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风水大忌大解读 体验不一样的家居装修效果图
64 2025-08-01
龙津石塔,作为深圳市现存年代最早的地面建筑物,至今已整整有800年的历史了,比北京故宫还早了200年,这说起来让行者也有些不太相信。同时,它既不在南山区的南头古城,也不在罗湖区的深圳古墟,而是位于靠近东莞的宝安区沙井街道。这样特殊的位置以及建成年代,都让人颇为好奇,趁着周末闲暇,行者决定前往沙井一探究竟。
龙津石塔东侧的街巷
依靠手机地图导航,行者从沙井环镇路拐入衙边南街,导航到逼仄而多弯的小巷时,行者一度还以为自己走错路了,所幸很快就‘柳暗花明又一村’。初遇龙津石塔,行者不免有些失望,只见在密集的民房合围而成的一小片空地中,层层叠加的基座上安放着一个不足一米高的石雕,而且似乎仅此而已。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龙津石塔
当然,既来之则赏之,行者先走到石塔前方的南侧,坐在跨河而建的观景台上,望着迎面而来的潺潺流水,推测当年的龙津河应该要比眼前的河面大了好几倍,所以需要修筑石拱大桥,便于两岸往来。这尊石塔与石拱桥又有什么关系呢?查看县志上的有关记载后才知道原来是“旧传桥成之日,风雨骤至,波涛汹涌,若有蛟龙奋跃之状,因立塔镇之”。
南侧的龙津河及步道
而后行者走到北侧的观景台,只见小溪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两边住户的排水管,实在是无景可看。不过台边似乎锈迹斑斑的电解板上,三行镂空的诗句‘我扶起自己的影子,立在墙上,合了个影’却颇有意趣,让行者顿时也很想与它合个影,可惜当时行者的眼前只有影子而已,找不到有第二位游客可以前来帮忙。
北侧的龙津河及民居
行者回到石塔之前,细读了一下文物(此塔2015年被列入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随后又当场用手机上网查看更多的资料后得知,龙津石塔由塔座和塔身两部分组成:方形塔座边长为0.56米、座高0.29米,塔身高0.6米、底边长0.44米。塔身正面是浮雕半身佛像,两侧分别镌刻双手合十、仗剑除妖形象以及佛经咒语,背面刻有“嘉定庚辰立石”字样(嘉定庚辰即公元1220年)。
桥东五巷
至于塔座下方基座中间的‘準提宫’字样,其宫殿不知原先是否就位于北侧已被完全封堵的危房中,查看资料只得知‘1984年,当地群众在原塔基前重建塔座,将残存塔身等安放基上’。看来此塔的位置及安放基座等都曾变动过,至于朝向等是否也被变动过,暂时却不得而知。
龙津石塔虽然很小,但其造型颇有唐代遗风,而我国现存的风水塔绝大部分为明清所建,所以2006年出版的张驭寰所著《中国佛塔史》,在其第六章的宋代佛塔中会有专门的一节详细介绍‘沙井龙津石塔’。
石塔前方的南侧步道(通往辛居路)
行者在获知这些相关的文史资料之后,再回望这尊石雕,觉得自己的好奇心完全得到了满足,同时也不再有丝毫的失望。而后行者默默地与佛雕作别,扶起自己的影子,走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