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真相|涣卦

147小编 65 2025-06-27

下坎上巽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涣,卦名。

亨即享字,祭也。

假,至也。

有,汉帛书《周易》作于(见图1)。有犹于也。

贞,占问。

筮遇此卦,可举行享祭,王亲至于庙,利于涉大川,乃有利之占问。

初六:用拯马,壮吉。

拯借为騬,割去牡马之阳具,今谓之骟马。

筮遇此爻,骟马则马壮且吉。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涣,水流也。

《序卦》曰:“《涣》者,离也。”《杂卦》曰:“《涣》,离也。”《说文》:“涣,流散也,从水,奂声。”

水四散而流为涣,故涣有离散之义。然观《彖传》《象传》之文意,本文不释涣为离散。其原因有三:一是认为涣是水流无阻之义。盖水能四散而流,必是四方无阻,故涣字有此义也。二是认为涣是水冲洗之义。三是认为有流义,如流汗流血亦谓之涣也。《序卦》《杂卦》之说大非经意。

奔,急赴也。

机,汉帛书《周易》作阶(階)。机当读为阶。

图1: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周易》九〇上

又一解:机可读为機,门限也,今谓之门坎。

水流奔赴其台阶,则院内之脏秽尽被冲洗。脏秽去犹人之悔去,故筮遇此爻,则悔亡。

六三:涣其躬,无悔。

涣,水冲洗也。

“涣其躬”谓以水冲洗其身之污垢,以喻清除德行之邪恶。如此可以无悔。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涣,水冲洗也。

元,大也。

有犹于也。

匪读为非。

夷,平常也。

“涣其群”谓以水冲洗群众之污垢,比喻清除群众德行之邪恶。此自是大吉。“涣有丘,匪夷所思”,谓大水冲洗丘岭,其水灾之大非平常所想象。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九二云:“涣奔其机。”六三云:“涣其躬。”六四云:“涣其群。”上九云:“涣其血。”则此文当作“涣其汗”,盖转写其汗二字误倒。又“涣汗其”汉帛书《周易》作“涣其汗”,故应为“涣其汗”。

《马王堆帛书〈周易〉释文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周易》九〇下

涣,流也。

号,哭也。

“涣其汗大号”,谓流其汗又大哭,必是抱病痛或遇祸事,此乃凶象。盖涣其汗者或因天热、或因饮汤、或因剧劳、或因遇祸变、或因抱病痛,然天热、饮汤、剧劳、流汗皆不能大号,唯遇祸变与抱病痛者,流汗且大号,故知涣其汗大号者,应为遇祸变、抱病痛之象。

“涣王居”,谓大水冲洗王宫之污垢,以喻清洗王宫之小人,革除王宫之弊端,此自无咎。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涣其血”,流其血也。

逖,远也。出犹走也。

筮遇此爻,有流其血之凶灾,然可以避免,去而远走,则无咎矣。

李零先生认为,《涣》卦爻辞的主题不是舟和水,而是马和风。有兴趣的可参考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三联书店)一书第280-282页。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第280-282页。

《传》解

“涣”之为义,内险外安,故外卦好于内卦。卦中六爻最为吉祥的是六四爻,由此可见,“涣”之大义在“涣散”其不利之事物,故《涣》无一爻有凶,或“无悔”,或“无咎”,或“元吉”,纵观全卦有涣然散开、明朗阔大、愉悦舒畅之感。又因为《涣》中含有木行水上之象,所以《彖传》以“利涉大川,乘木有功”概括卦象的意义。然卦有舟楫之象,而爻无舟楫之辞,言“涣”而不言“舟”,则“舟楫”快然无阻,仿佛行于无人之境。

卦辞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涣卦,坎下巽上三。“涣”有三解:一为离散之义,《正义》曰:“‘涣’者,散释之名。《杂卦》曰:‘涣,离也。’”二为水流无阻的样子,如《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郑笺:“仲春之时,冰已释,水则涣涣然。”三为通“焕”,有文理灿然之貌,朱骏声《六十四卦经解》曰:“涣,流散也,又文貌,风行水上,而文成焉。”

三至五互艮,艮为门阙,又为鬼门,故有王至“宗庙”之象。坎为水,巽为木,木行水上,正如《系辞下》所言“舟楫之利,盖取诸《涣》”,《涣》有舟楫之象,故“利涉大川”。二失位,变正应五,故曰“利贞”。

故《涣》卦象征着涣散:亨通,君王至于宗庙祭祀神灵。有利于涉越大河川流,有利于做事。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刚,指九二,九二居阴中成坎,坎水流而无阻,故曰“不穷”。柔,指六四,四得位于外卦,故曰“柔得位乎外”。 四上承九五,故曰“上同”。巽为木在上,坎为水在下,木行水上,则得“舟楫之利”而“涉大川”,故曰“乘木有功”。

故《彖传》说:“涣散,亨通”,阳刚来居阴位使水流不穷,阴柔得位于外卦而与上之九五协同。“君王来到宗庙祭祀神灵”,这是因为君王居中处正,其诚信能感动天地神灵。“有利于涉越大河川流”,这是因为《涣》有乘木舟行于水上的功能。

大象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九二至六四互震,震为长子,有继统之责,九五在震上,尊居君王之位,故曰“先王”。震主祭祀,又有虚筐之象,六四在互震之上,承五而享王,故曰“享于帝”。三至五互有艮,艮为寺庙,故曰“立庙”。

故《象传》说:风行于水面上,这种景象象征着“涣散”。先代的君王因此通过祭祀天帝建立宗庙来教化人心。

因《涣》卦是“刚来”居中,故所涣散的是小人、寒冰、阴气等不利之事物,且又有“柔得位”而与“上同”,所以能得舟楫之利而“乘木有功”。同时,按《象传》以风比德教,以水比群众,以风行水上比德教流行于群众。故古代圣贤先王通过设立天地神灵教育群众,使其敬贤尊上,慎终追远,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君王统治民众,而且能够使民风淳厚。

小象

初六,用拯马壮,吉。

拯,读为承,即顺承于九二。初六处于《涣》之初,坎之下,“坎为险”,初六陷在下,故需上承九二。九二在坎,坎为美脊,故曰“马壮”。因不当位,动而变,变而下卦成兑,九二至六四互为震,兑为悦,震为动,悦而动,且承“壮马”,故曰“吉”。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初六失位于《涣》初,然柔承九二,故曰“顺”。初六虽失位于下,然知雄守雌,以柔顺之情上承九二。九二阳壮为“美脊”之马,怜其顺承之情而“拯”之,初得助于九二,动而上行,因而得吉。观《涣》初则可知,世间万物顺之则吉,逆之则否。故君子之德在“顺”不在“逆”,物理与人情实有相同之处。

《王注》释“拯”不以字义,而以譬况之辞曰:“处散之初,乖散未甚,故可以游行,得其志而违于难也,不在危剧而后乃逃窜。”从“可以游行”及“不在危剧而后乃逃窜”分析,可知《王注》所释“拯”并非如《疏》之所言“可用马以自拯拔”,并没用“拯救”的意思。从卦象看,初失位不正,又不能应于上,处涣散之时,位在卑贱,怎么可能“自拯拔”?且《正义》既言“可用马”,又说“自拯拔”,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郑释“拯”为“承”。细究《王注》“拯”义,似与郑注通。就卦象而言,初六失位不正,又不能上应,处涣散之时,当无力自拯拔,唯有上承于九二,九二处坎中,坎为马,为美脊,初六以阴承阳,得美脊,故辞曰“拯马壮,吉”。《象》曰:“吉,顺也。”实指初六能顺承于九二而“顺”、“吉”。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初承于二,故二以初为“机”。二不能应五,比于初而受初之所承,故曰“涣奔其机”。二失位,本有悔,动而变正,上应于五,故“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坎心为“愿”,二居坎中,变而得正,上应九五,故曰“得愿”。九二以阳居阴,失位无应,本有其悔。然居中能变,则既不失其中,又能得其正,故于处《涣》之时,有“几”可依,如险中能得其安身之处,故可以使悔恨消失。

六三,涣其躬,无悔。

三失位不正,以阴居阳,既不能如九二秉持阳刚之德,又不能像初六那样顺承于上。变而得正又不能上应,故唯靠自身之力应上,故曰“涣其躬”。失位不正,本有其“悔”,然身在震卦,震为动,动而上行以应上则“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上在外卦,三变应上,故曰“志在外”。

《涣》之卦象,内险而外安,六三舍弃近二,远应上九,实际上就是舍险而就安,所以其“志在外”是明智之举。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六四下据坎象,坎为水,为众。六四又在巽下,有木舟行水之象,故曰“涣其群”。出于坎险,得位于巽,上承九五,与上同志,散其“群”险,建立大功,故曰“元吉”。四至上互艮,艮为山,四居半山,故曰“丘”。匪,通“非”,不是。夷,平常。坎为心,有心则“思”,水大漫山,舟“涣其群”险,故曰“匪夷所思”。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同居《涣》卦,六四与二、三不同,二、三所“涣”皆在自身,而六四则能“涣其群”。这是因为六四身任三种德能:其一,出于坎险之上;其二,得位于巽体之下;其三,上承九五与其同志。唯此三德,众生才能“风行水上”,“涣”散重险之围。六四“光大”之德,在六十四卦中的四爻中无爻可比,即使是其他爻也难以相比,因为六四之德岂止是“涣其群”,更多是“救众生”。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正义》曰:“人遇险厄,惊怖而劳,则汗从体出,故以汗喻险厄也。”也就是说九五因受惊而出汗。号,号令。九五处尊居正,在巽中,巽为号令,君王行号令以散险厄,故曰“涣汗其大号”。九五本为君王之尊位,为涣之主,唯王居其位,才能“无咎”,故曰“涣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王居九五,处于巽中,巽为号令,君王既掌号令之权力,就有能力涣散其阴邪不正之事、之人,此之所谓“圣人之大宝曰位”。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正义》曰:“血,伤也;逖,远也。”上九处于卦上,离坎险最远,远出于险而居巽木之上,故曰“涣其血,去逖出”。上九能涣散其伤,远离受害之地,故曰“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因《涣》有内险外安之象,上处《涣》之极,巽之上,故能远离受害之地。

上九失位而应于六三,六三在坎,坎为血。上九在巽之上,又远离坎之上,坎为血,涣而“去逖”,巽为木,木浮于水上,出坎则“无咎”。《涣》之有“远害”之象,实为舟楫之能。就其爻象而言,其舟楫之事始于六四而成于上九,因上九失位,故吉不如六四。

参考书籍: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清华大学出版社)、《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杨天才《周易》(中华书局)译注,陈鼓应、赵建伟《周易今注今译》(中华书局),李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三联书店),于豪亮《马王堆帛书〈周易〉释文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一篇: 涣卦:涣的作用是扩大影响,节的作用是避免跑偏
下一篇: 八字看财运十大富之一,身财两停的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