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走读广西4一一桂林两江四湖

147小编 183 2025-08-13

来到桂林的景点或旅游公司的接待点,都有“两江四湖”的广告,“两江四湖”是桂林市的一张旅游名片。“两江”即漓江、桃花江,“四湖”即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三山”即象山、叠彩山、伏波山组成。“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独有的特色。登山环眺桂林时,这种感觉特别的真实。

元月十八日七点多,来到了解放桥西岸“逍遥楼”脚下的漓江岸边,这里原来是“漓江码头,江上舟船如织,商旅最繁忙的地方。现在是“漓江西岸慢行步道文化长廊”,“印象桂林”景区的解放桥,开始骑行,游“两江四湖”景区了。

伏波山,孤峰临江挺秀,一半插入漓江潭水,一半则枕于陆地。据说,每年春夏,江水暴涨,山麓遏阻急浪狂澜,使江水倒转回旋,有降伏波涛之力。伏波山景致优美,岩洞奇特。山的东面是临江回廊、伏波茶室和依崖而建的听涛阁,西面有登山石阶,可达半山亭和山顶,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画的水光山色。

汉代时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曾经过此地,故得名。

叠彩山,位于伏波山北面漓江西岸,因山石如锦彩绸缎,层层相叠而得名。由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峰、和仙鹤峰组成,自唐代起便“游人如织,车马为之堵塞”。登上明月峰顶,可俯瞰桂林城全景,是桂林市区内的观景制高点,素有"江山会景处"的美誉。

民间有句谚语"登上叠彩山,活过一百三"。以此表示叠彩山又为长寿山之意。

叠彩山的著名景点主要有:江山会景处、清凉境、风洞、拿云亭、仙鹤碑林、望江亭等。

不老井

风洞,此处是叠彩山景致最为集中的地方。风洞长20米,最宽约9米,最高5米,呈葫芦状。由于洞体高悬半空,南北对穿,故而一年四季清风徐徐,享誉"叠彩和风",为桂林续八景之一。

风洞以风得名,一年四季风不断,历代文人在这里流连忘返,留下摩崖石刻178件。洞内还有摩崖造像24龛98尊,多为宋代的作品,其中刻得最精美的是015龛毗卢遮那佛像。

石刻特点为宽袍大袖、穿着保守;少量是唐刻,蜂腰裸臂、衣着开放,带有鲜明的地方风格,与"唐肥宋瘦"的北方造像特点不尽相符。

石刻中数马相伯夫子像、"风来"、"兰竹图"、"寿"字最著名。

明月峰为叠彩山主峰,海拔223米,明月之名,意为山峰高、险、峻、秀,伸手可触天上明月。山石层叠而上,或陡峭或参差,明徐霞客形容为"石萼矗发"。峰顶为桂林城内登高揽胜,360度观景的最佳去处,让人纵目远眺全城美景,体会韩愈所描绘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朱德与徐特立两位老者,一九六三年一月登上明月峰时,相互赞美“英雄”的诗句。

仙鹤洞,位于仙鹤峰山腰,东西对穿,宏广高明,洞东高西低,如长拱形大厅。高约14米,长60米,宽8.9米。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1637年,曾对仙鹤峰及仙鹤洞进行了考察。抗日战争时期,仙鹤洞曾作为广西省电讯局的驻地,成为防御敌机的天然防空洞。

木龙洞石塔,为喇嘛式石塔,坐落于临江岩天然蛤蟆石上。后人认为该塔应建于唐代,因临江岩有宋人题刻:“参唐代佛塔,览风帆沙鸟”。

石塔通高4.S4米,塔座为三层覆钵形须弥座,座壁雕仰覆莲瓣纹,塔身形女宝瓶,四面辟拱形浅龛,东西龛造佛像,南北龛造菩萨像,均趺坐于莲花座上,塔刹为十二重相轮,上覆六角形伞盖,冠以葫芦形宝珠刹顶。木龙洞石塔造型秀丽,对研究古代佛塔的建筑形制有重要价值。

刘三姐·对歌台

公元1637年,50岁的明朝第一游圣旅行家徐霞客在叠彩山下的木龙古渡弃舟登岸进入桂林城,游览了桂林城和桂林城的7个县,写下了3万字的徐霞客桂林游记。

此外这里也是1960年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和秀才对歌取景地的外景拍摄地。

东镇门为南宋末和所速的静江府城门之一。门洞券页式,料石结构,高6.80米,长16.32米宽2.30米,东端最宽处295米。现尚有城垣连接南北叠练、铁封两山,是一座你存基本完好,全国少见的票代城门,也是研究宋代城池建筑的宝贵实物资料。

木龙湖,山环水绕的木龙湖,整个景区周边的自然景观优美,不仅有得天独厚的漓江、叠彩山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还有历史久远的古宋城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木龙湖为人工湖,景区建设突出了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在木龙湖北侧依托宋代东镇门、宋城墙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建设包括宋街、半边街、古宋城、木龙塔、木龙夜泊、浅桥雨影、听荷轩等具有宋代建筑气息的古建筑群落的景点。

两江四湖的水路构成了一条能与威尼斯水城相媲美的环城水系。乘船夜游两江四湖·象山景区,山水、园林、城市在璀璨灯光的笼罩下,更彰显出如梦似幻、无限遐想的高雅意境。在这里,你可以口味"桂林"水甲天下"的幽美画卷,“做桂林人,不想做神仙"的感叹。

桂湖,原是宋代桂林城的一段护城河,崇宁末年(1106年),王祖道在老人山与隐山西湖之间开凿了一条朝宗渠,连接虞山,经回龙山、老人山到隐山的水上通道,与桂湖相连。

榕湖,因湖畔生长的近千年的古榕树而得名,它与杉湖同是宋代人工开掘的桂林城南护城河,合称阳塘。

明代邝露在《阳塘记》中对榕湖的胜景作了生动概括:真是秀如画图,丽似锦绣。榕湖过去很美,现在则更美。

两江四湖工程改造后的榕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是桂林"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完美体现,是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和谐统一,更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有益尝试。

榕湖主要景点有汉白玉制作的古榕双桥、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的水晶玻璃桥、九曲蜿蜒,做工精美的北斗七星桥、历经沧桑的古南门、黄庭坚系舟处、唐景崧五美堂砖雕、王鹏运"西园"遗址等。

清代桂林四状元

清代广西科举共有四个状元,均为临桂(今桂林)人,在当时全国各省仅次于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名列第五。其中陈继昌为清代两个三元及第之一,中国科举最后一个三元及第。

陈继昌(1791-1856)清乾隆朝东阁大学士陈宏谋第五代孙。嘉庆十八年(1813)广西乡试解元、二十五年(1820)会试会元、殿试状元,两广总督阮元亲书"三元及第"坊立于广西贡院正阳门之景福楼。授翰林院修撰,历官江西按察使,山西、直隶、甘肃、江宁布政使、江苏巡抚等职。为官公正廉明,以兴利除弊、发展民生、弘扬文教为已任,有循吏之名。

龙启瑞(1814-1858)道光二十一年(184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湖北、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等。为人多才多艺,既精研经义,精通音韵之学,善古文辞,兼能书画,时有"名儒才子"之称,是清代广西诸状元中唯一名列于《清史稿》者。

张建勋(1857-1921)光绪十五年(188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侍讲、黑龙江提学使,兼民政使。其历官所至,以教化育人为己任,尤致力于边疆文化教育。任官黑龙江期间,在全省共建学堂320所,被誉为"黑龙江近代教育的开拓者"

".刘福姚(1867-1911)光绪十八年(1892)状元,由翰林院修撰,历官翰林院秘书郎,兼学部图书局总务总校,历充贵州、广东、浙江乡试考官。其词章在清末文坛中颇享盛名,为临桂词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黄庭坚系舟

亭崇宁二年(1103年)北宋诗人黄庭坚被贬谪宜州后遍党名山,崇宁三年(1104年)经桂林,泊舟此岸。南宋理学家张轼被任命为静江知府时,在系舟处建榕溪阁,以致怀念。阁久废,1955年在旧址建榕荫亭,后又立碑其侧,题为"黄庭坚系舟处"。

古南门城墙为宋宝六年至咸淳六年(1258-1270间,由李曾、伯、朱裸孙、赵与霍、胡颖等组织修建,原为砖城。元至正十六年至二十年(1356-1360),也儿吉尼重修为石城。

城墙东临漓江,西至翊武路,南抵杉湖、榕湖,北连铁封山、鹦鹉山,总长约10公里。现存古南门、东镇门两座城门,及翊武路、宝积山、叠彩山、铁封山、鹦鹉山等多段城墙,长度约1300余米。桂林静江府城墙与鹦鹉山所刻《静江府城池图》可互相印证,是研究桂林古代城池建筑的宝贵实物资料。

古南门又名榕树门,景定三年至五年(1262-1264)朱福孙所建,名"威德门"。元在城门上建关羽祠,明改称应奎楼、仰高楼。明洪武八年(1375)桂林城池南拓,沿榕湖城墙皆拆除,此门独存。万历二十八年(1600),城台向南增扩,并建石阶登城。今宋、明城均完好,城楼为民国建筑。

榕湖湖心岛建筑群(九曲桥&湖心岛)

榕湖湖心岛建筑群含湖心亭和九曲桥。湖心亭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1979年重建。

1998年随两江四湖改造工程改建为一组临水亭廊,由大小两亭及连廊组成;大亭八角、重檐,凌驾于水中,小亭四角,单檐尖顶,坐落岸上,以直角( L )形曲廊与大亭相连。九曲桥又名北斗七星桥,东连湖心岛,西连古南门,桥形布局按北斗七星分布。

抗战时期国际新闻社.桂林总社旧址

国际新闻社由胡愈之、范长江等于1938年夏在武汉筹办,11月21日迁到桂林,设立总社(社址在原环湖北路20号)。范长江、陈侬菲、孟秋江等先后任社长,黄药眠任总编辑。同时在重庆、金华等地设办事处,在香港设分社。总社和重庆办事处主要负责国统区新闻报导;香港分社主要面向海外宣传,向国内提供国际新闻。当时采用该社稿件的国统区和海外华侨报纸达150家。受"皖南事变"影响,1941年7月1日,桂林总社被迫停止工作,大部分人转移至香港和解放区。

玻璃桥,位于榕湖,桥长22.4米,桥宽2.64米,是我国第一座采用特种水晶玻璃构架的实用性桥梁。之所以被誉为水晶玻璃桥,是因为它无论是外部立面、雨廊屋顶,还是桥面承重部分,均采用工艺精致、造型考究的水晶玻璃制品为建筑构件,柱头、栏杆等桥梁构件和饰件也是用水晶玻璃专门熔铸的。桥廊为欧式风格,桥型美观大方,桥体晶莹剔透。伫立桥上,有漂浮在空中之感。晨昏之际,在朝霞夕阳的映照中,如同富丽堂皇的宫殿;入夜之时,在梦幻灯光的变幻烘托下,更是使游人有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感觉,在梦幻中进入了一个水晶童话世界。春雨时节,水雾迷漫,玻璃桥在雾中若隐若现,让人有超凡脱俗之感。

杉湖,以清明幽静著称,因过去湖畔多杉树而得名,从清代至近现代就有许多名人在此居住及活动。它与榕湖同是宋代人工开掘的桂林城南护城河,合称阳塘。诗人赵德湘有诗赞湖景:"山远青于黛,湖平绿到堤。涓涓新月色,生在夕阳西。"

杉湖主要景点有桂林地标性建筑日月双塔、"杉湖十子"的浮雕石屏风、马君武的故居、漓江大瀑布饭店的九天银河瀑布、李宗仁的官邸等,杉湖的每一处景,每一条路,都典藏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典藏在四季之间,典藏在日与夜之间。

日月双塔

日塔高41米,共九层,通体均为纯铜装饰,其创下了三项世界之最一世界上最高的铜塔、世界上最高的铜质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月塔高35米,共七层,为琉璃塔,通过水下18米长的通道与日塔连接。

日月双塔是中国名塔,是桂林市的文化地标,是一个集文化、艺术、宗教、建筑、科技、自然日月双塔位于城市中轴线上,是桂林市政府于2001年斥巨资,在唐代佛塔的旧址上重建,其中日塔和月塔由18米的水下长廊相连接,从日塔地宫可乘电梯直达七层,在高处立体俯瞰桂林城日月双塔是一个被"金水"环绕的风水宝地,香港国际风水大师李居明先生曾题词赞誉: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日塔耗铜350吨,创三项世界之最。中美景。日月双塔甲桂林!

日月双塔是文化公园,在双塔地宫里展出了唐代佛塔出土佛物,其中最珍贵的是"十二属相皇家密典",是佛教密宗千年密法在国内的首次大公开。入园游览,我们将拨开历史的神秘面纱,穿越千年,跟随鉴真东渡的故事,了解一段鲜为人知的大唐佛教秘史。日月双塔一金一银,一日一月,仿佛情侣般依偎在杉湖水中,有着相伴终身之意,故日月双塔又被称为"情侣塔","爱情塔",是"这辈子一定要和相爱的人携手共登"的恋爱胜地。情侣入园拍照打卡,有"日月作证,永结同心"的美好寓意。单身者可登临月塔七层"月老阁",祈求月老牵线,寻得挚爱良缘。

《心之小路》人生在世,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即是修心,修心是为了改心!佛教认为心是行为之本、苦乐之源。怨命不如改运,改运必先改心!舍心!改心需从培育自己"四无量心"开始,即慈心、悲心、喜心、沿着湖边小路,依次有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悲之心"、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慈之心"、无名氏的"放之心"、清代王元仁(静山)的"佛"字、隋代智永禅师的"舍之心"等。

象鼻山,位于桃花江与漓江汇流之处,因其看上去犹如一只大象在用鼻子饮水,故后得名象鼻山。桂林旅游的标志性景点,象鼻山于1995年被定为桂林的城徽标志,也被外国游客誉为“中国符号”,桂林的网红打卡地。

至此下午五点钟,“两江四湖三山”的骑行之旅完成,沿着正阳街商业步行道到解放路,回到了解放桥,结束了全天的旅行。当然,之前我已经游过象鼻山,杉湖的日月塔,逍遥楼景区,不然,十个小时的时间难以结束行程。

也可以乘游船进行“两江四湖”的旅游,在船上观看两岸的风光。票价 180元,船行90分钟,在木龙湖与漓江交汇处过船闸,过四湖,桃花江。四湖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是以周边所种植的树命名的,有不同的湖景特色,另外沉淀着丰富的桂林历史文化底蕴元素,成为了诗意之旅。

2025年元月19日于桂林

上一篇: 易经解卦大全 | 详解卦二十八 泽风大过
下一篇: 有钱人都爱的两层中式三合院:这才叫诗意栖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