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黄田

147小编 111 2025-07-03

黄田是一块风水宝地。

黄田村位于泾县祖山黄子山西南,四面环山,中有田宅,按易经讲,土居中央,其色为黄,故称黄田。

黄田村庄朝向

黄田村座东北向西南,东北远靠南北走向的,黄子山余脉,高昂稳重;南隔凤子河与旗峰山相望,山峰如旗高耸,河水源远流长;西北黄田岭低长如幕,一条宽阔的鹅卵石官道,从西南村口,逐步高升,过芭蕉窝,经龙王岗,通向溪头都。发源于石井坑的凤子河和发源于马冲的马冲河,交汇西南村口,明堂开阔,村口有狮象二山严守大门。前有二水交汇,明堂开阔,后有黄子山做靠,左右旗峰高耸,有凤子河水穿村,右边通村官道。整个村庄完全符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要求,是典型的风水宝地。

从高村到狮象门外,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惑;踏进大门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使人不免产生世外桃源的错觉。

黄田村庄

朱氏族人爱山、乐水,从婺源茶院公朱环到黄田的黄田公朱枱,都喜欢以做官的官职名称或所居住地的山水为号,其中擅青囊之术者不乏其人。

北宋末年茶院公六世朱纬,朱纬历官淮上,他在途经泾县丰登乡时歇了一宿,见此处土地肥沃,山明水秀,就对儿子朱旦说:“居此则后其昌乎!” 父子遂选定泾县丰登乡李村园城山定居(今榔桥镇双河村李村园),其后果然子孙兴旺,枝繁叶茂。朱纬居住城山,后称城山府君。其子朱旦,字文旭,魁梧俊敏,自幼博习经史,尤擅青囊之术。因其住片有一条小河名雅溪,因以为号,后世称其为“雅溪府君”。

朱旦有三个儿子,长子朱旺后迁青阳,三子朱荣后代迁到南乡花林都(现在的紫阳村),二子朱兴住在原地,后代发展到张香都的许多地方。包括原黄田乡各村和榔桥河、小岭、云岭、北贡、漕溪等地。这就是后来的泾县张香都朱氏。当地有一句俗语“金竹棵,银黄田,比不过半个李村园。”由此可见当年朱纬的慧眼和当年李村园的富裕。

张香都朱氏八甲始祖茶院公十七世,用铿公朱礼宗,属于塘头街、谢塘冲的一支,他们从谢塘冲到水南山,到茶院公二十二世时,有些后裔已经迁到湖波桥、百路堪一带。

明万历年间迁到北亭都黄田隐居的,正是朱礼宗的第五代孙、茶院公第二十二世朱枱。

朱枱,字耒耑,一字志耕,以黄田为号,后世称为“黄田公”。朱枱少时颖悟,参加郡试,为六县童生之冠,补增廪生。但他淡泊名利,辞官不受,回乡由谢塘冲迁居黄田,构屋数椽隐居。并写了“莘野家风”和“静观自得”八个字,悬于大门内外。“隐居处有山锄笋,有沼养鱼,有田二顷课禾稼,岩棲谷汲,行洁寡营竞,养性林泉。”

这些都是表象。朱枱应该是一位堪舆高手,他在悄悄地布局黄田朱氏的未来。当时的黄田还有汪、柳等许多姓氏居住,不能因此与其他姓氏发生冲突。

黄子山的有一条支脉,延伸到村上。这就是后来被称为连接黄子山“龙脉”的来龙岗,边上还有一个凤形山,系来龙接凤之地。朱枱的隐居地正是选择的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也是后来整个黄田村庄的艮位,可谓在其他各姓不知不觉之中一举定乾坤,确定了黄田村庄的发展方向。

黄田村庄环境

朱家人看中这块龙凤相连的风水宝地,把它作为营葬祖墓的吉地,朱枱的墓就葬在凤形山边的香樟树下。

朱氏的发展还是与当地唐、汪、柳等姓氏发生了矛盾,这才有后来和睦岭的故事。

黄田朱氏通过子子孙孙四五代人的努力,才完成了朱氏在黄田村的布局。

朱枱生有朱沐、朱滌、朱浙三个儿子。朱浙从黄田公住处迁到旗峰山下居住,又以旗峰为号,后世称“旗峰公”。

朱浙也有三个儿子,分别名为朱性、朱情和朱快。朱情,字喻义,又以黄子山为号,称“子山公”。虽然不知道朱情的布局地点,但大致在聚星堂以上,上黄田以下。

从朱情和朱快的子孙开始,黄田朱氏发展提速。朱情的孙子有朱武烈、朱武勋兄弟二人,服贾致富。朱武勋有五个儿子,分别为庆霞、庆震、庆雾、庄霍、庄需,合称“上五房”。而朱乐吾的三个儿子:缙、绅、绪、则合称“下三分”。其余的分支分房,以及后代的蕃衍则更为繁复。

黄田村庄一角

黄子山下凤子河畔的黄田古民居巍峨而大气,古朴而典雅,是黄田朱氏多少代人的努力成就的;黄田“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精巧布局,更是遵茶院公二十八世、黄田朱氏七世朱法“兴废举堕,规模画如”,集四十年心血所形成。这些规模宏大、制式经典的民居建筑,无疑是汲取了官家建筑的式样。无独有偶的是景文公朱庆彩的孙子朱德懋乾隆年间就曾历官工部营缮司。

顺天时、用地利,人和而农商学并举,到了清朝乾、嘉、道时代,黄田朱氏达到鼎盛。据说旗峰公朱浙一支,十传后,丁男存者就达千余人。

……

洋船屋

一条北上搁浅的洋船,铸就了黄田的孝道文化;一条南下的大船,未出黄田,黄田朱氏却融入了近现代文明的汪洋大海……

黄田村庄像一条南下的大船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欢迎评论区讨论。

上一篇: 黟县屏山村风水解析
下一篇: 中国宜居地图:老祖宗选好的8个风水宝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