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何“不自生,故能长生”?

147小编 108 2025-07-08

22. 为何“不自生,故能长生”?

《道德经》第七章开头就是:“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长地久”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语,一般用来形容爱情和友谊。但很少有人会去想“天地为什么‘能长且久’”?天地到底有多久?谁也不知道,老子也不知道,但老子认为是在“道”之后。天地能长且久的原因是:“以其不自生。”为何“不自生,故能长生”?且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说天地长生久寿,以喻教人也。天地所以独长且久者,以其安静,施不求报,不如人居处汲汲求自饶之利,夺人以自与也。以其不求生,故能长生不终也。”说天地不求生,故能长生不老。“不求生”的解释不准确。

王弼注:“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也。”他的意思是,不争且久。看现代名人的注解:

余秋雨说:“现代的说法:因为天地不算计生命,所以才延续生命。”(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27页。)“不算计生命”不好理解。

南怀瑾说:“如果说,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那是因为它生育长养万物,并不为自己的需要而生,因此说它是‘不自生’。那么,天地既然好心而生万物,何必既生出来,又要消灭它?弄得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好不耐烦。”(南怀瑾:《老子他说》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24页。)反复说了一大通,最终也不知道他的观点。

陈鼓应今译:“天地长久。天地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们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他的意思是,天地不自私,所以能长久。

刘笑敢引论:“所谓‘自生’是自己有目的的追求,其结果可能事与愿违,甚至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不自生’即自然而然的生,不是刻意地、勉强地追求。”他的观点很明确。

通行解释是:天地不为自己谋生存,无私奉献,恩泽万物而长生不老。“自生”是自我生存还是自我繁殖呢?有学者认为,这里的“生”,不是生活、生存、生命的意思,而是生产,繁殖之意。天地不是由天地所生,天地由道生出。因为,道“可以为天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能长生。”

这样说也有道理,关键是与下文怎么衔接?圣人向天地学什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那是圣人向天地学平等。这一章是圣人向天地学无私。如果“生”是繁衍后代的话,那么“不自生”就是不繁衍后代,圣人还学什么呢?讲不通。所以,“以其不自生”的生,还是生活的生。天地不为自己谋生存,也就是不自私,而且无私奉献,恩泽万物。就像《周易》中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故能长生”。“自生”与“不自生”有何区别?“自生”就是为自己而生存,与“自私”是孪生兄弟。“自生”必然会自私,必然有自己的追求,为自己而活着。“不自生”即自然而然地生,按照自然规律去做,没有刻意地、勉强地追求。

老子树“天地”为榜样,圣人仿效而行之。从而引出,圣人的高尚品质。圣人不自私,不为自己谋利益,所以也能长生。据说,黄帝活了118岁,尧帝活了117岁,舜帝活了145岁,大禹活了108岁,当然这些数据不一定可靠,但圣人长寿是可信的。

上一篇: 举头三尺有神明,为何定三尺?冥冥之中有定数,三业净化离尘嚣
下一篇: 婚姻不顺之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