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宿中南斗宿的真正意义
万年以前,古人创作了星象,来运行夏历,也将时间星象作在陶器、玉器上来表现事件事件,是为星象纹章。中国的星象,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称其为夏前星象和夏朝星象。夏前星象,万年前,古人创作了龙(海马)、天鹮(朱鹮)、猪、虎、狗、羊、熊、兔、鹿、猴、蛇、鱼、鹤衔南鱼、龟、天鹅、蝉、青蛙、鳄鱼、刺猬、南极老人、舞跪人等30多个星象,用来纪律时间和航海。夏朝有改换星象:保留了龙,猪,天鹮(朱雀)等,将其它星宿改换成其它象物。
夏朝人,是把辛亥年彗星罚地时间作为夏朝起点,并设甲寅年(公元前BC3846)为亢历元年,将彗星罚地及大洪水及到亢历元点,作为夏朝纪元。星象纹章中,多有甲寅冬至的天象,其用镇星在南斗斗柄处来表现,且是并用南斗六星的夏前星象(天狗)和夏朝星象(南斗象),即南斗宿,在夏朝星象中,是天狗象,夏朝人将天狗象改成南斗宿,其象物是,其象务是揇抖。
揇抖,是农活扬场时,用木叉子揇抖草料之状:用木叉子,揇上草圪孬,抖几下——抖落谷粒,然后扬到空中,草叶飘落到旁边(弁星所象),谷粒等落在跟前。箕宿和糠星,象纪的是用簸箕筛簸谷物。南斗、弁星(天弁星)、箕星、糠星,纪象的是场院上的活计,这些活计,一直延续到现在。

扬场
叉子,有二齿、三齿、四齿、五齿等。胶辽官话中,管用尖锐物插、叉物的动作叫“揇”,例如:用针揇一下,使劲揇;把叉从这里揇进去。

木叉
古代壁画中也有表现扬场的,见下图(古代壁画)。

壁画扬场
如姜寨遗址T292M297:1、T254W157:1、T137H170:1等是一章(缺少氐宿纹),是夏朝纪元中镇星的运行位表,镇星从氐宿到南斗宿,我们称其为氐斗纹。

姜寨字符

姜寨 T254W157:1
《良渚文化符号》戴墓墩M2:3、卞家山G2⑩:191、G2②:6、G1②:359等,其上符号都是木叉子。

戴墓墩M2:3

卞家山G2②:6

卞家山G1②:359
阿拜多斯T墓乌木夏朝纪元,左上角纹框内,作的是,镇星在南斗宿:最上是南斗宿纹,下是鼓槌,义表镇星(震,谐音镇),最下,是一人持叉子而立。

阿拜多斯T墓乌木夏朝纪元
埃及萨卡拉S3504玛斯塔巴墓的象牙版夏朝纪元中,双手氐宿中是二齿叉子,表南斗宿,其整体纹章(牌子右上方)表夏朝纪元:镇星从氐宿运行到南斗宿,“乙”字表乙卯岁司,蛇纹表历法,其它纹章,都是表夏朝纪元的星象,右下方纹章(纹章多带方格),表夏历纪元,也是夏朝建立,即王冠所表。

埃及萨卡拉S3504玛斯塔巴墓的象牙版
柏林国家博物馆藏的阿卡图章(索引号VA/243,考古年代被确定为“公元前第三个千年”),表现的是甲寅元,镇星在南斗宿,坐着的人,手将着叉子,表镇星在南斗宿。纹章中的太阳系中有个十二天体,其中就有扫帚星,以往被人们称为“尼比鲁”。

阿卡图章
说明:夏朝统治世界,其政治和文化中心,都是中国,是中国地区的人到全世界,说的是夏朝语言(接近胶辽官话),都使用夏历。
详见胡绍强正确的历法。
#中华文明起源于哪里?#二十八宿#南斗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