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家街道橛山(奠山),一座拴住玉符河石桥的山

147小编 167 2025-08-15

撅山在济南市中与长清交界处,玉符河南岸,104国道东侧,海拔460米,是城郊诸山中最高的一座。很多网友爬这座山是因为好奇,一是山巅有岩如屏,二是山巅似有人工建筑物。

我也好奇,慕名来到山下一探究竟。站在南桥村头的大桥上东南望,那座上有石橛的山就是橛山了。低头西望玉符河道里矗立着一座古石桥,我瞬间明白,它为什么叫橛山?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慕名来登山?

我没有登山,网友的介绍使我对山巅的情况很清楚。但我从没有看到过介绍古石桥的文章,所以我对河道中的石桥更感兴趣。走近古石桥,我看到了济南市长清区设立的不可移动文物“南桥玉符河大桥”铜牌。

睃巡河道,玉符河自东向西波涛汹涌,九省通衢的国道南北川流。河流与大道相会要架桥,桥架在哪里安全?我们的前人是讲究风水的,当你站在河道里的古桥处望向橛山,你会感到这里是看到山巅石撅的最佳位置,仿佛看到一条粗大的铁锁从山巅伸向石桥,将石桥牢牢拴住。

从此,山有了名字叫橛山,用来拴桥的石撅。桥也有了名字叫橛山桥,被橛山拴住的桥。这样看,一条河,一条路,一座桥,一座山,在此处组合成一幅完美的山水图画。橛山的出名在于其恰如其分的位置,况且它还那么巧合的在山巅长了那么一个高高的橛。

据说,此山又叫奠山,乃乾隆皇帝金口御封。乾隆下江南路过此地,站在橛山桥上东望橛山,见山体庞大,上有奇峰突兀,很有特点。遂问道,此何山?随从回答橛山。乾隆不悦,认为此名不雅,自言自语道:此山形状像古代用来祭奠的工具,山体稳固坚实就叫奠山吧!

山巅多有建筑是什么?一是清朝末年村民躲避长毛拳匪劫掠的石寨。二是国民党军队阻止日军南下的防务壁垒。村民躲避长毛拳匪的石寨,民间至今有传说为佐。此处山下村庄地处交通要道,战乱时期自然会受到兵燹之祸,高大的橛山自然成为村民避难之所。

据传,村民居山寨避祸,一匹骡子遗留在山腰,长毛欲抢走,村民从山顶开枪,没有射杀长毛,却把骡子打死,长毛恐惧遂退走。可见,山寨很安全,没有遭到劫掠。

国民党军队在此设置防务壁垒,可从民国23年版《长清县志》,《玉符河桥落成记》中找到答案。现存南桥玉符河大桥,当地又称橛山桥、奠山桥,此因桥东南有橛山(又名奠山)而得名。

该桥用材硕大,颇为壮观,为五孔石拱桥,桥墩进水处做成三角形分水尖,出水处墩尾平直。此桥时为民生、战备而建,建成于民国22年。古时的橛山是栓桥的石撅,战时就是守桥的战略要地,当时建桥的同时政府可能也在橛山上整修了战备工事。只是国军不战而放弃济南,也就没有起到作用,徒留遗迹。

上一篇: 命不轻算,道不轻传
下一篇: 84年我退伍后大哥要分家,母亲劝我要东边破房:地势好后人兴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