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吉州窑、建窑的瓷器特征!

147小编 194 2025-07-21

宋代江西吉州窑、福建建窑是两个独特的地方窑,为我国陶瓷美学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

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碗

宋代自皇室、士大夫到市民阶层,饮茶、斗茶之风盛行,成为当时的时尚。吉州窑和建窑所烧造的黑釉茶盏,在当时最负盛名,此二窑工匠大胆运用新工艺,利用铁釉的结晶原理和科学配方烧成了兔毫釉、油滴釉、玳瑁釉、鹧鸪斑釉以及曜变天目釉等多种黑釉窑变茶盏,釉质温润如玉。

宋 吉州窑剔釉填绘黑釉梅纹瓶

宋 吉州窑玳瑁釉罐

宋 建窑黑釉兔毫盏

宋 建窑曜变天目茶盏

民国 仿宋吉州窑剪纸贴花双凤纹碗

建窑盏的胎体较为厚重,胎色以黑灰居多,胎质坚实,胎泥中有白褐色沙粒,粗细不匀,用手触摸会感觉很粗糙。盏体施釉较厚,盏口由于釉的垂流现象,口边釉极薄,呈深酱色甚至露胎。口沿以下,釉子逐渐加厚,腹部内底中央与外腹壁釉的沉积最厚,有的器物外部黑釉垂流现象严重,甚至聚成釉珠状。釉光柔和,具有玉质感,盏内注满茶水后,釉面的兔毫、鹧鸪斑、曜变斑等窑变花纹更加鲜艳明丽,令人赏心悦目。从建窑芦花坪窑址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出土有印阳文反书“供御”、“进盏”字铭的垫饼多件,出土物还有盏底印阴文“供御”二字者,这些考古材料证明北宋晚期宫廷已普遍使用建窑茶盏。

新仿宋建窑黑釉兔毫盏

建窑遗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池中村一带。吉州窑遗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一带。二者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约为330公里,都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般研究认为,建窑兴起于晚唐五代,盛于宋代,衰于元代。吉州窑创烧于晚唐,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至元代而渐衰。

虽然都位列宋代八大民窑,且以黑釉瓷著称,建窑的黑釉瓷烧制技艺,在北宋就已臻成熟,吉州窑黑釉瓷烧制技艺,则在南宋才大为发展。

因建窑以烧制黑釉盏为主,吉州窑器型、釉色则更多,本文主要比较两个窑口的黑釉盏。

建盏胎骨一般呈灰黑色,质地厚重且稍粗;吉州窑黑釉盏胎骨一般偏黄白色,质地较细。

釉料成分与施釉手法不同

建窑黑釉中含铁量也比吉州窑黑釉更高,前者多呈均匀润泽的的绀黑之色,后者则多为黑中带褐。

建盏施釉很厚,一次上釉,且施半釉。吉州窑黑釉盏施釉较薄,贴花、撒釉等不同产品有不同上釉手法,且施全釉。

建窑油滴盏,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文物等级:国宝

吉州窑的独门工艺是人工装饰,如木叶贴花剪纸贴花、撒釉等,釉水在窑内烧制时几乎不流动,装饰图案也不会在烧制时变形。

研究认为,建窑在宋代的社会地位要高于吉州窑。

建窑黑釉盏在北宋时已作为贡品,记载于蔡襄、宋徽宗等帝王名士的茶书中,产品中包含带有“供御”、“进琖”等皇家定制底款者,具有官方色彩。宋代文人墨客所作诗词文章,提及茶盏时,也多以建盏为尊。建盏是宋代第一茶器的说法也广为流传。

而同时期称颂吉州窑黑釉盏的文献极为少见。

可以看出,建窑是主攻茶盏的专门窑口,所烧茶盏颇得茶客,尤其是上层阶级的青眼,有“民窑官用”背景。而吉州窑以烧造日常生活用瓷为主,其产品多供民间使用。

吉州窑的产品有外销到全国各地和海外,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吉州窑系”。建窑除销路广阔外,对其他瓷窑的影响也很大,甚至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以仿烧建窑产品为主的“建窑系”窑口群。

吉州窑除主打的贴花、洒釉盏外,可能为拓展市场打算,有受建窑影响仿烧兔毫盏,部分产品造型也有建窑束口盏痕迹。而建窑产品则几乎不见吉州窑的影响痕迹。

▼图4,建窑兔毫盏与吉州窑仿兔毫盏

结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建窑和吉州窑虽然都是宋代著名黑瓷窑口,却有不同的定位。前者以“专精”、“自然析晶”取胜,后者以“广博”、“人工装饰”立身。建窑在宋代“独领风骚”的同时,吉州窑“另辟蹊径”。尽管二者距离不远,却是两个长期并存又独立发展的大型窑口,具有各自的历史文化价值。

本文转载自网络,侵权必删!▼▼

华豫之门视频号

声 明:《华豫之门》所发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处理;传播传统文化,分享鉴藏知识,弘扬正能量,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华豫之门官方 公众号ID:HNTVhuayuzhimen)。
上一篇: 会稽山下,葬了7个皇帝的宋六陵
下一篇: 藏家观点:迷恋宋代“五大名窑、八大民窑”会误导收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