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邪门”的景区,地处阴阳两界,道教都镇不住“阴气”
93 2025-07-05
近日,三僚风水文化景区迎来一批特殊访客——来自上海、北京的商界领袖与文化学者,在三僚曾真君先生的带领下,深入探访这座被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的千年古村,开启了一场关于风水智慧与东方哲学的文化对话。
三僚村,地处江西赣州兴国县,群山环抱,形如罗盘,自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携弟子曾文辿、廖金精隐居于此,便成为风水文化的发源地。村中至今保留着杨公祠、蛇形祠、狗形祠、七星池等200余处风水建筑,每一处都暗合“藏风聚气”“阴阳调和”的堪舆法则。
曾真君先生,作为杨筠松第三十八代嫡传弟子、三僚曾氏第三十七代传人,以“麒麟先生”之名享誉风水界。他向访客们介绍:“三僚的风水不仅是术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比如村中的‘阴阳河’,两条溪流一阴一阳,象征天地交泰;‘蛇形祠’的布局,通过调整建筑形制平衡家族运势,这些智慧至今仍在指导现代人居环境设计。”
在曾氏宗祠,曾真君先生展示了三僚风水师参与的皇家建筑案例:明十三陵的选址、紫禁城的布局调整、长城军事要塞的堪舆规划……这些工程背后,皆有三僚地师的智慧结晶。他特别提到:“明代风水国师廖均卿为明成祖朱棣择陵时,以‘龙脉’‘水口’理论选定天寿山,奠定了大明王朝276年的国运。”
访客们对三僚风水的实用性深感震撼。一位上海企业家感叹:“过去以为风水是玄学,但三僚的案例让我看到,它其实是基于对地理、气候、生态的深刻理解。比如‘藏风聚气’的原理,与现代建筑中的采光、通风设计不谋而合。”
作为“三僚堪舆文化”“三僚大通书”“三僚罗盘手工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曾真君先生近年来致力于风水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他带领访客参观了正在筹建的“三僚风水文化馆”,该馆旨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风水智慧应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居环境等领域。
“风水不是迷信,而是一门关于‘天人合一’的学问。”曾真君先生强调,“我们正在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用大数据、AI技术解析风水理论,比如通过地形分析优化建筑朝向,用环境心理学研究空间布局对人的影响。”
在交流环节,沪京名流与曾真君先生探讨了风水文化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一位北京投资人提出:“风水中的‘气场’理论,是否可以应用于企业选址、办公室布局?”曾真君先生以三僚风水实践为例:“企业选址需考虑‘龙脉’(交通枢纽)、‘水口’(资源流动)、‘明堂’(发展空间),而办公室布局则可通过调整桌椅方位、绿植摆放,提升团队凝聚力与决策效率。”
此次探访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场思维碰撞。访客们纷纷表示,三僚之行让他们重新审视东方智慧的价值,并计划将风水理念融入企业战略与个人生活。
临别时,曾真君先生向访客们赠送了由他主编的《三僚大通书》,这本融合传统历法与现代生活的工具书,已成为海内外风水爱好者的“红宝书”。他表示:“三僚的使命不仅是守护千年智慧,更要让风水文化服务现代社会。未来,我们将通过文化馆、国际论坛、数字平台,推动风水文化的标准化、科学化应用。”
三僚,这座千年古村,正以开放的姿态,向世界讲述东方智慧的现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