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诸城风水宝地东武山南麓新农村。

147小编 107 2025-07-02

自诸城修建三里庄水库后,古代遍地红土,四河八沟汇聚于此,泥沙汇聚,现土地肥沃。

诸城风水宝地,在东武城南新农村,环山水绕,四水包围,后倚东武山,天赐吉壤、山停水聚,山环水抱,元气融结,半阴半阳,方成太极!

新农村前,扶淇河、塌山河、注辅河和花园河,四水相聚。(此基础后来的三里庄水库)

早在秦汉时期,这里是门阀世族的林地,遍地坟冢,有专人看管。汉代有东武伏湛家族墓地,宋有赵氏家族大墓,明史记载有两处御葬林,邱氏和臧氏。清代有铁沟王氏家族大墓。齐东南流行站棺坟,这里遍地都是绵延数十里。

辛家窑和新农村宫氏,乃云南布政使高密人宫尔劝的后代。

诸城南湖区新农村,立村不足70年。

此村座落在东武城南东武山之阳,西傍胭脂山和红土湾,现在是碧波潋滟的三里庄水库,北近车流如织的南外环路,西南方与常山隔水相望。

城南五里徐家洼

该村的前身是“徐家洼”的基础上扩建近一百倍而成今之规模。。

明初,徐升在城南洼里所立此村。

徐升原籍河南(今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东石桥兰家村,为明将徐达部下的百户长官,徐达统兵北上招抚诸城之后,安排他驻守,并将其家属随迁,居住在城南岭前,他后来调去征辽东,大功告成来此度过了晚年。他的坟地就在村前,其后人除留下一支守坟外,陆续迁往徐家芦水(现属辛兴镇)、大岭沟(现属桃园乡)等地。因这里地势低洼,村庄又为徐氏始立,故称“徐家洼”。

古代诸城去南海的驿道就是由该村东侧通过,故道上有名的“三里碑”就在村后。这里虽立村较早,还靠交通要道,但在旧社会一直发展不起来,到民国年间,全村也不过十户人家除了屠宰户就是看林和种租地的佃户。

1958年修建了三里走水库,1959年因这里是库区水域,村址遂迁村后岭上现址,当时共有村民55户。

随后迁来了库区其他村庄的移民。

三里庄水库是截流扶淇河水而建,而扶淇河又分东、西二流,位于二流相夹地带的两河、辛家窑、吴家窑和东流左侧的黄家窑、徐家窑等村庄,因进库水和交通不便等原因,动员了部分村民移居此地。

这些移民村庄都是诸城有名的“五爱社”成员。辛家窑的臧家昌、宫树千,1952年带领村民成立了辛家窑初级农业合作社,当时在全县仅有的三个初级社中最红火,臧家昌出门骑着高大的枣红马比现在坐着宝马轿车都有气派,当代作家李新民的处女作《第一个春天》,其创作原型就是这个农业社。

1955年他们又联合周围七个自然村,组建了全县第一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县委书记张进给起了个社名为“五爱”。因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宫树千当选了省人大代表,臧家昌成为省级劳模。五八年公社化后名为“五爱大队”。

五九年动员移民时,村民们因“故土难离”,工作开展不起来,臧、宫二人便带头搬迁,并将大队办公室也迁来现址,因此该村遂称“五爱村”,这村名就镌刻在大队办公室的山墙上。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以此为村名,既是对合作化以来美好往事的纪念,又能提高村人的思想境界。但人们不习惯讲新名词,又因移民都是来自南面的村庄,所以就俗称“北岭”。当时共有村民153户,除徐家洼原村民和五爱大队所属村庄的移民外,还有两户是县机关部门的家属。

新农村创始人,辛家窑臧家昌(原名家用),迁居新农村。行四,生于1921年,高小文化程度,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村公安员。

1947年参加支前工作,诸城二次解放后,任村党支部书记。

1948年任城南区辛吴乡党总支书记。

1950年任县委工作员。

1951年回城南区,组织安排其带民工修沭河,工程结束后,到地区学习一个月,回来后,于1952年搞合作化,成立诸城县第一个初级合作社,任城南区五爱社社长,该合作社办的又快又好,受到省、地、县的表扬,成为先进单位。

1956年被命名为省级劳动模范。

1958年9月,任红旗人民公社(城关公社)副社长。

1959年调到园艺场任场长。

1962年5月16日,再次任城关公社副社长。“文革”期间回家劳动。

1974年12月,城关公社党委调其到城关公社砖瓦厂任党支部书记、工业党总支副书记。

1975年,任城关公社建筑队(诸城二建公司)党支部书记。

这个村庄在新建中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邻近的村庄也发“一处有难八方支援”的新风尚,赠送了大量砖瓦木料,派扬来了不少能工巧匠。

岭坡至岭上就势而建的房屋错落有致,横成排竖成行,全部砖墙瓦顶玻璃窗,这气势和景象在全县是独一无二的,一时县内外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五爱大队原是一级核算,1960年权力下放,以自然村为核算单位,因该村是得利于新社会新风尚而建立起来的,又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故在独立核算后改称为“新农村”。那时人们用“耕地不用牛,掌灯不用油,出门苹果碰着头”,来描绘社会主义的农村景象。三里庄水库建成发电站以后,他们是全县第一个有了生产、生活用电的村庄;也较早地实现了耕种机械化。

后来在极左潮流的影响下,果树被刨光,副业项目也几近绝迹,村庄面貌十几年没有明显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们有的利用承包的土地,种植果树、花卉、蔬菜等高收入作物,有的从事购销、加工、运输等行业的自营,其他劳动力又都加入了工薪族,这才加快了村庄建设的步伐。

现在全村520户人家,全部拆迁入住大源枫香小镇。

上一篇: 骗财还想骗色!海口一“风水大师”诈骗37万余元被判刑
下一篇: 山东省诸城市经典流传的民间传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