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土不葬坟,红土难养人”,啥意思,有没有什么道理

147小编 118 2025-06-27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生老病死,谁也无法逃避和避免。

古人相信生死轮回,而当人逝世后,选择一个好的墓地,举办一个隆重的葬礼,既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又是期待着对家族命运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

在我们农村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沙土不葬坟,红土难养人”,到底是什么意思,老祖宗的话有什么道理吗?

“沙土不葬坟”: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说沙土的土壤不太适宜于安葬坟墓。

古人为什么说沙土不葬坟,主要认为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从沙土含有沙和土的比例来看,沙土含沙百分之八十,而土则只有百分之二十混合而成。

正是由于沙土的这种结构,因此沙土会颗粒粗大、结构松散,保水保肥能力差。雨水易渗透,导致土壤干燥贫瘠,难以维持植物生长。

而在古人的风水学眼中,认为不毛之地葬坟,会影响家族的兴旺。

二、沙土的储水能力差,由于沙粒之间的间隙大,一旦遇到下大雨的时候,雨水就会顺着沙粒间的间隙往下流,导致棺木积水,从而会影响到逝者的安宁。

三、沙土由于承重性差,并且易流动,时间一久,会导致坟墓塌陷,而大风吹来的时候,有可能会导致沙子的流动和吹走,时间一长,后人可能连先人的安葬之地都找不到了。

四、古人从风水方面来说,沙土颗粒粗大、结构松散,保水保肥能力差。雨水易渗透,导致土壤干燥贫瘠,难以维持植物生长。

由此,在农村民间就有了沙土不葬坟的俗语。

“红土难养人”: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说生活在红壤土地方的村民,生活就会比较艰难,难以养活一家人。

古人为什么说,红土难养人,主要认为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红土壤在我们南方较为常见,一般因高温多雨导致矿物质(铁、铝)富集,呈强酸性(pH 4.5-5.5),有机质含量低,土质粘重板结。

而村民种植水稻、小麦在红土中生长受限,需大量施用石灰中和酸性,且肥力消耗快。

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红埴之土,稼穑艰”,印证了耕作难度。

二、红土地区地下水中铁、锰含量偏高,长期饮用易引发牙齿发黄、骨质疏松等问题,古人可能将这种原因归咎于“地气不利”。

总而言之,通过这句农村俗语,我们可以得知:古人对土地特性和葬礼习俗的深刻理解。

到了我们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进步,沙漠也可以变绿洲,红壤土也能进行土壤改良,但古人“观地察土”的智慧,仍是理解传统农业文化与生态观的重要窗口,是古代民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上一篇: 俗语“沙土不葬坟,红土难养人”,说的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下一篇: 风水常识:哪些房子千万不能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