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樵夫夜遇白狐讨封,一句善言结善缘,危难之际逃过一劫

147小编 63 2025-08-05

第一章 孤苦少年入青山

光绪年间,沂蒙山区深处有个青石峪,村子依山傍水,村民多以砍柴、采药为生。村西头的破庙里,住着个十五岁的少年,名叫林墨。

林墨不是青石峪人,半年前跟着逃难的人流落至此,爹娘在途中染了时疫,先后撒手人寰。他背着半袋粗粮走到青石峪时,粮袋见了底,人也累得倒在了破庙门口。若不是上山砍柴的王老汉发现,这孩子怕是早就没了性命。

王老汉是村里的老樵夫,一辈子没娶媳妇,无儿无女,看林墨可怜,便把他带回了家。青石峪的村民淳朴,知道林墨的遭遇后,东家送件旧衣裳,西家端碗热粥,你一瓢米我一把菜,倒让林墨在这异乡有了活下去的暖意。

王老汉看着林墨日渐恢复气色,心里也踏实了些。这孩子虽沉默寡言,却手脚勤快,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帮王老汉挑水劈柴,晚上还帮着搓草绳,一点不用人操心。只是那双眼睛里总带着股与年龄不符的忧郁,像是藏着诉不尽的苦楚。

“墨娃,你身子骨刚好,别太累着。”王老汉吧嗒着旱烟袋,看着院里正劈柴的林墨,“我这把老骨头还硬朗,不用你这么拼命。”

林墨停下斧头,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腼腆地笑了笑:“王伯,我不累。您收留了我,我总得多干点活。”

王老汉叹了口气:“傻孩子,咱山里人过日子,讲究个实在。你要是不嫌弃我这穷家,就安心住着。我这砍柴的手艺,你要是想学,我就都教给你。”

林墨眼睛一亮,“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磕了个响头:“王伯,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愿意学!”

从那天起,林墨成了王老汉的徒弟。每天天不亮,师徒俩就背着柴刀、带着干粮上山。王老汉砍柴有讲究,专挑那些长得密的杂树,留着成材的松柏,说是要给青山留着生气。林墨学得认真,不仅跟着学砍柴的技巧,更把王老汉说的护山规矩记在心里。

山里的日子苦,却也简单。林墨话不多,干活却实在,王老汉让他干啥他就干啥,从不偷懒。王老汉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逢人就夸自己捡了个好徒弟。

村里还有个与林墨年纪相仿的少年,名叫赵虎,是村里猎户赵老根的儿子。赵虎从小在山里长大,性子野,力气大,却有些好吃懒做,眼高手低。他看林墨一个外来的小子,竟能得到王老汉的真传,心里很是不服气,时常找林墨的茬。

“哟,这不是城里来的娇少爷吗?怎么还真砍起柴来了?”赵虎抱着胳膊站在路边,看着背着柴下山的林墨阴阳怪气地说。

林墨不理他,低着头想绕过去。赵虎却上前一步拦住他:“怎么?哑巴了?我跟你说话呢!”

林墨放下柴捆,平静地说:“赵虎哥,我还要赶回去给王伯做饭,别挡路。”

“做饭?你一个大男人还做饭?真是没出息!”赵虎推了林墨一把,“告诉你,这青石峪的山,可不是谁都能随便砍的!”

林墨踉跄了一下,站稳后依旧没生气:“我跟着王伯学砍柴,都是按规矩来的,不砍成材树,不毁药草苗。”

“规矩?这里的规矩就是我说了算!”赵虎说着就要去抢林墨的柴刀。林墨这次没让他,伸手拦住了他:“赵虎哥,别这样。”

两人正拉扯着,王老汉从后面走了过来,咳嗽了一声:“赵虎,你干啥呢?”

赵虎一看王老汉来了,立刻松开手,讪讪地说:“王大爷,我跟林墨闹着玩呢。”

王老汉瞪了他一眼:“墨娃老实,你别欺负他。再让我看见你找事,我就告诉你爹!”

赵虎撇撇嘴,嘟囔着走了。王老汉看着他的背影摇摇头,转头对林墨说:“墨娃,别跟他一般见识。这孩子被他爹惯坏了。”

林墨点点头,捡起柴刀重新背起柴捆:“王伯,我知道。”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墨在青石峪扎下了根。他不仅学会了砍柴,还跟着王老汉认识了不少山里的草药,知道哪种草能止血,哪种花能安神。他话依旧不多,但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眼睛里的忧郁也渐渐散去。

村里有个姑娘叫春杏,是村里唯一的教书先生的女儿,性子温柔,心灵手巧。她看林墨勤快老实,又可怜他的身世,时常帮着缝补衣裳,送些自家做的吃食。林墨心里感激,每次上山都会给春杏带些好看的野花,或是几颗酸甜的野果。

春杏的爹看在眼里,心里对林墨也很满意。他知道林墨虽是逃难来的,但知书达理,品行端正,是个靠得住的孩子。

赵虎看春杏对林墨好,心里更是嫉妒。他一直喜欢春杏,觉得只有自己才能配得上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可春杏却对他不理不睬,反而对林墨另眼相看,这让他对林墨的恨意又深了一层。

第二章 寒夜遇狐讨口封

转眼三年过去,林墨长成了一个高大结实的青年,脸上褪去了稚气,多了几分沉稳。他砍柴的手艺已经炉火纯青,不仅能轻松砍够一天的柴,还能顺便采些草药回来卖,贴补家用。王老汉身体渐渐不如从前,很多重活都由林墨接手,他看着徒弟越来越能干,心里十分欣慰。

这年冬天来得特别早,刚进十一月就下了一场大雪,山里的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砍柴变得格外困难。王老汉让林墨在家歇着,林墨却不放心,怕雪下得太大压坏了山上的杂树,坚持要上山看看。

“王伯,我去去就回,看看有没有被雪压断的树,顺便清理一下,免得开春挡路。”林墨穿上厚厚的棉衣,背上柴刀准备出门。

王老汉拗不过他,只好叮嘱道:“路上小心,早点回来,别在山里待太久。”

“知道了王伯。”林墨应着,推门走进了风雪中。

雪下得很大,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很快就在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林墨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上走,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生疼。他缩了缩脖子,把围巾裹得更紧了些。

走到半山腰,林墨果然看到几棵杂树被大雪压断了树枝,横在路上。他拿出柴刀,开始清理断枝。雪越下越大,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林墨加快了速度,想赶紧弄完下山。

就在他清理最后一根断枝时,眼角的余光瞥见不远处的石头旁站着一个身影。林墨心里一惊,这大雪天的,谁会在山里?他握紧柴刀,警惕地看过去。

那是个矮小的身影,穿着一件不合身的旧袍子,袍子的下摆拖在雪地里,沾满了雪花。他头上戴着一顶破旧的斗笠,斗笠的边缘压得很低,看不清脸。寒风呼啸,他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像是被冻僵了一样。

林墨心里犯嘀咕,这荒山野岭的,不会是遇到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吧?村里老人常说,山里有精怪,会变成人的样子迷惑人。可他又看那人冻得瑟瑟发抖,心里又生出几分不忍。

“这位大哥,你怎么在这里?这么大的雪,快下山吧。”林墨试探着喊了一声。

那人没动,也没说话。林墨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大哥,你是不是迷路了?我送你下山吧。”

那人抬起头,斗笠下露出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林墨。林墨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正想说点什么,那人突然开口了,声音又细又尖,像是指甲刮过木头:“你看我像个人不?”

林墨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了村里老人说的“讨口封”的故事。老人说,山里的精怪修行到一定程度,就会找个人问自己像不像人,如果回答“像”,它就能修成正果;如果回答“不像”,它就要再修行百年。

难道眼前这人,不是人?林墨看着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又看了看他冻得发抖的样子,心里想:不管他是什么,这么冷的天,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

他真诚地点点头:“像,你很像人,就是一个好人。”

那人听完,眼睛更亮了,突然笑了起来,笑声清脆得像铃铛:“谢谢你,谢谢你!”说完,他转身就往山林深处跑,转眼就消失在风雪中,连林墨递过去的围巾都忘了拿。

林墨拿着围巾愣在原地,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摇摇头,把围巾重新围在自己脖子上,心里想着刚才那人的样子,觉得有些奇怪,但也没再多想,收拾好东西赶紧下山了。

回到家,王老汉见他回来晚了,担心地问:“墨娃,怎么才回来?出啥事了?”

林墨把遇到那人的事说了一遍,王老汉听完皱起眉头:“你说他问你他像不像人?”

林墨点点头:“是啊,王伯,您说他是不是山里的精怪?”

王老汉沉吟了一会儿:“不好说。不过你做得对,不管是什么,待人以诚总是没错的。山里的精怪也懂恩怨,你帮了它,它不会害你的。”

林墨想想也是,便把这事放下了。只是从那以后,他每次上山,都会下意识地往那天遇到那人的地方看看,却再也没见过那个矮小的身影。

第三章 痴心错付起祸端

春去秋来,又是两年过去。林墨的砍柴手艺越发精湛,采草药的本事也日渐增长,有时采到珍贵的药材,能卖不少钱。他把钱都交给王老汉,王老汉却分文不取,都替他存了起来,说要留着给他将来娶媳妇用。

春杏姑娘也长成了大姑娘,出落得亭亭玉立。她对林墨的情意,村里人都看在眼里,春杏的爹也觉得林墨是个可靠的后生,有意撮合两人。王老汉更是高兴,时常在林墨面前提起春杏,说她是个好姑娘。

林墨心里也喜欢春杏,只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她。他一个逃难来的孤儿,无依无靠,而春杏是村里教书先生的女儿,知书达理。他把这份情意藏在心里,只是更加努力地干活,想多攒些钱,将来能风风光光地娶春杏过门。

可这一切,都让赵虎看在眼里,恨在心里。赵虎也喜欢春杏,托媒人去说过几次亲,都被春杏的爹婉言谢绝了。他知道春杏喜欢林墨,便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在了林墨身上。

“林墨,你个外来的野种,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配得上春杏姑娘吗?”赵虎拦住正要上山的林墨,恶狠狠地说。

林墨不想跟他吵架,绕开他想走,赵虎却一把抓住他的胳膊:“我跟你说话呢,你听见没有?”

林墨皱起眉头:“赵虎哥,我不想跟你吵架。”

“谁跟你吵架了?我是告诉你,春杏是我的,你别想打她的主意!”赵虎说着就挥拳打了过来。

林墨本能地躲开,赵虎一拳打空,更生气了,扑上来抱住林墨就打。林墨不想还手,只是一味地躲闪,可赵虎却越打越凶。林墨被逼急了,用力推开他:“赵虎哥,别打了!”

赵虎没站稳,摔在地上,他爬起来指着林墨骂道:“好你个林墨,敢推我?你等着,我不会放过你的!”说完,怒气冲冲地走了。

林墨看着他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背着柴刀上山了。他没把这事放在心上,觉得赵虎就是一时生气,过几天就好了。可他没想到,赵虎的恨意,已经深到了骨子里。

不久后,春杏的爹正式向王老汉提亲,想把春杏许配给林墨。王老汉高兴得合不拢嘴,当场就答应了。林墨更是喜出望外,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两家选定了良辰吉日,就在秋收后完婚。消息传开,村里人都为他们高兴,纷纷送上祝福。只有赵虎,听到消息后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天一夜没出来。

他想不通,自己土生土长的青石峪人,怎么就比不上一个外来的逃难小子?他越想越气,越想越恨,心里渐渐生出一个恶毒的念头。

秋收过后,天气渐渐凉了。林墨忙着准备婚事,王老汉也帮着张罗,家里喜气洋洋的。春杏更是每天笑得合不拢嘴,偷偷给林墨做了新鞋新袜,绣了鸳鸯戏水的荷包。

婚期定在十月十六,是个黄道吉日。婚礼前一天,林墨按照习俗,去山上砍了些松柏枝,准备用来布置新房。他砍完柴,又采了些山里的野菊花,想送给春杏做头饰。

下山的时候,他遇到了赵虎。赵虎脸上带着奇怪的笑容,拦住了他:“林墨,恭喜你啊,明天就要娶媳妇了。”

林墨以为他想通了,笑着说:“谢谢赵虎哥。”

“谢我干啥?”赵虎凑近他,压低声音说,“春杏那么好的姑娘,你可一定要好好待她啊。要是敢对她不好,我饶不了你。”

林墨点点头:“我会的,我一定会对春杏好的。”

赵虎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得更奇怪了:“那就好,那就好。明天我一定去喝你的喜酒。”说完,他转身就走了。

林墨看着他的背影,觉得有些不对劲,可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他摇摇头,把这事抛在脑后,高高兴兴地带着松柏枝和野菊花下山了。

婚礼当天,青石峪热闹非凡。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帮忙,院子里摆满了桌椅,厨房里飘出阵阵香味。林墨穿着新做的蓝布褂子,胸前戴着大红花,笑得合不拢嘴。春杏穿着红嫁衣,盖着红盖头,坐在炕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红晕。

拜完堂,送走了宾客,林墨掀开春杏的盖头,看着她娇羞的模样,心里甜滋滋的。两人坐在炕沿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幸福的滋味在心里蔓延。

夜深了,喧闹的院子渐渐安静下来。林墨和春杏吹熄蜡烛,准备休息。就在这时,林墨突然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他心里一惊,连忙起身:“春杏,你闻,是不是有什么东西烧着了?”

春杏也闻到了,紧张地说:“好像是从外面传来的。”

林墨赶紧披衣服下床,推开门一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只见院子里火光冲天,他们的新房后面燃起了熊熊大火,火舌正舔着屋顶的茅草,眼看就要烧过来了!

“不好,着火了!”林墨大喊一声,赶紧回身拉起春杏,“春杏,快跟我走!”

两人刚跑出房门,就听到“轰隆”一声,屋顶的横梁被烧断,塌了下来,正好砸在他们刚才坐的炕头上。春杏吓得脸色苍白,紧紧抓着林墨的手。

林墨护着春杏往外跑,一边跑一边大喊:“着火了!快来人啊!”

邻居们被喊声惊醒,纷纷拿着水桶、水盆赶来救火。王老汉和春杏的爹娘也跑了出来,看到着火的房子,急得直跺脚。

“墨娃,春杏,你们没事吧?”王老汉拉着两人的手,紧张地问。

“王伯,我们没事。”林墨喘着气说,“不知道怎么就着火了。”

大家忙着救火,可火势太大,加上风助火势,根本扑不灭。眼看房子就要被烧塌,林墨突然看到房顶上站着一个矮小的身影,穿着旧袍子,戴着斗笠,正是他几年前在山里遇到的那个人!

那人站在火海中,却一点也不怕,只见他随手抓起一把燃烧的茅草,用力向院子角落扔去。茅草刚落地,就听到角落里传来一声惨叫,一个人影从暗处窜了出来,身上着了火,在地上滚来滚去。

“是赵虎!”有人认出了那人,惊呼道。

大家这才明白,火是赵虎放的!林墨看着在地上哀嚎的赵虎,又看了看房顶上的那个身影,心里豁然开朗。

房顶上的身影看了林墨一眼,对他笑了笑,然后纵身一跃,消失在夜色中。林墨知道

深山樵夫夜遇白狐讨封,一句善言结善缘,三年后火海逃生得报还

第四章 火灭冤明情更坚

赵虎身上的火被众人七手八脚扑灭时,他早已疼得蜷缩在地上,浑身焦黑,头发被烧得精光,脸上起了密密麻麻的水泡,连哭喊声都变得嘶哑难听。春杏的爹气得发抖,指着他骂道:“赵虎!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墨娃和春杏哪里对不起你?你要下此毒手!”

赵老根闻讯赶来,看到儿子的惨状和着火的房屋,眼前一黑差点栽倒。他颤巍巍地走到赵虎身边,一巴掌甩在他脸上:“畜生!你干的好事!我平时怎么教你的?”

赵虎被打得嗷嗷叫,却梗着脖子喊道:“凭什么?凭什么林墨能娶春杏?我在青石峪土生土长,他就是个外来的野种!这房子烧得好!烧死他们才好!”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气坏了。王老汉叹了口气:“赵老哥,你看看你养的好儿子。墨娃待他不薄,春杏也从未亏待过他,他怎么能这么歹毒?”

赵老根老脸涨得通红,对着林墨和春杏的爹娘连连作揖:“对不住,对不住啊!是我没教好儿子,我给你们赔罪了!”

这时,有人在赵虎藏身的角落找到了一个火折子和一小捆煤油,真相彻底大白。赵虎眼看林墨和春杏成婚,嫉妒得发狂,竟趁夜深人静时偷偷溜到新房后面,浇上煤油点燃了柴火,想烧死新婚夫妇泄愤,没想到会被突然出现的神秘人揭穿。

大火最终烧毁了半间房屋,好在林墨和春杏逃得及时,没有受伤。赵虎因纵火行凶,被村民们扭送到了镇上的官府。官府查明真相后,判了他流放之刑,赵老根也因管教不严,被罚了不少银子,家境从此一落千丈。

风波过后,林墨看着被烧毁的房屋,心里五味杂陈。春杏却握着他的手说:“墨哥,别难过。房子烧了可以再盖,只要我们人没事就好。”

王老汉也安慰道:“是啊,墨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重新盖一间更好的房子。”

村里人都来帮忙,有的送木料,有的送砖瓦,有的帮着打下手。林墨和春杏感激不尽,每天忙着给大家做饭、倒水,心里暖暖的。

这天晚上,林墨躺在床上,想起房顶上那个神秘的身影,总觉得不对劲。他对王老汉说:“王伯,我总觉得那个救了我们的人,不是普通人。”

王老汉点点头:“我也看出来了。你还记得几年前在山里遇到的讨封的事吗?我看啊,八成是那个精怪来报恩了。”

林墨恍然大悟:“难怪他一点也不怕火,还能准确地找到赵虎。原来是这样。”

“这就叫善有善报。”王老汉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当初好心帮了它,它如今就救了你一命。做人啊,还是要多行善事。”

林墨重重地点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多做好事,不辜负这份善意。

新房很快就盖好了,比以前更宽敞、更结实。林墨和春杏在大家的祝福下,重新举办了婚礼。这次的婚礼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温暖和真情。

婚后,林墨和春杏恩爱有加,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林墨依旧每天上山砍柴、采药,春杏则在家操持家务,偶尔跟着林墨上山,帮着辨认草药。两人形影不离,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林墨没有忘记那个救了他们的神秘人,每次上山都会带上一些干粮和水,放在当年遇到他的那块石头旁。有时还会留下几句感谢的话,虽然不知道他能不能看到。

第五章 深山采药遇险情

转眼又是几年过去,林墨和春杏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取名“念恩”,寓意着不忘恩情。王老汉身体硬朗,每天抱着孙子,笑得合不拢嘴。春杏的爹娘也时常过来看看,一家人其乐融融。

林墨的草药生意越做越好,他不仅认识草药,还懂得一些简单的医术,村里有人头疼脑热的,都来找他看看,他总是热心帮忙,分文不取。大家都说林墨是个大好人,当年的善举得到了好报。

这年夏天,山里下了一场大暴雨,引发了山洪。洪水冲毁了村里的小桥,还冲垮了几户人家的房屋。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大家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

暴雨过后,山里的草药长得格外旺盛。林墨想着采些草药去镇上卖,换些钱帮着村里修桥。春杏担心地说:“墨哥,刚下过雨,山路滑,你小心点。”

林墨笑着说:“放心吧,我熟门熟路的,不会有事。你在家照顾好爹和念恩。”

他背上药篓,拿着柴刀,早早地上了山。雨后的山林空气清新,草木葱茏,各种草药随处可见。林墨一边走一边采,很快就采了半篓草药。

他越走越深,想找些更珍贵的药材。突然,他听到前面传来“救命”的喊声,声音微弱,像是个孩子。林墨心里一紧,赶紧循着声音跑过去。

在一处陡峭的山坡下,他看到一个孩子被困在那里,周围是松动的泥土和石块,随时可能再次塌方。林墨仔细一看,认出那是村里李寡妇的儿子小石头。

“小石头,别怕,我来救你!”林墨大喊一声,小心翼翼地往下爬。

山坡很滑,林墨好几次差点摔下去。他终于爬到小石头身边,发现孩子的腿被石头砸伤了,流了不少血,吓得哇哇大哭。

“小石头,不哭,叔叔带你上去。”林墨安慰道,小心翼翼地把小石头抱起来。

就在他准备往上爬时,突然听到头顶传来“轰隆”一声,他抬头一看,只见一大块石头从山上滚了下来,直向他们砸来!林墨吓得魂飞魄散,抱着小石头想躲,却已经来不及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白影闪过,快得像一阵风。林墨只觉得怀里一轻,小石头被那道白影抱走了。紧接着,“轰隆”一声巨响,石头砸在他刚才站的地方,泥土和石块飞溅。

林墨趴在地上,半天没回过神来。他抬起头,看到那道白影落在不远处的平地上,放下了小石头。那是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皮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眼睛亮晶晶的,正是他当年遇到的那个讨封的精怪!

白狐看了林墨一眼,对他点了点头,然后转身跑进了山林,转眼就不见了踪影。林墨这才明白,原来当年讨封的,是一只白狐精。

他赶紧爬起来,跑到小石头身边,检查他的伤势:“小石头,你没事吧?”

小石头惊魂未定,指着白狐消失的方向说:“叔叔,是狐狸救了我!”

林墨点点头,抱着小石头小心翼翼地往山上爬。回到村里,他把事情告诉了大家,大家都惊叹不已,说林墨真是积了大德,才会得到白狐精的两次相救。

李寡妇更是感激涕零,拉着小石头给林墨磕头:“林兄弟,大恩不言谢!你就是我们娘俩的救命恩人!”

林墨连忙扶起他们:“嫂子,别这样。这都是应该做的。”

第六章 善缘绵延福泽长

自从白狐再次现身救人后,青石峪的村民们对林墨更加敬重。大家都说林墨是个有福气的人,连山里的精怪都愿意帮他。林墨却总是说:“不是我有福气,是善有善报。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

他依旧每天上山砍柴、采药,只是每次上山都会多带一些食物,放在经常遇到白狐的地方。有时会看到食物被吃掉了,地上留下几撮白色的狐毛,林墨就知道,白狐来过了。

几年后,王老汉无疾而终,享年八十岁。林墨和春杏按照当地的习俗,为他操办了后事,哭得像个孩子。村民们都来帮忙,说王老汉养了个好徒弟,这辈子值了。

林墨把王老汉的手艺和护山的规矩都教给了儿子念恩,告诉他要善待山林,善待每一个生命。念恩像他爹一样,老实勤快,心地善良,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赵老根在儿子被流放后,一病不起,没过几年就去世了。林墨念在邻里一场的份上,帮着料理了后事。有人说他傻,不该帮仇人的爹,但林墨却说:“赵虎有错,他爹没错。人死为大,何必记恨。”

春杏的爹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林墨就请了镇上最好的大夫来给他看病,悉心照料。春杏看着丈夫忙碌的身影,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幸福。

这年冬天,青石峪下了一场大雪,山路被封,村民们无法上山砍柴,家里的存粮也快吃完了,大家都很着急。林墨看着大家愁眉苦脸的样子,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一天早上,林墨打开门,发现门口堆着一大堆柴火,整整齐齐的,像是刚砍的。他很奇怪,这么大的雪,谁会送柴火来?他四处张望,看到远处的山坡上,一只白狐正站在那里看着他,见他望过来,便转身跑进了山林。

林墨心里一暖,知道是白狐送的柴火。他把柴火分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和贫困人家,大家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这是林墨的善行感动了上天,连狐狸都来帮忙了。

从那以后,每年冬天大雪封山的时候,林墨家门口都会出现一堆柴火,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冬天没柴烧了。大家都说,这是林墨的善缘,绵延不绝,福泽了整个青石峪。

林墨和春杏相守一生,养育了三个儿女,个个都像他们一样善良勤劳。他们的故事在青石峪代代相传,成为了一段佳话。人们都说,林墨一个逃难的孤儿,之所以能在青石峪扎根立足,娶妻生子,安享晚年,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善良。

他对王老汉的孝顺,对春杏的深情,对村民的热心,对陌生人的善意,甚至对一只讨封的白狐都能伸出援手,这样的人,怎么会不被命运善待呢?

而那只白狐,再也没有以人的模样出现过,但村民们时常能在山林里看到它的身影。它有时会跟着林墨上山,远远地看着他砍柴采药;有时会在村里的田埂上奔跑,像是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人们都说,白狐是林墨的守护神,也是青石峪的守护神。它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林墨当年的一句善言,守护着这片充满善意的土地。

许多年后,林墨也老了,头发花白,背也驼了。他依旧喜欢上山,只是不再砍柴采药,而是坐在山坡上,看着远处的青山,回忆着年轻时的往事。春杏会陪着他,两人手牵着手,静静地坐着,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墨哥,你说白狐现在还在山里吗?”春杏轻声问。

林墨笑了笑:“在呢,它一直都在。它在守护着我们,守护着青石峪。”

春杏点点头,靠在林墨的肩膀上:“是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这辈子,没做过亏心事,心里踏实。”

林墨和春杏都活到了九十多岁,无疾而终。他们的儿女们继承了他们的善良和勤劳,在青石峪开枝散叶,把林墨的故事一代代讲下去。

而那句“你看我像个人不?”和“像,你很像人,就是一个好人”的对话,也成了青石峪流传最广的谚语,提醒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善良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福报。只要你心怀善意,善待他人,终会得到命运的善待和生活的馈赠。深山里的白狐如此,人间的你我,亦是如此。

上一篇: 民间故事:榕树下的发财秘诀
下一篇: 寅虎,这些地方“放满杯水”,能让你财气满满,好运连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