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国军少将救下8.6万红军,建国后毛泽东叮嘱:一定要找到他

147小编 162 2025-08-22

1934年秋天,江西的空气比以前任何一个季节都要紧张些。蒋介石那张脸,小时候人都说他眼神很狠,就看得见事在人为的意味。庐山脚下,几百号国民党高官,德国顾问悄无声息地隐在阴影里。文件封皮厚重,“铁桶计划”这名字有点让人喘不过来气。蒋介石信这回稳了,他把文件按在桌上,没人敢接话——除了极个别人,谁还敢想外泄风险?!

门外风一顿,下没下过雨都记不清,但项与年竟像被逼着一样,一路疯跑了两三天。他一开始扮成教书先生,字写得好却没人注意。头发乱了,裤脚溅了泥,敌军盘问得死紧。碰上几伙士兵,眼神空空、手上端着枪。他怕极了,但越怕越冷静,索性一狠心敲掉了四颗牙,没啥道理,说干就干。脸肿得像馒头,嘴角还拼命往上扯,装出一副乞丐模样。反而没人再搭理,那些兵闻到味道赶紧捂鼻子,也就放他过去了。

谁晓得这份密信太要命了?莫雄那个时候坐在自家司令部,和项与年手里传的是同一份命。他不是普通将军,也不是一心为己。外边说他少年丧母,老家在英德,放过牛扛过米,但他心里的算盘绝非儿女情长。那时国民党高官都唤他“莫大哥”,偶尔喝酒也讲笑话,但私底下没许多人知晓他在想什么。

是的,莫雄先前救过蒋介石,1922年,蒋也不比寻常人厉害多少,被土匪围城时还几乎慌到两腿打颤。莫雄带人冲出去像不要命,硬是把蒋给捞出来了。蒋当然感激,那时两人私下还结下了交情。说白了,这点交情影响后来一些事,看似无关,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棋子,彼此环环相扣,有的命里注定了就要翻船。

莫雄前半生奔忙于同盟会、护国,孙中山一声令下他必然答应。他没啥大官运,但在广东够威望,也曾一路救孙中山于炮火间。有时候命运就这样转弯,明明升到少将旅长,该风光无限了,还认认真真执行国共合作,跟着孙中山东征西讨。然而蒋介石眼里容不下能人,总觉得提拔自家兄弟许崇智才稳妥。凡事都得留条后路,蒋就是这脾气,见谁有本事就想法子削一削。

许崇智信任莫雄,甚至在军队开刀救蒋,被软禁后第一个叫的还是莫雄。可惜莫雄刚整顿好部队,广州城还没等走近,全被缴械。他这人生气吗?大概是有点,但究竟懊悔,更像是对蒋彻底死心了。救人没用,军权捏在别人手,这是许多人一生的关口吧?

再后来,1930年,莫雄暗中投向张发奎,反蒋干得挺带劲,偏偏总是失利。命运爱开玩笑,又逗留在上海。那时候,他遇见最早一批中共党员,没几句废话,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发誓,反倒因对方的真诚,心里惦记起“救国救民”四个字。他跑去说要入党,李克农回复很客气,说暂时别加入,有“莫大哥”这样的身份,更方便帮忙。莫雄当时没矫情,点头认同。

这就引出1934年“铁桶计划”那会儿。莫雄因为“剿共”战功“卓著”,竟被拉进庐山密会。会议完,他手里就多了一份绝密文件。此刻,他冷静得有点过头——知道送情报是赌命,有危险却不肯后退。他召来项与年,用一句话定了主意,“你去,我承担一切。”有时候,做大事的反而拿得起放得下。不清楚,他是否真做好了最坏打算,反正那几个人都记住了他。

文件用药水写在字典里,这点小心思没谁发觉。项与年忍着疼,还是一路疯跑。山林太密,敌军封锁到了极限。有一晚下了小雨,湿冷浸透骨头,他强撑着往前走是真不容易。彼时的瑞金还是红色指挥部,守着一群穷得脱相的兵,项与年进去连说明身份的力气都快没有了。周恩来和李克农见到人几乎没认出来。项与年把情报递出来,两个人心头一颤,好在及时。

短短几天,中央下令转移。8.6万红军,几乎算是大本营全撤。后来“长征”变成传奇——可一开始没多少人觉得是壮举,只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果没有那份情报?沦为围剿,怕是真会山穷水尽。事后那些参与者谈起长征,语气很淡,但怎么讲都离不开莫雄和那些情报员。

也有种说法,蒋介石回过头来查得厉害,把能查的人都查了个遍,最后没人敢提。气不过,却又奈何不了谁。

1935年,莫雄被调去毕节,临走还帮共产党缠住63师的陈光中,让红军安全转移。贺龙带兵路过,莫雄故意躲开——表面是调兵遣将,实际上又是掩护。可惜,终究天不遂人愿。事情扒拉出来后,蒋介石就以“通共”罪下令逮捕,把莫雄关进南京大牢。人性就是这样,风水轮流转,铁杆反蒋的人还要落得牢狱之灾。

然而他人缘极好,就算身子挨苦,也没真丢过朋友。有张发奎等人帮忙,连国民党的陈诚都替他求情,总算捡回一条命。等到抗日战争爆发,莫雄又被安排管游击队。他还是那个作风,把一堆共产党员安插进司令部,连参谋长古大存也不例外,做事拖泥带水但极有分寸。这跟普通人不一样,他做得很明白。

抗战期间,他还大批印制八路军宣传材料,悄悄释放千余名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这种人物,从头到尾都没图私利。谁知道,一路到解放后,还是有人举报他,声称他“通共”,那年莫雄已近花甲,被国民党列为暗杀对象。拖到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他几乎杀身之祸。毛主席听说后亲自过问,指令叶剑英去搜人。

这一段,大部分人都记不住了。反正莫雄平安归来,被任命管治北江治安,不声不响做事。土改时他差点冤死,因为走访的人不知内情。若非古大存、叶剑英出手,他的命也许早没了。1956年,项与年才知道莫雄还活着,两人见面,流露的情感,不是什么论功行赏能概括的。

后来的这些年,莫雄适应了新的身份,做政协委员,为新中国建设尽了力,没什么大起大落。1980年去世时已经八十九岁。

说到底,他的人生并不符合标准模板;前半生忠于国民党,反蒋被迫转向,又一头扎进帮助共产党。后半生却用各路手段为共产党输送情报、掩护转移、安置干部,无论风声如何紧张,从没后退过半步。有的人会问他图什么?图名图利都不像,真的只是骨子里认定了选择。

可话又说回头,他选择党这种事,是不是早在被蒋介石算计、失去军权那会儿就已经注定了?谁能绝对说清楚。若要说国民党体制必然崩盘,也许吧,可又未必就是那么一拍脑袋的事。人的转变,说是一瞬,其实很慢。有些善意被扼杀,就长成了犟劲,反而用在新方向上。

这整个过程、每个细节,合起来才有历史本来的样子。没有谁是完全对或者错,正史也掩不住时代拥挤的气流。

莫雄的人生未必高光,可他把风险和希望全揣在心里。红军能突围、长征终成传奇,是许多看不见的人共同推着一步步走出来的。有的名字被历史高声赞扬,有的只是默默无闻。正因为谁都没有受控于“注定”这回事,所以历史才值得回头看看。

上一篇: 宋江被害死后,吴用为何立马就随之自尽?只因他发现了一个秘密
下一篇: 玄学炒股:各有各的路子,各拜各的神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