子择巢有三不选:不安宁的人家不选,有恶臭的人家不选,常驱赶它们的人家不选。它们用最本能的方式,为村庄里的每户人家贴上了标签。

村东头的王家,老爷子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骂孩子,院里鸡飞狗跳。果然,燕子从他家飞走后,再没回来过。后来才知,王家媳妇常年挨打,最后离了婚,一家人四分五裂。

村西的李家,老太太心善,每年燕子回来前,总要在家门框上钉块小木板,方便它们筑巢。她家院子总是扫得干干净净,但特意在墙角留些干草,给燕子衔去筑窝。李家几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成了村里最有出息的人家。

我家邻居张婶守寡早,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她家屋檐下却有两个燕窝。每天清晨,张婶扫院子时总是轻手轻脚,生怕惊扰了睡梦中的雏燕。她说:“没爹的孩子像根草,我知道苦处,怎忍心让小燕子无家可归。”她家孩子如今个个有出息,最难得的是都孝顺。

这些故事村里人能讲出许多。一窝燕子,竟成了一个家庭品质的见证者。

如今回老家,发现燕子窝越来越少了。新盖的楼房光洁漂亮,贴了瓷砖的屋檐让燕子无处筑巢。偶尔见到几个燕窝,也多是在那些老房子门楣上。

二叔家去年新建了三层小楼,特意在屋檐下留了几个凸起的砖块。他说:“现在条件好了,反而更想念以前燕子在家做窝的日子。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活风水,不能丢。”

科学家说,燕子选择筑巢地点主要考虑安全、食物来源和建筑结构的适宜性。但老人们依然相信,燕子能感知一户人家的气场。谁家和睦安宁,谁家吵吵闹闹,这些小生灵心里有本明白账。

也许燕子的选择从来不是玄学,而是最朴素的生存智慧——它们本能地避开那些充满戾气的环境,选择和谐安宁的人家。而这恰恰与一个好家庭应有的品质不谋而合。

如今城市里的孩子,怕是很少见到门框上的燕子窝了。我们住在密封的钢筋水泥里,安装了防盗门、纱窗,隔绝了风雨,也隔绝了那些曾经与我们共生的小生命。

偶尔在乡间见到门楣上的燕窝,总会多看几眼。那泥筑的巢里,不仅有小燕子的叽喳声,更有一个时代的记忆——那时候,人们相信:一个家的福气,不在于多有钱,而在于有多温暖。

燕子明年还会回来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善良、和睦、勤劳,这些品质永远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您老家门框上,可还有燕子安家?

上一篇: 女人才是家里最好的风水!养好她,旺三代!
下一篇: 可不可以在楼顶种桑树?楼顶种桑指南:打破常规,拥抱自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