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中的五条不成文规矩

147小编 106 2025-08-12

现在年轻人回村最怕碰上白事,规矩不懂容易踩雷。

上周邻村老张头过世,外甥女穿了件暗红毛衣去帮忙,被老人私下念叨了三天。

其实老祖宗留下的白事讲究就六个字:庄重得体少说话。

穿着这事真得注意。

都知道要穿深色,但有些人觉得带点暗纹没事,结果在灵堂特别扎眼。

孝服更讲究,直系子女得披麻戴孝,远亲只需在胳膊上别块黑布。

这区别城里人哪懂啊?

有次城里亲戚把挽联上的"奠"字念成"尊",全场安静得可怕。

随份子别玩新花样。现在还看到有人用手机扫码随礼,主家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必须用素色纸包现金,金额得是单数。最稳妥是交给门口记账先生,千万别当面塞给哭得昏天暗地的孝子。吃饭时更要管住手,看见红烧肉千万别动筷子——这菜绝对不该出现在白事席上。豆腐看着素净也不行,"腐"字犯忌讳。

守夜时年轻人总忍不住刷手机。屏幕亮光在灵堂特别刺眼,刷到搞笑视频憋笑憋出内伤更尴尬。真要帮忙就搭把手搬桌椅,别凑热闹围着主家问病情细节。去年有亲戚追着问"最后查出什么癌",主家当场掀了桌子。

出殡队伍顺序乱不得。打幡的必须是长子,无后才轮到侄子。见过城里回来的海归硕士抢着打幡,说"国外都这样",被族老当场拽下来。下葬时辰更要听风水先生的,曾有家属坚持要等吉时拖到下午三点,结果香烛被晒化了三回。

这些老规矩看着繁琐,实则是给主家撑脸面的。村里老人说得好:"丧事办得周全,显的是子孙的体面。"隔壁村去年有户人家没按规矩来,现在村里红事都不叫他们。当然各地习俗不同,皖南要摔瓦盆,晋北得撒纸钱,进村前最好找老人问两句。真要搞错了也别慌,诚恳道个歉,主家在悲痛中反而最宽容。

上一篇: 参加别人葬礼要注意这7点,一定要记牢!以免做错了走霉运!
下一篇: 白事葬礼,“操心的人”越多越糟糕,也不要分开记账,有讲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