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说“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还有哪些东西不能卖?
152 2025-08-01
作为天下之中的洛阳,自夏以降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建都于此,在漫长的帝都岁月里上演着一幕幕盛衰兴亡。千年的帝京神韵,给洛阳留下的不只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更留下了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存和文物古迹,天子帝王的陵寝即是这丰厚遗产中的一部分。
词曰: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
又曰: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
碑铭残缺应难认。
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
把风云庆会消磨尽,
都做北邙山下尘。
便是君,也唤不应;
便是臣,也唤不应。
古诗云:“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从唐代流传下来的诗作中不难看出,在唐代洛阳城北的邙山已是古墓垒垒,几无卧牛之地。民谚又说:“生在苏杭,死葬北芒”,足以证明北邙山是风水绝佳的阴宅福地,无怪乎古往今来有六代24位帝王长眠于此,同时还有数不清的名人贵胄魂归于此。上至王侯将相下到布衣草民似乎都对北邙青睐有加,愿身后在北邙山给自己留下一抔抔黄土,其实非止邙山,洛阳周边的河洛地区也遍布着众多的名人墓葬。
1、孔甲
夏王孔甲,生卒年不详,不降子,扃侄,扃子廑继王位后病死,由他继位。在位31年,病死,葬于何地目前有两种说法,但是均为三崤山。三崤山一说为今天豫西崤山的一部分,《水经注》记载:“崤有盘崤、石崤、千崤之山,故名:"三崤",又分东崤山、西崤山,故名"二崤"。”另一说为,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三崤山。但是本人查阅《史记》、《帝王世纪》、《世本》、《竹书纪年辑证》等书没有发现关于孔甲葬于何处的记载,只在一篇论文中看到论证孔甲葬于豫西的三崤山,但是没有说出自何典。如果说孔甲真的葬于三崤山,那么本人支持豫西三崤山一说,因为本人推测夏代的统治区域延伸不到今天的北京附近,而崤山所在的河洛地区则是夏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
2、帝皋
皋,生卒年不详,孔甲子。孔甲死后继位。在位11年,《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关于帝皋葬于何地,史书有大致记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载,“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史记集解》:“左传曰皋墓在肴南陵。”《括地志》记载:“文王所避风雨,即东崤山,在夏后皋墓北十里许。其山幽深可荫,有回溪阪,行者畏之。”
在河南西部雁翎关关口北,西距三门峡市约28公里,东距洛阳市100公里,三(门峡)洛(宁)公路东侧的高埠之上,有夏后皋陵墓。其墓呈圆丘形,高约1.5米,周长约30米。古树苍苍,草木茂盛,庄严肃穆。
3、商汤
汤王陵原高7米,底部正方形,顶部略呈菱形,冢前有墓碑,占地约2亩。汤王陵西面原有祭殿,俗称汤王庙,庙西有汤王池。后来发大水,汤王庙被冲毁,檩条等随雨水漂到汤冢西沟内,人们认为汤王英灵看中了这条沟的风水,就在沟内重建了汤王庙。此沟以庙命名为汤王庙沟,后成村落,因沟内有泉水溢出,名曰汤泉,村名也称为汤泉沟,现名汤泉村。
4、周昭王
周昭王,姬姓,名瑕,西周第四代国王。周康王之子,他曾亲自统帅六师军队伐楚,全军覆没,昭王死于汉水之滨,死后葬于洛邑东南少室山。
晋代郭璞注山海经云:“阳城西谷名季室,亦曰少室,山巅有白玉膏,服之仙。山有周昭王陵。”
5、周平王
周平王,姬姓,名宜臼,是东周第一位天子,周幽王的儿子。20世纪初,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涧河两岸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很快在其外围触摸到沉睡中的东周王城遗址,这拉开了东周王城大规模考古发现的序幕。
6、周桓王
周桓王,姬姓,名林。周桓王为周平王之孙。平王病死时,太子姬狐正居于郑国为人质。郑庄公和周公黑肩迎姬狐回朝继位。姬狐因一路上哀伤过度,回朝后就病死。姬林便被郑伯和周公黑肩扶立为天子。周桓王死葬何处,正史未有记载,推测当在王城附近。
另据《渑池县志》记载,洛阳西边的渑池县有周桓王陵。渑池桓王陵位于今渑池县城北35公里南村乡南村村南桓王山(原名凤凰山)上。传说为春秋时期周桓王姬林埋葬于此而得名。清嘉庆十五年《渑池县志》载:“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知县甘扬声饬巡检沈守纯查明陵地四至,东西以大沟为界,南北以山根为界,绘图具详存档。”
7、周庄王
周庄王,姬姓,名姬佗,是周桓王长子,东周第三代天子。桓王病死后继位,在位15年,死后葬于王城附近,可能和周平王陵一样在今洛阳市中州路以南的区域。
8、周厘王
周厘王,姬姓,名胡齐,周庄王长子,东周第四代天子,谥号厘王(史称周僖王)。死后葬于王城附近,可能和周平王陵、周庄王陵一样在今洛阳市中州路以南的区域。
9、周惠王
周惠王,姬姓,名阆,周僖王之子,东周第五代天子,谥号惠王。死后葬于王城附近,可能和周平王陵、周庄王陵、周厘王陵一样在今洛阳市中州路以南的区域。
10、周襄王
周襄王,姬姓,名名郑,周惠王之子,东周第六代天子。在位三十三年,死后葬于王城陵区。
11、周顷王
周顷王,姬姓,名壬臣,为周襄王之子,东周第七代天子。在为六年,死后葬于王城陵区。
12、周匡王
周匡王,姬姓,名班,周顷王之子,东周第八位天子。在为六年,死后葬于王城陵区。
13、周定王
周定王,姬姓,名瑜,为周顷王之子,周匡王之弟,东周第九位天子。在位二十一年,死后葬于王城陵区。
14、周简王
周简王,姬姓,名夷,周定王之子,东周第十位天子。在位十四年,死后葬于王城陵区。
15、周灵王
周灵王,姬姓,名名泄心,是周简王之子。东周第11代天子,在位27年,死后葬于洛阳西南周山陵区。
周灵王陵在洛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孙旗屯乡土桥沟村南周山森林公园内,进入森林公园后,远远的就可以望见东西两个大土丘,西边的就是周灵王陵,东边的大土丘是周三王陵。周灵王陵现存覆斗形封土边长约105米至110米,高约20米。现陵前有清洛阳知县龚松林立碑1通,上书“周灵王冢”字样。
16、周景王
周景王,姬姓,名贵,周灵王之子。东周第十二位天子,在位25年,死后一说葬于翟泉(汉魏故城遗址上,今属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一说葬于今洛阳西南的周山陵区,周三王陵中的一个即是周景王陵。
17、周悼王
周悼王,姬姓,名猛,周景王之子,周敬王同母兄。东周第十三位天子,在位不到一年,死于王子朝之乱。传说葬于洛阳西南的周山陵区,周三王陵中的一个即是周悼王陵。
18、周敬王
周敬王,姬姓,名丐,周景王子,周悼王同母弟。东周第十四位天子,在位44年,传说葬于洛阳西南的周山陵区,周三王陵中的一个即是周敬王陵。
19、周元王
周元王,姬姓,名仁,周敬王之子。东周第十五位天子,在位八年,病死。葬处不明,推测葬于当时的成周附近,即今汉魏洛阳城遗址西北金村、翟泉一带。
20、周贞定王
周贞定王,姬姓,名介,周元王子。东周第十六位天子,在位二十八年,死后葬处不明,推测葬于当时的成周附近,即今汉魏洛阳城遗址西北金村、翟泉一带。
21、周哀王
周哀王,姬姓,名去疾,为周贞定王长子。东周第十七位天子,周贞定王死后即位,即位后三个月为弟姬叔袭杀,葬处不明,推测葬于当时的成周附近,即今汉魏洛阳城遗址西北金村、翟泉一带。
22、周思王
周思王,姬姓,名叔,周贞定王之子,周哀王之弟,东周第十八位天子。公元前441年,姬叔杀害周哀王即位,为周思王。在位仅五个月,又被其弟姬嵬所杀,葬处不明,推测葬于当时的成周附近,即今汉魏洛阳城遗址西北金村、翟泉一带。
23、周考王
周考王,亦作周考哲王,姬姓,名嵬,周贞定王之子,周哀王与周思王之弟,东周第十九位天子。公元前441年,姬嵬杀害其兄周思王自立,在位十五年,死后葬处不明,推测葬于当时的成周附近,即今汉魏洛阳城遗址西北金村、翟泉一带。
24、周威烈王
周威烈王,姬姓,名午,周考王之子,东周第二十位天子。在位二十四年,在位期间册封晋国大夫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一说死后葬于洛阳城中东北隅 (骃案:宋衷曰“威烈王葬洛阳城中东北隅”也),推测葬于当时的成周附近,即今汉魏洛阳城遗址西北金村、翟泉一带。
25、周安王
周安王,姬姓,名骄,为周威烈王之子,东周第二十一位天子。在位二十六年,在位期间封齐国大夫田和为齐侯,即“田氏代齐”。 病死,葬处不明,推测葬于当时的成周附近,即今汉魏洛阳城遗址西北金村、翟泉一带。
26、周烈王
周烈王,姬姓,名喜,为周安王之子,东周第二十二位天子。在位七年,死后葬处不明,推测葬于当时的成周附近,即今汉魏洛阳城遗址西北金村、翟泉一带。
27、周显王
周显王,姬姓,名扁,周烈王之弟,东周第二十三位天子。在位四十八年,死后葬处不明,推测葬于当时的成周附近,即今汉魏洛阳城遗址西北金村、翟泉一带。
28、周慎靓王
周慎靓王,姬姓,名定,周显王之子,东周第二十四为天子。在位六年,死后葬处不明,推测葬于当时的成周附近,即今汉魏洛阳城遗址西北金村、翟泉一带。
关于周朝末代天子周赧王的陵墓在哪里的说法有好几种,正史上关于周赧王之死语焉不详,因此陵墓也无所考。前面说到,有把周三王陵中的一座认作是周赧王陵的,也有说周赧王就葬在成周附近的金村陵区的。还有其余几种说法,均不是在洛阳,因此在没有确切资料前,本文没有把周赧王陵认定为所在洛阳地区的帝王陵。现将周赧王陵的其他几种说法罗列如下:
葬于河南汝州说,周赧王陵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蟒川镇寺上村附近的天子坟,墓冢位于虎头山下。墓地附近有一庙宇,名为“龙兴寺”,人们叫“天子坟寺”,因附近有石门,又叫“石门寺”相传秦灭周后,以梁城(即杨楼乡的古梁城)封赧王,降为周公,比于附庸。原西周公降为家臣。东周公贬爵为君。赧王年老,往来周秦,不胜老苦,既至梁城,不逾月病死。(汝州民间相传秦王在赧王献地投降之后,发兵前来剿灭赧王,双方血战蜈蚣山,最后赧王战死),葬于汝州市蟒川镇寺上村。
葬于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说,周赧王陵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丁家溶。《直隶澧州志》载:“周赧王墓,县西十五里,有赧王山,中有大冢,封殖甚高,周列小冢四十余,或云殉葬宫嫔也”。王右丞诗云:“蛮烟荒雨自千(秋),夜邃空余鸟雀悉,周赧不辞亡国恨,也怜孤墓近驭兜”。
葬于陕西凤翔说,此说无详细位置。《走访关中帝王陵》的作者写到:“记者从当代书中得到的另一个说法,是东周最后一个帝王周赧王陵在凤翔,也没有提到具体地址。记者先后咨询了凤翔县博物馆馆长郁彩玲 、宝鸡市周原博 物馆馆长张亚炜和经营酒店、社交颇广的凤翔县企业家张浩谦,都说从没有听说过凤翔县或其他地方有周赧王陵。”因此此说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