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那些年的老物件,你认识几个?(上)

147小编 161 2025-07-03

1、汽灯

小时候经常停电,为了店里正常营业,家里曾经买过汽灯,烧起来后比灯泡还亮。

汽灯和马灯很像,但亮度却不知道是马灯的多少倍。

每当停电的时候,家里就会将汽灯拿出来,装上纱罩灯泡,在灯里加上煤油,然后疯狂地打气。

汽灯上有个压力表,当压力到达后,将一侧的开关搬开,点火,会有像喷枪一样的火射向纱罩灯泡,灯泡慢慢变红变大,等亮了以后关闭一侧的开关,再调解出气大小,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灯内的压力会慢慢变小,灯光也会暗下去,这时只要继续打气,它又会继续亮起来。

2、煤油灯

煤油灯为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为燃料。

那时使用蜡烛的人家不是很多,一是蜡烛有点贵还不经用,二是蜡烛也不防风,没有煤油灯用着方便。

煤油灯多为玻璃质材,底部瓶体如细腰大肚的葫芦,多为绿色,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以控制灯的亮度。

在灯头的一圈有着四个金属支脚,用来固定上面的透明玻璃灯罩。

每当点灯的时候,需要先把灯罩拿下来,点好后再把灯罩放上去。

以前结婚的人家,多会陪嫁这样的煤油灯,玻璃罩上贴着红纸,小时候看别人结婚的时候常能看到。

还有一种简单的煤油灯,直接用一个带盖的玻璃瓶子,在盖子上戳一个洞,塞上棉线,瓶子里装上煤油,就是一个简单的煤油灯了。

我曾经自己就做过一个,被家里人发现后,就以害怕失火而没收扔掉了。

时至今日,你是否还记得,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缝补衣服的样子。

3、马灯

马灯,也叫提灯、气死风灯等,是一种可以手提的、能防风雨的煤油灯。

马灯和上面的煤油灯一样,只不过做的复杂点,可以防风雨,也可以在户外使用。

马灯的使用和煤油灯一样,只要在底座里加上煤油,将玻璃罩稍微往上提一下,用火柴点燃灯芯,再放下玻璃就可以了。

我家里没有马灯,只在外婆家里使用过,舅舅晚上去牛棚看牛的时候经常使用。

4、石碾子

很多年前用来给小麦和稻谷脱粒的石滚,一个大大的圆柱体,两头中间各有个凹槽,用来安装外套的木头轴,用牛或者驴马在前面拖着,在小麦或稻谷上来回滚动,就可以将麦粒脱出来。

以前的打谷场都是在小麦或稻谷收割前现整的,先平整土地,再撒上水用石碾子压,有时还会撒上麦皮,不停地来回压,直到地面够平够硬。

收割回来的小麦就平摊在场上,然后就开始用石碾子来回压了。

也有的石碾子是放在石盘上的,用牲口牵引着围着石盘转圈。

石碾子也相当于今天的压路机,当年中国人民靠此“神器”夯地基,兴建与日本作战的机场。

5、搪瓷盆

搪瓷是一种复合材料,由金属材料和无机玻璃材料瓷釉复合而成。基体是金属,通过熔融这一物理过程,瓷釉凝于金属表面,而与金属牢固地结合起来,形成搪瓷,以前流行的各种搪瓷厨具就是由这种复合材料制作的。

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个或几个搪瓷盆,或者搪瓷茶缸,盆里多画着一个鲤鱼或者是牡丹花带着一个喜字。

搪瓷盆很容易清理,就是怕摔,不小心碰到了会把上面的搪瓷碰掉,掉了搪瓷,里面的铁皮很快就会锈穿,这也就诞生了一个职业,修补搪瓷盆的。

除了搪瓷盆外,还有搪瓷痰盂,可不仅仅当痰盂使用。

6、杆秤

现在商家卖货都使用电子秤,方便快捷,在以前大多使用的是杆秤。

杆秤,是利用杠杆原理来称质量的简易衡器,由木制的带有秤星的秤杆、金属秤锤、提纽等组成。

杆秤各种各样,有市斤秤,有公斤秤,有几斤起头的秤。大的秤有人胳膊粗,很多收粮食的用,小的有铅笔大小,药店里用得多,卖菜的多用手指粗细,半米来长的秤。

今天在路边还看到一个摆摊的老头,卖的都是一些竹子编的制品,还卖一些杆秤。

7、芭蕉扇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童年的夏天,总离不开一把蒲扇。

那时还没有空调,电风扇虽然有了,但陪着人更多的还是芭蕉扇。

每到天气快要热起来的时候,集市上就开始有卖芭蕉扇的商贩。

人们买回芭蕉扇,为了使用更长的时间,会用布把芭蕉扇包一圈,防止芭蕉扇的叶子散开来。

扇面破了,有不舍得扔的,还会用旧布头补上,继续使用。

小时候的你,有多少个夏日夜晚,是在母亲轻柔的芭蕉扇下进入梦乡的。

8、篦子

用竹子制成的梳头用具,中间有梁儿,两侧有密齿。

过去时代卫生条件差,生活方式落后,人们的衣着和头发中常生虱子,这个时候就需要一把篦子,用密密的篦子将虱子篦出来,然后用指甲轻轻一挤,啪的一声,虱子就死掉了。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很少有人头上生虱子了,这个东西也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9、顶针

像戒指一样,宽宽的,上面布满小坑,一般套在中指用来顶针尾,以免伤手,而且能顶着针尾使手指更容易发力,用来穿透衣物。

小时候见过大人在缝制衣服和被套、纳鞋底的时候,会使用这个东西。

还有的人认为这个东西可以辟邪,将它挂在钥匙扣上随身携带。

10、鞋样

以前做布鞋和棉鞋,需要一个鞋样子照着做,鞋样子大都是用旧报纸、旧书纸剪的,用来做手工布鞋使用的。

剪鞋样子是有技巧的,要合脚、有型、美观,大小、肥瘦、脚前脚后的弧度,脚掌部位的曲度,都有讲究,谁家有好看的鞋样子,别人都会去借。

现在看不到有人再去用手工做鞋了,因为买一双鞋也需要不了多少钱。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

上一篇: 二道贩子专去农村收购“石磨石磙石槽”,如此抢手用处何在?
下一篇: “初十三不空,福禄自然来”,明日正月初十, 三不空是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