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看来,礼法方面即使是座位设置这种小事也不可小觑

147小编 161 2025-07-02

现代职场上大家都知道不论是开会还是出席宴会,座位怎样布置都是有讲究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安排才合理。其实现代的很多讲究都是从古代延续下来的,而其根本原则就是为了在生活细节上也要遵循礼法,让“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体现在生活的点滴细节上,《论语.乡党篇》第九章关于座位的设置孔子教导我们的非常简单,就一句话——席不正,不坐。

孔子这句话解释起来很简单,席子摆放的不正,不坐。

何为“不正”,不是简单的席子摆歪了就是不正,当然摆歪了也是不正的一种。《礼记.礼器》中对于席的要求“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方位上“南北向,以西为上,东西向,以南为上”,严格按礼制的要求执行才能称之为席之正,否则也可以称为“席不正”。另外,所谓正还可以从席的摆放细节上判定,席子的四边应与墙壁平行,方可称之为正,否则则为不正。

在唐以前,席地而坐是比较普遍的起居习俗。席又分为“筵”与“席”两种。筵是比较大的竹席,应该要铺满室内,就与现在的木地板一样。“席”一般用蒲草编制,呈长方形,放置在“筵”的上面,起到隔潮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一人一席,

孔子心存至正,事事都严肃整齐,即使是坐席摆放的是不是正这种小事都一丝不苟,如果不合于礼的要求,决不姑息迁就。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席不正则可能会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不仅与已不便,也有可能会影响到别人。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对于本章是不是错简提出了异议,“此句孤出,于上下文皆不得其类,疑是错简,当在‘割不正不食’句之下,如‘食不语’连及‘寝不言’之例”,认为这一句话与上下文都无法衔接起来,可能是错简,这句话放在“割不正不食”一句话的后面可能更合理一些。不论是“割不正”还是“席不正”都是在严格执行礼法制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故孔子才会“不食”、“不坐”。非常有道理!

上一篇: 保健凉席价格不菲 噱头大于其功能性
下一篇: 为什么“凉席”逐渐淡出视野?涨知识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