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不愿公开的秘密:好寝室=清北录取券?
123 2025-09-06
在农村,给坟头添坟土,一般认为是清明期间,其实,很多地方比较正式的风俗,需要选吉日,那就不一定是清明期间了,日子选在什么时候,就在什么时候给坟添土。
在给坟添坟土的时候,农村有诸的民俗讲究,但比较普遍的说法,用一句俗语来表达就是:“坟莫添两土,旺人又旺财”。
那么,这句俗语中所说的“两土”,是指哪两种土呢?
一、不宜取外土
民间对“外土”有很多种理解,也有很多争论。
1、按照距离来算。比如,有的认为,所谓“外土”,是指距坟墓5米以外的土,也有的认为是指十五丈以外的土,换算成公尺就是50米。如此以距离来算的,标准因地方不同而不同。
2、按照山来算。比如,如果坟墓葬在一座山上,那么这座山,包括山脉及分支山,都算是内土,之外的山算外土。
3、指本地的土壤。这种说法的范围比较广,有的以当地所在的村为范围,有的则以当地所在的乡镇为范围,范围内为内土,范围外为外土。
还有的地方则以溪流、河流为界,同岸所在地的土为内土,对岸的土为外土。
4、外地带来的土。通常指农业生产方面带来的土壤,或者因其他原因运输来的土壤,被称为外土。这些土壤因来源不明,不知是否干净,忌讳使用。
5、风水习俗中的外土。在一些地方的风水习俗中,对外土有一个明确的说法。通常以“四象”中的为三象界,即在青龙山、白虎山和玄武山为界,这三种山(含多重山)内的土,被视为是内土,之外的土被视为外土。
由此可见,民间对“外土”的说法,没有统一的答案,人们在给老坟添土时,为了求得心安,通常以当的地风俗为准。当地人都这样做,姐姐做鞋,妹妹学样,在心理上就不会留下疙瘩。
至于给坟头添土,为什么不能用“外土”,农村民俗上的说法是,如果将“外土”与“内土”混在一起添在坟头,是对先人的不敬,对子孙后代不吉利。
实际上,农村民众给坟添土,忌用“外土”,其中的民俗原因,主要是怕泥土来源不正。
比如,给坟所添的土,不能用其他坟墓的坟土,不能用道路上的土(受千足踏万脚踩),不能用庙宇、寺庵、道观等废墟上的泥土、不能用受到污染的泥土等。
这种禁忌与农村建房屋时,填地基所用的泥土的禁忌如出一辙。阳宅是后人的住宅,阴宅是先人的住宅,民间俗信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正因为如此,在农村,很多地方的风俗,在给坟头添土时,以当地的“生土”为好,也就是没有种植过农作物和果树的原生土为好。
又因大多数地区为黄土,所以民间认为以黄土为好。当然,如果当地“生土”都是天然的红土地或黑土地,还得因地制宜,按照当地的风俗即可,不要拘泥于泥土的颜色。
二、不取坟前坟后土
给坟头添土时,不添坟前坟后土,这种民间风俗,要把下葬时堆土,与坟墓堆好后,给老坟添土区分开来。
葬坟的时候,因是开辟新的阴宅,前后左右都要动土开挖,才能将坟墓修筑起来,多出来的土当然用来堆坟堆。因此,葬坟的时候是没有这种说法的,只有将坟墓建好定型之后,给老坟添土时才能这种说法。
一些地方习俗,一般三年为新坟,三年内每年修整一次,三年后即为老坟,坟头的土不能再动了,如果需要动土,需择吉日。
还有一些地方习俗,三年人不让动土,满土年后才以给坟头修整添土。坟头的修整当然就是把整个坟墓修建成型,也就包括动坟前坟后的土。坟墓成型后,通常就不能坟前坟后的土了。
给坟头添土,不能坟前坟后的土,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从民俗的角度来说,坟后为靠山,动了取了坟后的土,也就是等于动了自己家里的靠山。坟前为内明堂,也称小明堂,如果取了坟前的土,势必将内明堂按得坎坷不平、坑坑洼洼,造成明堂不平,甚至出现不规则的形状,民间习俗认为,不利于明堂聚财。
二是从保护坟墓的角度来看。对山地来说,很多坟墓都是依山而葬,取了坟后面的土,容易造成山体崩塌;对于平地来说,取了坟后面的土,也就容易出现坑洼,下雨天积泥水,容易渗入墓穴。
而取坟前的土,对于山地来说,坟前的土本来就是填的虚土,平时在给坟头添土的时候,一般还要给坟前填土,这样取土当然不合理了。对于平地来说,与后面取土的情况一样,取土后前面就会变得坑洼不平,下雨时积水,会渗入墓穴。
总的来说,不取坟前坟后土,主要是为了保护坟墓,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坟墓前后的完整,这样看起来也就比较美观。如果坟墓的前面被挖得坑坑洼洼,让人看起来就有一种残缺不全的感觉,显得很凄凉。
至于“旺人又旺财”之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与给坟头添土没有任何联系。从民俗的角度来说,子孙后代在尊敬先人的同时,希望得到祖先的护佑,让家庭或家族兴旺发达。这种说法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