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农民大叔带4家人合伙养羊,分钱方法很独特,看他们怎么分

147小编 55 2025-07-22

正月里,由于大多地区普降润雪,山里很多地方至今还是白雪皑皑,加上今年YQ防控的特殊情况,原本很多民间的热闹社火都被取消,拍摄记录民俗似乎变得很困难,摄影师一行人不想放弃几十年来坚持的爱好,便相约在附近的中条山里进行采风,沿着山间道路漫无目的的前行,中午2点多钟积雪消融,登高远望发现了山坳里有几间民房,偶尔还传出几声狗叫打破了大山的寂静,随后便把目的地选择到了这里。

一条弯弯的山路已经清晰可见,分明是早已清扫过积雪才会有的样子,沿着山路转过一个S型弯道,上行500多米便走进了村口,一对中年坐在我们刚刚发现的屋舍前晒着太阳,大叔看着我们问道:“你们来了啊,这雪刚停就出来了?是来旅游的吧,村子里现在就是我们老两口,没啥好玩的,山里冰雪消融中风大天气冷,快到家里坐坐暖和暖和。”几句话打招呼也算是欢迎词,平凡的话语中便展现了山里人的热情和善良。

小山村依山而建几乎是绕了个大弯,面对大叔的热情我们没有立即取暖,站在原地向他了解了山村的情况,大叔说这里属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管辖,以前村子里有200多户人家,散居在周围,10多年前退耕还林,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村民基本都是迁移到了山下的镇上了,去年秋天连阴雨下的多,又毁掉了好几户人家的房屋,自己的房子也遭受到了灾害,已经是不能住人了,村子里留守的2户人家也迁下山,自己因为要在这里招呼4家人的合伙生意,所以不能离开,只好搬到了以前的学校教室里先行住了下来。

简单的介绍后我们架不住大叔的热情,便跟上走进了他现在住的教室里,外观一排房子里边是个小教室和一个老师住的套间,大叔和大娘就住在卧室里,坐在床上继续拉呱,大叔告诉我们说他姓戴,今年67岁,小山村里的人基本都是戴姓一族,自己也说不好祖先所从何来,只知道这里生活了几十代人了,祖祖辈辈都是靠山吃山过来的,按说这里是个不错的地方,可是随着人口的增加,上个世纪开垦山地影响到了自然环境,近些年国家经济起飞,提倡退耕还林保护自然环境,年轻人都走出了山沟打工去了,村子里留下的便是一些中老年人,地也不种了都靠养牛羊来生活,山里自然环境好,养出的牛羊肉质鲜美,是个畅销货,所以也就成了发家致富的好门路,自家业养殖了170多头山羊,但是情况特殊属于父子4家人搭伙求财,统一放养,共同致富。

大叔住的院子里一边是原来的校舍,一边是一排黄土窑洞,我们发现他利用院子和窑洞分别围起了5个羊舍,感觉有点奇怪,他说这段时间肩周炎犯了,大儿子就每天回到山里帮忙喂羊,羊圈分的多是分别存放4家人的羊的安排,自己有3个儿子1个女儿,这些羊都是孩子们的,说起来话就长了,自己养羊有50多年了,人民公社大集体时候他就在家里养着几只羊,后来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可以发展私有经济,他家的羊才大量繁殖起来,20年前孩子们开始婚嫁,他就思谋着把羊儿分给大家,可是孩子们很都是说啥也不要,最后自己做主把羊儿分别分给了孙子们,一人十只,当然也包括外孙子,尽管女儿不要,但是有外孙的份子,这些羊一直由自己代养,每年繁殖的羊卖后的所得都归孩子们所有,快二十年了算是4家人搭伙求财,大家庭一直很和谐。

听到这里王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您就这样把羊群混养在一起,每年如何分配所得?大家会不会闹意见啊?”“这个你不用担心,分给各家的羊是分成小群养,你不看我院子里很多羊舍,谁家的羊儿卖了钱我就立即给谁,互相不见面,这叫分开养殖,收入单算,办法好着呢,卖了羊有时候不够整数我还要补点钱凑一个整数给他们的。”

戴大叔说孩子们的好媳妇也很好,谁家的羊多少他们从来不问,给他们多少钱算多少,现在就我和小儿子的羊在一起有百十只,他还没有娶媳妇总要照顾他的,下来大儿子家羊最多有40多只这里边有他花钱买的几十只,二儿子家和女儿家各有十多只。平常他们都要外出打工没法照顾羊,这个任务当然就是我的了,俗话说得好“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所以我就来了个集中管理,分别结算。大叔家养的是当地的老品种山羊,肉质很美,当地人很喜欢吃,所以不愁销,当属于抢手货。

戴大叔除了养山羊还养了2头大母牛,每年卖小牛能收入2万多元,羊群的每年收入在6万元,现在家里还有3只小牛犊,去年因为情况特殊就没有卖掉小牛,一直养在圈里,他说今年要卖掉小牛能收入5万元左右。这些都是要留给小儿子娶媳妇用的,这是他今生最后的一个大任务。

外间的小教室里放着大叔的生活用品,我们看到了有几筐橘子,橙子和柚子,甚至还有一堆礼品盒,他说这些都是过年的时候孩子们买下送上山来的,孩子们都很孝顺,逢年过节吃喝都会早早送回家,媳妇和女儿时常还会给他们老两口买衣服。

大叔说现在的吃喝用品基本都是孩子们买好送上来,以前是可以种地的,退耕还林后只留下很少一些口粮田,近几年环境保护受到了很大的效果,山林植被很茂盛,野生动植物都多了,特别是野猪繁殖的很快,种一些庄稼刚出苗就会遭到糟蹋,防都防不过来,又不能伤害它们,所以只好放弃了庄稼种植。虽然村民们都迁到了山下小镇上,可是山村里的3户人家生活依旧,水电都有。自来水到了冬季会有冻住的问题,所以他在家里准备了一些水缸和塑料桶用来储备。

大叔在家里养了一只看家狗还有一群土鸡,他说土鸡下蛋自己吃一部分,还要留一部分,孩子们回家要送给他们带走,这是山里人祖祖辈辈的老规矩,鸡蛋也是谁回来多就拿的多,从来不搞平均分配。他说大孙子都16岁了,合伙生意干了16年,孩子们从来没有因为羊群收入而红过脸,他们心眼好,对我独特的分配方式也放心。

戴大叔说孩子们都在小镇上建起了新家,他计划给小儿子成了家也给自己在山下盖个新房子,已经快到古稀之年,下山就没有了经济收入,趁着现在身体健康就要继续赚点钱,以后养老也不是啥问题,有农村老人的老年金,还有4个孩子,生活应该没有一点问题。在孩子们的问题上能帮多少算多少上尽管他们不计较,可是一碗水还是要端平,所以就有了这种合伙求财,分钱独特的经营方式。

大叔对他的养羊事业充满信心,他说现在社会多好,山里搞养殖业成本低,不花场地费,青草资源丰富,是个赚大钱的买卖,只要你勤劳肯干,发财致富是必然的,他就看好这山村这块风水宝地。

人常说合伙生意难做,其原因就是分配常出问题,戴大叔带着孩子4家人搞养殖却能和谐相处,表面现象看是合理解决了分配问题,可其实本质是亲情纽带的相连,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没有私心,多了一份宽心,才有一家人的放心。您说是不是啊?【想看到更多的百姓的故事请点击关注】

上一篇: 中式合院,东西厢房哪个适合当厨房?多亏老师傅提醒,才没犯忌讳
下一篇: 胎盘,到底能不能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