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必看!儿媳真不是外人,她是你家“风水”!处理不好全家憋屈
157 2025-07-05
最近广州市政府大楼成为网红,但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一座使用了近百年的民国建筑,却很少有人知道大楼背后的故事,今天就聊聊很多人不知道的有关这座大楼的前世今生。
有关大楼的风水问题。
人民公园与市政府大楼这一块从隋唐时期就是官府所在地。
清初,平南王尚可喜、尚之信曾在此地建立王府,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二十三年(1683)开始,此地是广东巡抚衙署所在地,也就是说从隋唐开始一直到清朝都是重要官府所在地。
古人是讲究风水的,如果说风水不好的话历朝历代官府能选这吗?当然,没必要迷信风水,风水只是反映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一门科学,不能夸大它的作用。
另外有一个故事,可以听听。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入侵,两广总督李鸿章奉旨北上与洋人谈判,两广总督由广东巡抚德寿代理。
革命党人认为,只要把德寿这个广东最高军政长官刺杀,清朝在广东的统治秩序必将大乱,就可以一举拿下广东。
革命党人为实施计划先租住了后楼房紧贴抚署的一所住宅,从澳门购买了炸药以及引线,接着在这所住宅开挖地道,一直挖到德寿在抚署的住处下面,安放炸药,接上引线。
1900 年 10月27日凌晨,革命党人点燃引线后出城等候,可到了预定时间,依然没有听到动静。革命党人史坚如就冒险回到租房入门察看,这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引线熄灭了。
天已大亮,他只好在屋里停留到28日凌晨,再次点燃了引线,这次引线没灭,雷管也响了,但并没有听到抚署有多大动静,代理总督德寿也照常上班。
后来发现雷管只引爆了少部分炸药,恰好又遇上大石头,炸力受阻,最后只炸塌了一小段巡抚署围墙,代理总督德寿只是受到了一点惊吓,而没有受伤。
这是因为风水好保护了建筑吗?我想只是巧合吧。
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政府部门分散办公,工作多有不便,于是准备盖一栋大楼把土地、公安、工务、财政、社会、教育六个局合署办公。
有关部门初步选址现在的南越王博物馆那里(当年那还没有发现南越王墓,好在没选那,不然有点尴尬了)建大楼,但是当时广东的主政者陈济棠是一个笃信风水之人,风水师极力推荐处于广州龙脉中央公园北面这块地,这风水更好。
陈济棠还做了一个宏大的远期规划,把中央公园(人民公园)与越秀公园连成一体,变成一个大公园,中山纪念堂置于其中,改名为中山公园。
这个规划确实不错,即使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规划,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此宏大的计划在动荡的民国时代注定是难以实现的。
市政府合署大楼才建好一期(设计共 3 期),陈因反蒋失败流亡海外了。最后因局势变化,规划更改,这个宏伟计划半途而废。
地选好了,接下来就是设计建造了。
1929-1930 年间,民国广州政府向社会征集市府合署办公楼建筑设计方案,收到包括上海,香港等设计机构设计方案 10 多份,可让人意外的是,最后被选中的方案设计者,是一个初出茅庐才 29 岁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就是林克明。
林克明, 1900年生于广东东莞市,1918年入读广东高等师范学院英语系,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次年被选送到刚成立的里昂中法大学进修建筑工程。1926年毕业于法国里昂建筑工程学院。1926年回国,1928年到广州,任市工务局设计课技士。
之所以选中林克明的设计是因为该方案切合实用、造价经济和具有美观性;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既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之美,又融合了现代实际需要,创成新中国式之建筑,东方文化之精神。
大楼外观采用中国传统的宫殿式,与中山纪念堂建筑相呼应。外观三层,内分五层,坐北朝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前座总面阔88米。
考虑到中山纪念堂高度为57米,为了烘托纪念堂,符合中国建筑北高南低的传统习惯,合署楼高度定为33.3米。
大楼在功能上按土地、公安、工务、财政、社会、教育六个局合署办公来设计,根据民族传统形式图样及合署的精神,采用合座式结构。
最难得的是大楼内六个局既可分又可合,各部分各自有独立门户,内部有纵横通道,便于相互沟通。
这个设计就算现在也可以大声说句:遥遥领先!优秀的设计是这座大楼直到现在依然能正常使用的原因。
大楼于 1931 年 7 月 开建,1934 年 10 月一期 竣工,只可惜因为时局动荡,原计划的 3 期工程只完成了一期,也就是我们现在看的广州市政府大楼。
不得不说设计者林克明真的是很牛,不过我觉得陈济棠更牛,如果领导没眼光,不采用,再牛的设计也只是一张纸。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领导的眼光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各大城市都建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建筑,真正做到东方经典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少之又少,各大城市几乎沦为外国建筑设计师的实验场。
优秀的建筑纵使过了百年依然是精品,就如一杯美酒,越陈越香,而那些奇奇怪怪没有灵魂的建筑百年之后就是一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