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鹦鹉最忌讳的5件大事:新手必看,避免“踩雷”!
192 2025-07-08
这句俗语源自清代高见南所编著的《相宅经》,原话“门外置阑干,名曰纸钱山,家必多丧祸,恓惶实可怜”,经民间口头演变形成如今的说法。
理解这句俗语的关键在于“纸钱山”这一民间专用名词。
在明清时期的文献记载中,“纸钱山”频繁出现。
如明代《三言二拍》描绘丧礼场景时提到“门外设立纸钱山,高有数丈” ,清末《燕京岁时记》记录中元节祭祀也有“各寺院设盂兰盆会,燃灯塔,布纸钱山”的描述。
在旧时丧葬仪式和节日祭祀中,存在搭建“纸钱山”的习俗。
丧葬时,临近出殡或丧礼期间,人们会在门前空坪或野外空坪,用竹片、木条搭建栏杆式四方形祭祀设施,上面搭台放置祭奠用的纸钱,这种设施民间俗称为“纸钱山”,其源于古代设坛为祭的习俗,既能保证焚烧纸钱时通风,让纸钱快速烧毁,又能防止风将纸钱吹散。
节日祭祀,如清明扫墓、中元祭祖、冬至祭祖等,墓祭会在坟墓前或旁边搭建,家祭、宗祠祭则在家门前或宗祠门前搭建,形式和作用与丧礼时相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控火势,防止引发山火。
不过,搭建“纸钱山”存在费时费工、用纸量大的缺点。
旧时,因搭建“纸钱山”为栏杆式,受丧事和祭祀的联想作用,民间产生了对房屋门前建栏杆的禁忌,这属于民俗学上的联想式禁忌。
但时代在发展,随着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丧事简办、祭祀简化成为社会新风尚,搭建“纸钱山”的习俗逐渐被简化,很多地方不再搭建,而是直接将纸钱放在地上烧。
如今,农家门前安装栏杆的地方,多是以往不建围墙之处,栏杆的设置不光能为家里的老人、小孩、醉酒者、病人以及家禽家畜提供安全保障,还能明确邻里边界,预防邻里矛盾,可谓一举多得。
就连民间“老先生”的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强调门前安装栏杆的不妥,仅提示栏杆顶端不能为尖锐物。
“门外置栏杆,名叫纸钱山”这句俗语,承载着过去的民俗文化和观念。
但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它已与当下的生活实际不相协调。
门前设置栏杆,从曾经被忌讳的事物,转变为保障安全、维护和谐的实用设施。
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民俗的嬗变,也反映出人们在传承与发展中,对生活需求和观念的不断调整与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