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物不送人,送了家不顺”,哪5样东西不能送人,有道理吗?
送礼这门学问,别小瞧!有时候,真的是一不留神就踩进坑里,让人哭笑不得,甚至还闹得没法收场。
许多人觉得只要花了钱、买了东西就是重感情,其实,这只是送礼的第一层皮。
懂门道的人都清楚,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随意上手当礼物送出去,否则不仅要被人背后戳脊梁骨,还能让好事变坏事,甚至连自己都被陪上。

在我的生活圈子里,见过太多“自作聪明”翻车成“马后炮”的大型社死现场。
有哥们前段时间结婚,朋友凑个热闹送了一对精致青花瓷碗,结果新娘当晚脸都黑了,嘴上说着谢,但第二天朋友圈直接发文控诉,意思差点明摆着:“谁没事把家底往外扔,饭碗也敢送?”大家咋舌。
关键这些年,送饭碗,等于把吃饭的营生拱手送人,这不是让对方琢磨你以后混不下去了,把最根本的福气往外掏嘛?真是铁憨憨做派。
世上面子工程千千万,唯独这类“福气之器”,你要是递出去,保准回头跪搓衣板都有份。

还有什么送枕头的“骚操作”,真叫人无语。
枕头,这玩意儿晚上啥用你都清楚,多贴身,每天晚上跟风水、安稳都挂钩,人家换枕头都得挑日子,你倒好,上来一抱就送。
偏偏有些人还拿这个打“伴侣牌”,觉得送个枕头叫关心,其实在对方眼里——恶寒。
咱们中国人讲究谐音,枕与“诊”“症”听起来一样,甭管你信不信,年长一些的人脑补一番,就跟你盼他生病一般,谁不窝火?一次聚会有人收了同事送的枕头,立刻给其他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甩了出去。
这场景让我怀疑:送人的一口气都被“拿捏了”。

至于“鞋”字,也够呛。市面上那些自称了解潮流的小年轻动不动送 AJ、潮鞋,自以为走心,结果亲朋好友能乐意?先不说鞋子本身跟“邪”谐音,听着格外蹊跷。
老辈人都说鞋是护脚的,人生路靠它踏实。
你要是沾沾自喜地把一双贵鞋塞给别人,等于变相祝福:“希望你以后步履维艰。”
这不是故意找茬吗?我曾见过一个事业型大姐收到“好友”送来的昂贵运动鞋,脸一瞬僵掉,场面尴尬,一句话没说转头就拉黑,气到翻脸。
你再厚脸皮也吃不了这么大一碗冷饭。

那些动脑筋想“出奇制胜”送传家宝的小聪明,简直是逆天改命的典范。
某亲戚家攒了几十年的老玉佩,本想着拉近关系,结果刚送出去半年家里就差点闹断香火。
老人家追悔莫及,这才反应过来,传家宝不光值钱,更装着祖上的福泽气运,是几代人的根。
轻易送出去就是拿自家命运开玩笑,你以为人家真稀罕?殊不知下一代还苦愁着怎么力挽狂澜,那才叫血泪教训。
如果哪天你心软了把家里的“虎符”盲目施舍,那后悔药都没处买。

最后那种旧物,简直刷新三观。现在谁日子还缺点二手电饭锅穿旧棉袄的?拿以前那一套吃亏、实在、节俭思维榨干到邻里乡亲头上,很容易激化矛盾。
搞不好人家觉得遭到了侮辱:“你这是搞慈善还是羞辱我?”有种朋友动不动拿过时的用过手机、磨破的衣服包装好往外送,还四处显摆感情深厚,后来被群嘲“戏耍”。
碰上较真的,说不定连法律麻烦都能找上门——别人用了出事反咬你一口。
我见识过受害者把“友情大礼包”直接扔到小区垃圾房,这一幕让所有围观的面红耳赤。

很多人总觉得送礼讲求心意,大气点就行;却不想想中国人活活被忌讳和习俗牵着鼻子走,你闹点乌龙,轻则被冷落,重则人情散伙,微信全是黑名单。
请别再低估亲密关系的分寸感,越是贴心的“礼物”,踩到雷区越惨。
现实就是这样,许多“美意”,一旦选错路子,就会一路作死到底。

奉劝各位——送礼不如送到人心上,能避开的雷就让它烂在角落。
别用所谓的“用心良苦”去挑战对方的底线,少一点自作聪明,多一分靠谱厚道。
别再玩那些送鞋、饭碗、枕头、传家宝、旧物的花样,否则最后只有你自己跪着慢慢反省,那乐子可就大了!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