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故乡的石磙

147小编 54 2025-07-03

千凿万锤出深山,跋山涉水到民间。千军万马浑不怕,圈圈辗压走泥丸。

荒草掩石磙,年久无问津。犹如老翁已退役,冬天晒墙根。峥嵘岁月稠,碾场显神韵。牛拉石磙满场转,丰收歌儿吟。

啊,石磙?你的功能已被联合收割机取代,你的存在已被人们所遗忘。有的被扔在角落,杂草丛生,若不细看还不知何物。麻雀在你身上栖息,松鼠把你作为比赛场,跳来蹦去,有的放在大门口路边,保护转弯墙体不受磕碰。

老人更是奉为至宝,常坐在它身上“吧唧吧唧”抽着旱烟。你身上磨得峥光透亮一尘不染。

啊,石磙!不经意间看到你,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你把逝去的过往又勾勒出来,老人头戴一顶破草帽,手持长鞭吆喝着,长长的三根牵牛绳绑在腿上,老黄牛时紧时慢地拉着石磙,向钟表一样旋转了一圈又一圈。

石磙吱吱呀呀?麦秸杆噼噼啪啪,奏响了碾麦场上的丰收交响曲,你身上不但沾着小麦散发的清香味,而且把逝去的岁月年华轮回。

啊,石磙?想当年,你出五关斩六将,打麦场上显奇功,可如今,英雄无用武之地,委屈了你的才华,大材小用,你别悲伤,更别气馁青春年华已逝,静静地颐享延年吧。

家乡乾陵之阴的青凉山脚下。以往,一到收割季节,就少不了要用石磙打麦子。石磙,一般都是大青石做成的,圆柱形,一头粗些,一头稍微细小一点,两头有磙眼。不过我们家乡人把磙眼叫海窝。石磙是当年我们农村打麦轧场必备的一种石器农具。使用时用特制的木架子套上。木架子叫磙架。在老屋门前的禾场东南角看见一个石磙,只是因为长年没使用了,已被泥土和枯草树叶於埋了下边一大部分了。如今农村种田已实现机械化了,已用不上石磙了。当年这些原始的农业器具早被扔弃到一边了。但想当年石磙在农业生产中可是能派上大用场的哩。

首先是打场。打谷、打小麦都要用石磙轧,有时打油菜籽也要用石磙轧一轧。打场时用牛拉,一头牛只能拉一个石磙,所以用牛打场时,往往要三四个人各牵一头牛拉一个石磙一个接一个地在禾场里事先铺好的麦子上一圈一圈地转圈轧,直到把麦子上的粿粒全部轧下来。一场谷打下来得一天的时间,人畜都很累。要是用手扶拖拉机打场则可带两个石磙,就不需要人转了。有的生产条件好的大队用东二0(东方红20匹马力拖拉机)打场则可以带三四个石磙,那效率更高,往往不到个把小时一场谷就轧好了。而且打得多,轧得干净。

石磙不仅仅用于打场,那个时候的农村人做房子,必须先用石磙把割了谷蔸的麦田轧结实了才能挖土砖,然后用土砖做房子。

还有下雨天晴后,被人畜踩的稀烂的泥巴禾场要用石磙才能轧得平平展展,不然再要打个场晒个麦子,用乡亲们的话说,可就搞球不成了。再就是到了秋后,大队里打水库,轧坝基轧坝堤,那石磙可是乡亲们的宝贝,少不得的。

村里的祝均平,从小忠厚老实,长得又墩墩实实的,就是读书读不进去。有一回他父亲教他打算盘,教了十几天,他还是学不会,老头子气得一把揪住他的一只耳朵,气恨恨地骂道:“你呀你呀,我看你长的这两只耳朵就是两个海窝,一点都不通气,怎么就是听不进去哟,哪里来的这么笨哦,我看你就是一个石磙!”从此以后,村里人都喊他石磙。我们这些小一辈的就喊他石磙叔。

还有一个笑话,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个小伙子,当了三年兵回来探亲,年轻人认为自己在外面见了大世面,就想在乡亲们面前带哈意思,发哈泡(洋洋得意)。就指着禾场里的石磙问大伙:“那是个啥东西,怎么还有两个眼啊?”他父亲在一旁听了,气得拉住他一只膀子围着石磙转圈,他也搞不懂,就很奇怪地问他父亲道:爸呀,我三年才回来一趟,拉着我围着这石磙转圈做么事?他父亲甩开他的膀子,气愤愤地吼道:“哦,你还晓得这叫石磙呀?我以为你不是农村人了哩!”

那个时候,农村没什么娱乐活动。年轻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聚在一起。立石滚玩。看谁的力气大。先是立小头。再比立大头,立大头要难一点。后来慢慢的每个人都能够把石磙立起来了。又开始比用石磙翻跟头。这样花的力气更大。先用右手抠住石磙大头的海窝,把石磙的一头提到膝盖以上。左手按住下部,大吼一声,把石磙翻过去,借着惯性,快速腾出右手,再抠住小头的海窝,又嘿的一声,就把石磙连翻了两个跟头了。我们村里的孙海叔那个时候二十五六岁正是力气大的时候,还是队里的民兵排长,他不但能够把石磙立起来,连翻几个跟头,而且能够用双腿把石磙立起来。

孙海叔每次表演双腿立石磙时,都会围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他像做俯卧撑似的,双臂撑住地面,两腿挺直,紧紧夹住石磙,并使石磙的一头离地,然后猛的一用力,迅速撑起上半身,屁股一撅,人离了先前趴的地方,石磙借着那股惯性也就立起来了。

农村人形容一个人长得壮、身体好,就会说:看,他几好的身体哟,长得像石磙。后村的月梅婶娘逢哪家接新媳妇都被请去说四言八句,也就是吉祥话。而且是新娘子一进新房门,帮忙的大嫂婶子们把新娘娘家嫁过来的大红的被子、床单往婚床上铺时,月梅婶娘就在一旁说开了,开口头一句就是:四个角里撑几撑,生的儿子像石磙。意思是祝愿新婚夫妻多子多福,生的儿子身体像石磙一样结实,无病无灾,踏踏实实,有一个美好幸福的人生……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石磙基本上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如今回到农村,已经很少看到它们的影子了。偶尔在地头或者沟边看到一个,都是静静地躺在泥土里,看上去十分孤独落寞。此时,我的内心被触动了一下,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当年石磙在我们鄂东农村大显身手的时候。

那时候,每到农忙时节,石磙是打麦或打谷场上主角。当金色的麦浪在阳光下闪耀时,生产队便开始准备夏收的工作。先是从田间地头将麦子收割,男人们便用冲担挑回码在麦场上,那高耸入云的麦堆成了生产队几百人的口粮和希望。

打麦之前是要平整麦场,年长有经验的男人拿着铁铲,将和好的黄泥填在那些脚印凼里,等晒几高太阳后,再架着石磙用牛拖着碾平,架牛要先套上牛扼,再将石磙盘固定在石磙上,然后在牛扼上套两根麻绳连在石磙盘上就开始碾麦场了。打麦,要求稻场越平越好,既不浪费粮食,又利于牛转圈时滚动顺场,让牛走起来省力。

一般打场由一男三女加一头耕牛便可以完成。首先是男村民在麦堆上将一捆捆麦子扔在麦场上,女村民拖至麦场上,然后再一顺往下铺,铺麦时讲究均匀。石磙被老黄牛拉着,在铺满麦秸和麦穗的场地上,从里至外,一圈圈地滚。那石磙边滚边发出“继哎,继哎”的声音,仿佛是一首丰收曲。由于打谷拖磙比犁田要轻松,那男人们边转边哼着小曲:五月初五是端阳,麦浪滚滚闪金光,十里歌声十里香,丰收喜信到处传,社员心向共产党,小哥我又想婆娘,麦子收了卖好粮,先买花衣哄婆娘……

麦粒在石磙的碾压下,从麦秆上脱落,散落在地上,空气中弥漫着新麦的清香。打麦场上,大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这群孩子则在场外四周欢快地奔跑嬉戏。当大人停下来的时候,我们也会把石磙当成一个玩具,我们会约上一群小朋友将石磙用力向前推,有时会站在石磙上往麦禾上跳,看谁跳的远?偶尔也会好奇地用手摸摸石磙,感受它的坚强与坚韧。那时,石磙在我眼中,就像一个强壮的男人,能干而沉默,坚强而踏实。

那些大人们也开始春心荡漾,他们男男女女远离我们这群小朋友,坐在打麦场东头的那棵大槐树下打情骂俏,他们唱着鄂东情歌“三百六十调”:山歌好唱难起头,木匠难起凤凰楼,铁匠难打铁狮子,石匠难打石绣球。一进团陂街,大门朝南开,他家有个女裙钗,胜似祝英台。头发黑如墨,面带桃红色,全身上下无话说,满街都冇得……

这时,在不远处放草的那头老黄牛,听到这里大人小孩的喧闹,它突然甩起长长的尾巴向人群这边跑来,嘴巴里发出阵阵“哞哞哞”声,享受着当前的情境。天空上那只布谷鸟,也被打麦场上的欢笑声吸引,它从远方飞来,围着打麦场的上空唱着:“快乐大哥,我最快乐。”这人间天上,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疯狂的嬉戏打闹后,大家又言归正传,女人们用扬杈开始翻抖压扁的麦穗,然后将底层翻上来,进行第二次碾压。人牛又开始拖着沉重的石滚转,转出庄稼人的欢歌,转出庄稼人的希望,转出庄稼人的幸福绵长!

麦秸麦穗第二次碾磙后,麦粒基本肌脱离干净,大家又要用杨杈开始翻抖,将麦粒从压绵的麦秸上分离后,便是捆草扬麦了,晒上两场太阳就可以归仓,日后分给村民做口粮。

关于石磙,老家有些古老的传说。有人说全村有四个稻场,八个石磙,其实是八个壮汉变的,由于他们过去几代都曾经受穷,因此上苍为了让他们高兴,就把他们变成了石磙,让他们整天和稻子、麦子、高梁、大豆在一起,吃喝不愁,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奖励。

石磙闲时不声不响,躺在打谷场上安安静静,沉默而坚毅。当麦收,稻收的季节来临时,它便总是那般无和奉献。它发出“吱吱”声,牛发出“哞哞”声,在山村的天空上飘荡……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机械化逐渐普及,打谷场上的石磙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老家的土地上再也见不到黄牛拉着石磙碾麦碾谷的身影了,也见不到那些孩童在打谷场上快乐追逐打闹的情景,令人有些失落。

我离开故乡四十多年,有时在梦中对当年的岁月追寻,石磙就像我的一位不爱说话的儿时玩伴,却给了我儿时无尽的快乐,让我怀念,让我思念,让我留念。

故乡的石磙,是岁月的沉淀,历史的见证,真情的寄托,心灵的慰藉。它承载着过去,连接现在,指引未来。它教育人们勤劳,勇敢,乐于奉献。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的石磙将永远留在我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最珍贵的回忆!

作者简介

任天义:笔名,碧溪。1956年生,陕西乾县人,大学文化,中华全国新闻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陕西日报特约记者、评报员,咸阳日报.周末刋责任编辑等。2005年9月在盛世中华第六届征文获金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国家领导接见合影留念。2024年6月在全国古树公园征文中获散文三等奖,同年10月在北京第九届“风雅古韵怀”大赛中获大奖。创作获国家北京有关部门和省市奖50多次。

上一篇: 拉八牛、打毛蛋、打蚂蚱,青海人耍过的游戏,如今越来越高大上
下一篇: 无法解释的玄学,一定要狠狠记住,比如不给熟睡的婴儿拍照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