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计忠大师详解中国风水宝地之风水名寺:峨眉山

147小编 130 2025-08-15

峨 眉 山

峨眉山高出五岳,其高度也是四大佛山之首,秀甲九州岛,素有“峨眉天下秀”美誉。

峨眉山有大峨、中峨、小峨之分。大峨三峰并峙,主峰万佛顶海拔三千零九十九米,金顶三千零六十米,千佛顶三千零四十五米。从山脚到山顶,石板青幽,羊肠小道,沿途有四顶、三山、十三峰、四岩、六台、二十六石、五岗、六坡、十七坪、三河、二水、一潭、十一溪、四沟、十池、二泉、二十二洞等自然景观,又有寺、庵、馆、阁、楼、亭、院、殿、坊、桥、塔、堂等不胜其数。远望峰峦起伏,重岩迭翠,气势磅礴,雄秀幽奇;近观则玲珑妙曼,红墙绿柏,曲径通幽,柳暗花明。

“蛾眉”之名,得自于“蛾眉”,蛾眉者,如蛾之眉之谓也。古人以蛾眉为美,因此专以之称谓女子长而美的眉毛,进而以蛾眉代表美女之貌。峨眉山苍翠浓黛,云雾缭绕,清幽沁人,馥郁雅致,以“蛾眉”二字貌状之,可说是至当之言。

峨眉之在佛经.古名光明山。《华严经》载:诸菩萨住处品,西南方有处名光明,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圣贤,而普贤菩萨与其眷属三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自普贤菩萨示现,峨眉山便成佛国,为中国佛教四大道场之一。峨眉山不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同时也以其特有的地质构造、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而为世人景仰。明朝人曾以峨眉十景来概括峨眉的多采多姿,至今犹为人津津乐道:“金顶祥光”、“象池夜月”、“九老仙府”、“洪椿晓雨”、“自水秋月”、“双桥清音”、“萝峰晴云”、“大坪霁雪”、“圣积晚钟”、“灵岩迭翠”。

在汉朝以前,峨眉山原为道教天下。峨眉山纯阳殿附近的千人洞.传说就是吕纯阳修道成仙的地方,被封为天下第七洞灵陵太妙之天。附近的十字洞,相传也是吕仙剑划而成。至今在神水阁前,还留下刻有“灵陵太妙之天”的大石碑。旁边还有“大峨”石刻,传为吕纯阳的手迹。

佛教传入蛾眉山,始于晋朝。印度高僧宝掌和尚,最早结庵于金鸡峰,后遂改名宝掌峰。尼泊尔阿婆罗和尚以树皮盖殿于海拔二千三百多米的八十四盘之上,名为化城寺,俗称木皮殿。但在当时蛾眉山还是道教盛行。东晋时,道教的乾干明观首先改为佛教的中峰寺。隋、唐以后,佛教兴盛,在山上普建佛堂,许多道观也纷纷改为寺院。至清朝顺治年间,山上最后一座道观纯阳殿,也被僧人改建,峨眉山终于一统为佛家天下。当时全山有佛寺三十二座,庵堂七十二所,僧侣三千多人,香火鼎盛。许多梵宇琳宫,依山而建,有的隐藏于翠林树海之中,有的耸立于高山峻岭之巅,有的建于深壑幽谷之内,有的筑于危崖绝壁之畔.与峨眉山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普贤菩萨,是梵文音译,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金顶,即古光相寺。在大峨峰顶。金顶海拔三千零七十七米,历代寺院集中建于此处。与金顶相连,尚有千佛顶、万佛顶,万佛顶海拔三千零九十九米,即大峨峰顶,为峨眉最高峰。

金顶的主要建筑为金殿,最早为汉明帝时所建,名叫普光殿,在唐、宋时改名光相寺,以后又改名永明华藏寺。明初,宝昙和尚重建此殿,以铁为瓦。以后因山顶多遭雷击火灾,屡建屡颓,先后以铁、锡、铜为瓦。清巡抚张德地和清总兵祁三升等先后捐资重造,又有别传和尚、妙峰和尚、惟密和尚等多次重修,遗址众多,名目颇繁。而以金顶名之,乃因其铜瓦在日光之下闪闪发亮而得名。

金顶上是一个地形微斜的小平原,人上一顶,顿觉空阔寂寥,如临三清境界。极目四顾,瞰岷江千里,蜿蜒东去;北望川西平原,丘陵起伏;南边大小凉山,莽莽苍苍;西盼贡嘎雪山,横亘天际。金顶背面是苦名的舍身岩,岩高七百二十米,峭绝如壁。岩下常是茫茫白云无边无际,令人望而生畏。一九三三年夏季,地质学家李春昱来峨眉考察地质时,同瑞士地质学家巴勒加从岩底攀上金顶。岩端有奇石数堆,取名“金刚嘴”,又名“七宝台”,突兀峥嵘,成为奇观。在金顶上,有四种自然奇观。

一、祥光。每当太阳偏西,睹光岩前白云平铺之时,云层上便出现五彩光环,有时重迭数层,明亮艳丽,僧人称之为“佛光”。环光大小不一,有时小如面盆,大如簸箕,有时二环同现,悬于半空,色彩离奇,据说人影进入佛光,可获吉祥,故名“祥光”。范成大有诗咏此景说:“重轮迭影印岩腹,非烟非雾染丹青。我与化人中共住,镜光觌面交相呈。”佛光在科学上叫“宝光”,人立岩畔,影映其中,身动影动,极有奇趣。峨眉山上天门石,接引殿等处也有佛光出现。

二、圣灯。在月黑风静的夜晚,岩下幽谷中,忽有一光如豆,顷刻数点似萤,渐渐成百上千,飘飘荡荡,时聚时散,如节日焰火,艳丽多彩。僧人说是“万盏明灯照普贤”。其实这是谷底磷光和萤虫造成的。唐代诗人薛能有诗咏之曰:“莽莽空中稍稍灯,坐看迷浊变澄清。须知火尽烟无尽,一夜栏边说向僧。”

三、云海。每当晴空万里,深谷雾起,漫岭弥壑,在睹光台前,汇成一片,越积越厚,铺展开去,一望无涯,形成茫茫云海,顷刻峨顶三峰,遂成孤岛,如空中无风,云面似镜,寂静无声,光照海面,彩霞缤纷,使人恍如置身碧瑶蓬莱。如遇风起,但见波涛翻滚,犹如万马奔腾,似闻狂涛怒啸,又觉山摇地动,使人不敢久视。

四、日出。须晴日,天刚微明,银河横陈,繁星万点,慢慢东方发白,几缕银光,射向苍穹,成扇形展开,渐渐自白变黄,黄又变红,渐成赤色,猛然一跃,通天明亮。天边一点橙红缓缓露出,初似蛾眉,渐如新月,猛然一跳,半轮呈现,连跳两下,一轮平扁椭圆赤球,跃上地平线,艳丽如灿,光耀长天。回首峨眉,漫山金赤;残雪映日,金光闪烁。整个日出过程约二十秒钟,若遇上东方飘浮几片白云,彩霞斑斓,更是一种奇趣。

峨眉山藏风聚气,以独特的风水格局,创立普贤道场,因此能享誉两千年而不衰。

上一篇: 《天玉经》:倒排父母之法
下一篇: 济南有座峨眉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