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解读8:地支基础知识深度剖析,别再一头雾水

147小编 76 2025-07-02

在古代历法体系中,基于“一年大约360天、一月大约30天”的规律,古人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并用十二个特定的文字来命名,形成了著名的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种计时逻辑进一步延伸至昼夜的划分,从而诞生了十二时辰制,它与现代的24小时制形成了对应关系。

一、地支阴阳属性与计时规则

1.阴阳划分

依据“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的传统认知,十二地支的阴阳属性如下:

阳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支:丑、卯、巳、未、酉、亥

2.时辰计时

在传统观念里,子时被认为是每日的起始时刻,这在现代时间体系中相当于前一晚的23:00至当天的1:00。这种时间划分方法延续至亥时,即晚上21:00至23:00。此外,精确的时间计算应以地方的真太阳时为准。以北京标准时间(东经120°)为例,西安(东经107°)的地方时间比北京时间提前约(120-107)*4=52分钟,因此需要根据经度差异对时辰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月份纪法与季节对应

1.特殊纪月规则

地支纪月的起始与时辰的“子”不同,它以寅月作为正月(孟春),随后是卯月(仲春)、辰月(季春),直至丑月(季冬)。这一规则与干支历法中以寅月为岁首的传统相一致,其详细原理将在后续“干支纪时”章节中进一步阐述。

2.四季与地支关联

·春季:寅、卯、辰(对应孟、仲、季月)

·夏季:巳、午、未

·秋季:申、酉、戌

·冬季:亥、子、丑

其中,寅、巳、申、亥为“四孟月”(季节首月),卯、午、酉、子为 “四仲月”(季节中月),辰、未、戌、丑为 “四季月”(季节末月)。

春季的寅、卯、辰月分别代表孟春、仲春、季春,寅月象征万物复苏,卯月春意浓,辰月春深,预示夏日临近。

夏季的巳、午、未月分别代表初夏、盛夏、夏末,巳月炎热,午月阳光炽烈,未月火势减弱,土气渐显。

秋季的申、酉、戌月分别代表初秋、深秋、秋末,申月万物收敛,酉月果实累累,戌月金气减弱,土气显现。

冬季的亥、子、丑月分别代表初冬、隆冬、冬末,亥月天气转寒,子月严寒至极,丑月水气减弱,土气回升。

3.方位象征与专气地支

地支与方位存在对应关系:

·东方:寅、卯、辰(卯为正东方)

·南方:巳、午、未(午为正南方)

·西方:申、酉、戌(酉为正西方)

·北方:亥、子、丑(子为正北方)

卯、午、酉、子因正居四正方位且对应四季中点,被称为“专气” 地支,象征能量纯粹集中。

在五行学说中,卯代表春季的木之专气,寓意生机勃勃,万物生长;午则象征夏季的火之专气,象征着热情与光明;酉为秋季的金之专气,代表收获与成熟;子为冬季的水之专气,寓意着寒冷与深藏。这四个地支不仅代表了四季的能量高峰,也体现了自然界中最为纯粹与集中的元素力量。

三、地支命名逻辑与文化衍生

1.命名三原则

依据甲骨文原义:

“子”这个字在我们的语境中代表着初始的状态,它象征着事物的起点,一切的开始。

“丑”这个字则象征着阳气的蓄势待发,它暗示着在初始之后,事物开始积聚力量,准备迎接新的发展和变化。

“寅”指植物抽芽和太阳初升,甲骨文表示箭矢准备射出,象征发展。

“卯”代表植物生长,甲骨文意为剖开,引申为开散。

“辰”是昆虫复苏之月,甲骨文描绘挖开泥土发现活动的昆虫,象征复苏。

“巳”表示天气转热,甲骨文显示婴幼儿坐起或站立,象征强壮。

“午”为一年中阳气最盛但开始衰减之时,甲骨文本义为舂杵,引申为忤逆,象征由盛转衰。

“未”代表植物最繁茂,甲骨文表示植物末梢,象征成熟。

“申”是植物成熟长出果实之月,甲骨文本义为闪电,引申为伸展,象征果实。

“酉”指收获之月,甲骨文为盛装收获的器皿。

“戌”为植物凋零之月,甲骨文为兵戈之形,象征杀伐,可能与收获后的征伐或打猎有关。

“亥”是天气转寒,民众准备越冬物资之月,甲骨文本义为宰杀猪,象征准备越冬。

2.结合阴阳五行:

在四季的轮回中,地支与阴阳五行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界能量的变化与流转。

3.与术数联动:

地支是中国古代纪年、纪月、纪时的重要工具,与历法、星象构成天文历法系统。它与阴阳五行结合,反映季节和能量流转,与历法、星象观测紧密相关。

地支与天干配合,形成六十甲子循环,用于纪年、月、日、时。它还对应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和生活节奏。

地支与星象体系相连,用于划分天区,赋予星辰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星辰出没与地支变换关联,用于预测吉凶和指导决策。

综上所述,地支与阴阳五行结合,与历法、星象协同,构成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系统的核心。这一系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洞察和智慧,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4.生肖系统

中国的生肖系统将地支与十二动物配对,每个生肖都代表出生年份并蕴含象征意义。例如,鼠象征机智,牛代表勤劳,虎象征勇猛,兔寓意温柔,龙代表权威,蛇象征智慧,马寓意自由,羊象征和平,猴代表机智,鸡寓意勤奋,狗象征忠诚,猪代表富足。生肖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节日庆典和日常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其起源可追溯至东汉《论衡》的明确记载,配对逻辑包含时辰习性(如子鼠夜半活跃)、文字隐喻(如丑牛与“纽” 的关联)等。需注意,生肖仅是地支与动物的一种对应方式,另有与星宿、八卦等关联的其他体系。

四、地支五行属性与身体对应关系

1.五行属性

依据五行理论,十二地支分别对应不同的五行,具体如下:

·春季:寅卯属木,辰属土(含木气)

·夏季:巳午属火,未属土(含火气)

·秋季:申酉属金,戌属土(含金气)

·冬季:亥子属水,丑属土(含水气)

辰、戌、丑、未并称“四库土”,分别承载四季末月的过渡能量。

2.身体部位映射

地支与身体的对应可通过方位图理解,例如:

北方之水,深藏滋养万物。亥、子属水,对应肾、膀胱,维持水液代谢平衡。丑含水气,与消化系统相关,象征能量蕴藏与释放。亥、子、丑连线,象征生命滋养之流,体现“天人合一”。

地支对应身体部位歌诀有二

其一

午头巳未两肩均,左右二膊是辰申。

卯酉双肋寅戌腿,丑亥属脚子为阴。

这首地支对应身体部位的歌诀,形象地将地支与人体部位联系起来。午、巳、未分别对应人体的头部和双肩,辰、申则对应左右两臂。卯、酉如同人体的双肋,寅、戌则与双腿相对应。丑、亥代表双脚,而子则被视为阴部,寓意生命的起源与繁衍。这样的对应不仅富有诗意,也体现了古人对人体与宇宙之间深刻联系的理解。

其二

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胞肚及脾乡。

寅胆发脉并两手,卯本十指内肝方。

辰土为皮肩胸类,巳面齿咽下尻肛。

午火精神司眼目,未土胃脘隔脊梁。

申金大肠经络肺,酉中精血小肠藏。

戌土命门腿还足,亥水为头及肾囊。

这支地支歌诀揭示了地支与人体部位的关联。子与肾、膀胱、水道、耳朵相关,体现水的影响。丑与腹腔、脾脏相连,代表能量和脾胃功能。寅关联胆、发脉、两手,象征生命活力和勇气。卯对应十指、肝脏,体现木的生长和疏泄。

辰对应皮肤、肩膀、胸部,象征保护和屏障。巳关联面部、牙齿、咽喉、下尻和肛门,体现火的温暖和光明。午与精神、眼目紧密相关,象征智慧和洞察。未土关联胃脘、隔脊梁,体现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申金对应大肠、经络、肺脏,暗示金的刚健和肃杀。酉关联精血、小肠,体现金生水的相生关系及小肠在营养吸收中的作用。戌土对应命门、腿和足,象征人体的根基和稳定性。亥水对应头部、肾囊,强调水的滋养和繁衍功能。

注意: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灵活解读。

这种五行与地支、人体部位的对应,不仅是对自然界规律的总结,也指导着中医理论与实践,强调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谐。

结语

本文系统梳理了地支的起源、阴阳、时空对应、五行属性及文化关联。下篇将深入解析地支间的刑冲合害关系,敬请关注后续内容。

上一篇: 巧记地支藏干,不要死记硬背,看明白原理非常简单。 #易经
下一篇: 传承国学文化,十二地支阴阳容易混淆,一分钟帮你理清它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