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有本事,祖先会显灵,家里有这些征兆,后代必定飞黄腾达
147 2025-07-25
十二地支配八卦用处很多,在卜筮、风水等领域很常见。常见的地支配八卦有两种。
一
第一种配卦法是用十二地支中的四正即子午卯酉四支分别去配后天八卦的坎离震兑四正卦,用其余八支去配四隅卦。如图:
这种配卦法不知始于何人何时。四隅卦各配两个地支,似乎四隅卦的力量大于四正卦。
这种配卦法让笔者想到了大六壬。大六壬在将天干化为地支的时候,不用地支中的子午卯酉四正(极个别大师除外)。两者都认为子午卯酉四支与其余八支不同。
其实地支四正也罢,四孟也罢,四季也罢,都各不相同。为什么四隅卦要配两个地支?因为十二支配八卦,二者无法一一对应,必然有四个地支多出。多出的四支要么不配,要么配给四正卦,要么配给四隅卦,或者另行安排四卦。
为什么不让坎离震兑四卦多配地支呢?
古往今来少有人怀疑这种搭配的合理性。
笔者认为还可以这样搭配:把属土的四支放在中央,辰戌丑未四支不用搭配任何卦,其余八支刚好和八卦搭配。
我们知道五行中土居中央,金木水火和四象可以对应。由于金木水火各自分出阴阳后共有八个,于是就和八卦有了对应关系。少阳为木,对应八卦中的震卦和离卦,太阳为火,对应八卦中的兑卦和乾卦,少阴属金,对应八卦中的巽卦和坎卦,太阴属水,对应八卦中的艮卦和坤卦。如图:
将属土的辰戌丑未四支置于中央,不与八卦搭配,似乎是合理的。甲乙木对应少阳木,其中甲为阳,乙为阴。离震二卦都是少阳生出,因此可以和甲乙木对应。其余六卦也和其余六支对应。
这是地支配八卦的一种假说。
事实上这种搭配也有问题,那就是辰戌丑未虽然属土,但不能归于中央。因为十二地支本来源于天文。地球绕太阳一周的黄道被分为十二次。用地支表示的是一周,所以辰戌丑未四支不能轻易纳到中央去。
强行把十二地支和八卦相配,要想一一对应,肯定难以周全。
因此前面的搭配法都不甚合理。
二
这是风水理论上常见的二十四山:
将圆周平均分成二十四部分,用四卦、八干、十二支来表示。
这样搭配,实际上将地支和八卦进行了完美的搭配。因为二十四是八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既能搭配八,也能搭配十二。
这是八卦和十二地支在搭配过程中互相妥协或者互相成就的结果。
现在能看到二十四山最早的文献出现在汉朝以后。有学者认为是宋朝人最开始进行这样的搭配,唐朝的杨筠松根本就不用二十四山。
笔者认为这才是八卦和地支的正确搭配方式。这种方法把空间上的圆周分成了二十四部分,和时间上的二十四节气也能对应。是八卦和地支合理的搭配。所以后来风水大师们用二十四山理论衍生出来了四十八局、七十二龙等理论。
八卦可以表示方位,十二地支也可以表示方位。二者都常用于占卜、风水等领域。那二者有何不同呢?好像历来无人论及这里面的区别。
笔者认为,用八卦表示方位时,是有人参与的方位。人居中央,八卦表示四正四隅八个方向。这时候中央是无卦的。中央的太极生出两仪,两仪生出四象,四象再生出八卦。所以八卦是中央扩展划分出来的,中央可以看作是八卦压缩合成而来的。
而地支源于天体运行,用地支表示方位主要是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看作天体之间的粗略刻度。
地支和八卦表示方位时都没有表示中央。地支的中央是天体之间的相对中央,跟人没有关系。
因此,地球上与人有关的方位通常用八卦来表示,天体间的方位则通常用地支来表示。
当然,八卦可以表示天道、地道、人道,也可以用于表示天文上的方位。地支后来也用于地球上的方位划分,二者就有了结合的可能。于是二者结合就产生了二十四山。
这才是地支配八卦的合理方式!因为这样符合数学规律。
为什么四象能搭配十二支?因为它们有最小公倍数十二。
为什么六爻能搭配十二支?因为它们有最小公倍数十二。
为什么八卦能搭配十二支?因为它们有最小公倍数二十四。
为什么十干能搭配十二支?因为它们有最小公倍数六十。
数学规律是宇宙中重要的规律,虽然不是唯一的。
那些不符合数学规律的搭配可能是个人臆想的结果。从古至今易学界、术数界的人(包括笔者)都有许多独创的理论或方法。这些理论或方法不一定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有些可能是误导后人的!这就需要后学者多思考,多实践,不盲从,不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