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避坑!生活轻松!影响现代家居健康的9个环境风水因素!
85 2025-09-01
李计忠大师详解中国风水宝地之风水名宅:
恭 王 府 (二)
御河之所以名叫御河,首先是因为其形状宛若一条飘舞的御带。而恭王府正好被这条御带紧紧缠绕。依傍着恭王府西垣墙和南垣墙外,御河曲折迂回,环绕弯抱,叙叙流过,像金鞭,似御带,以最有情的方式,抱拥着整座恭王府,把其外轮廓勾勒得清晰而明了。
御河的缠绕抱拥,加上稍远处位于恭王府北边和东边的什刹后海和什刹前海的有情环抱,使得整座恭王府完全处在了众水环绕之中。
什刹后海横亘于恭王府之北,其走向自西北而东南;什刹前海相邻于恭王府之东,其走向因银锭桥而猛然折转,自东北而西南,形成一个半围而舒展的臂弯。御河则自北而南,又折转向东,紧依恭王府西南围墙,形成一个半围而有力的托掌。两路合围,构成了整座恭王府北枕什刹后海,东邻什刹前海,西拥南抱御河的众水环绕之势。
前文述及,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在风水学理论中,平原地以水为龙脉,有水的地方,即是气脉相对更雄壮更通畅的地方。这个环抱的臂弯和依偎的托掌,有力且有情,涓涌而磅礴,让恭王府所在区域的地理气脉,乘势趋旺,得天独厚。看上去是那样的自然而然,浑然天成。
然而事实上,无论是什刹前海后海,还是御河,都是先于恭王府而存在的,也就是说,恭王府整体轮廓的设计营造,完全是依势具形而建,其所依之势,自然是什刹后海和前海雄壮的地利气脉,而其所具之形,则是以抱拥王府,宛若御带的御河为界而勾勒,这让整座恭王府看上去就好像是镶置在了这个美丽的臂弯中。
御河开挑于明代中叶。开挑御河的目的,较普遍的说法,是为了保证皇城内太液池即北海、中海、南海的水位稳定。
站在恭王府的立极点,即整座恭王府的中心位置上格定,御河自恭王府的西北方而来,完成对恭王府的缠绕抱拥之后,流入东南方的什刹前海。而御河流入前海的响闸,正好处于恭王府的东南方。
八卦中,西北方为乾卦,风水学中称乾卦所代表的西北方为天门,意即水自天上来。东南方为巽卦,风水学中称巽卦所代表的东南方为地户,意即水流归于地。这自天而来流归于地的一脉曲水,已然弯若御带,又如阶梯,还似街巷。这才被杨筠松称为“御街”。
可是,还有“贵人”、“禄”和“马”,又在哪里呢?
先说贵人。
恭王府为坎宅,坎卦中包含的天干是壬和癸。天干代表天之气,地支代表地之气,天干和地支有多种对应关系,贵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对应关系,遇之则为贵。
《星历考原·天乙贵人》曰:“壬癸兔蛇藏”,意即壬和癸的贵人是兔和蛇,兔和蛇即地支中的“卯”和“巳”,而“巳”包含在巽卦中。
禄也是天干和地支的一种重要的对应关系。
《地理天机会元·十干禄》曰:“壬禄在亥”。意即天干“壬”之本气在地支“亥”中,而“亥”包含在乾卦中。
而贵人如何得到禄呢?自然是得骑着“马”。
马在哪里?
《地理全书》曰:“巳酉丑,马在亥”。与上同样包含在乾卦中。
这才是这个水法真正的精妙所在!
而且,这是站在恭王府的立极点上所能看到的风水格局!
所以我们说,以御河为界而建府邸是最佳选择。
御河之于恭王府,就像金水河之于紫禁城,就像通惠河之于元大都,真可谓处处“贵人”处处“禄”,处处“禄马”上“御街”。
什刹海周边的老居民也有称其为“蟠龙河”。也是取其状若蟠龙之意。
三元即天、地、人。三元的理念通常表现为左中右、前中后、上中下的对应关系。蕴涵天道、地道、人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人居其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中国古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这种思想通过建筑物对风水学原理的贯注,得到了充分体现。在风水学对空间的表达上,恭王府府邸明晰的三元分划,即是代表了天、地、人的概念,天、地、人道是恭王府最宏观的风水意象表达。
通贯三元九运,人有运,地也有运。风水学包含了对空间的把握,同时也包括了对时间的把握。三元九运就是风水学中对地运的测算方法。像恭王府这般规整而缜密的三元构建,并不多见。而现在已是绝无仅有。这同时也很好地证明了,构建三元结构,贯通三元九运,从而延长地运的风水学理论是正确的。
五行是古人对宇宙物质的种类所作的分类。
恭王府府邸三元的每一元,都由五个独立的院落组成,习惯上人们将这称为五进院。
五行无处不在,具象的五行指的是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抽象的五行则无所不包,比如人体五脏也归属五行,五脏都是肉长的,然中医理论中,将五脏归属成了不同的五行,即心脏属火、肝脏属木、肾脏属水、脾脏属土、肺脏属金。
在风水学中,则是把不同的建筑形状归属于不同的五行。对应如下:
金:方形
水:圆形波浪形
木:直长形
火:尖形三角形
土:平实敦厚形
五行的这种对形和势的抽象的概括和具象的表达,在风水学理论中,是应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来阐释建筑形体及其环境景观的。
恭王府的整体座向是坐北朝南,属于坎宅。
在同一个空间里,九星飞布八宫方位,使八宫方位有了吉凶之别。同时,在不同的空间里——同一幢楼房的不同的楼层,或同一座平房的多进院落——九星也会随之飞布于不同的空间。并且,其吉凶性质和五行属性,决定着所飞布空间的吉凶性质和五行属性。也就是说,不同的空间,其吉凶性质和五行属性,完全取决于所飞布的九星的吉凶和五行。
竹节贯顶也称翻星贯顶,是风水学理论中,格定多进院落(或不同楼层)里,每一进院落的吉凶性质和五行所属的方法,意即像竹节一样,循序而一贯到顶,从而确定每一进院落的吉凶和五行。
具体方法为:将飞临宅向的九星的五行作为第一进院落的五行,然后以九星五行相生之序递进,以至每一进院落。
恭王府府邸的建筑格局为三路五进,三路贯通三元九运,五进代表五行的循环流转,五进院落各有九星飞布其间。
恭王府是坎宅,坎宅必然离向,即坐坎向离。
恭王府的坐向朝向是坐南向北,即坎宅。从坐向方的坎宫开始飞布九星,顺布到朝向方的离宫,所飞临的九星是延年星;而如果从朝向方的离宫开始飞布九星,顺布到坐向方的坎宫,所飞临的九星也刚好是延年星。由此,风水学中,把坐坎向离的府宅称为延年宅。
九星因宅向不同而变化,没有固定方位,却有吉凶之别。
综合来讲,其实就是通过八卦定向,通过九星定性。并以这种方法,来表达天地对应,人居于其中的和谐理念。
恭王府为延年宅,延年即延年星,而延年星五行属金。为了能与这个代表天的信息的延年金星构成呼应,将建筑结构构建成方正的金形,应该是最完美的呈现,正所谓上映天星,下兆地形。这是风水学理论中,五行之形和九星之性及九星五行的相互契合、高度统一,和完全对应。
中国古代的建筑,绝大部分都以方正金形为主。
风水学中,把这种构建原则称为“坐北朝南原则”。
坐坎向离,就是延年宅,是延年宅,建筑就应该以方正金形为主构建。
恭王府整体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气势恢弘的王府府邸,后半部分是美轮美奂的王府花园。
府邸占地面积2666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建筑格局为三路五进,皆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四合院组成。
府邸内有两道大门,分别是一宫门和二宫门,或称大门和二门。两道门都位于府邸三路布局的中路。
一宫门位于府邸纵深五进院中的第一进院。门前置有一对石狮,表明这是王府的正门。二宫门位于第二进院的中路入口。穿过二宫门,即是中路的正殿,也是整座恭王府的主建筑——银安殿。
这两道门的设计构建,从建筑学上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呈现一种规格,如同故宫太和殿前的午门和太和门一样。作为王府,在其主殿银安殿前构建两道门,是非常合理,也是必需的。
然而,这两道门并不是恭王府真正意义上的大门,因为它们并不直接通向外面。它们原本就是府邸三路五进格局必要的组成部分,只是出于规制的需要,以门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其之所以又以门的形式出现在此,除了呈现王府应有的规格外,还蕴涵着十分重要的风水意象。
恭王府真正意义上的大门,即出入口,也就是风水学上的纳气口,实际开在府邸的东南角上。
这是真正临街的王府大门。它并没有直接显示出张扬奢华的外表,而是淡薄且从容。王府的深宅大院,雍容华贵,对外人来说完全是深藏不露,遥不可及。
从这里望进去,可见到一个庭院。这是一个连通府邸东南角,向东拓宽凸出的相对独立的院落,面积为5600平方米。
王府的总出入口,就开在外城的东南角处。
称其“外”者,是因为它构建于府邸堪称严谨,由轴线贯穿着的三路五进的格局之外,看上去好像与府邸的整体建筑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有些多余。称其“城”者,是因为它独立存在,并且外围有墙垣,内部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可谓有城有廓。
据考证,这个外城的设计构建,在北京所有的王府中,是绝无仅有的。
这不得不令人思考。是别出心裁,还是匠心独运,是此处原有如此形状的空地而因地制宜,还是特意拓宽凸出,如果是为了对多余空地的延伸利用而构建,那么这个形状特异,又是绝无仅有的外城,会不会对恭王府整体的建筑格局和风水格局产生不利影响?
但如果是特意拓宽凸出,则可以肯定地说,其对整座王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不可替代,不可或缺,要不何必有意而为?
而这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又是什么?
《黄帝宅经》曰:“宅有五虚,令人灾耗。其宅大门小,一虚”。
门就是门,再大也大不到哪里去,而宅,却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偌大的恭王府,任其开有再大的门,相对整座府邸来说,还是小。更何况,若开得太宽大,又敞而不聚。很显然,这个外城的设计构建,有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非常巧妙。
因为这个外城和临街的总出入口一起,组成了恭王府真正意义上的大门。
这个“大门”很大,足以和整座王府相匹配,而不再犯虚。
如此,这个临街的总出入口,因为并不宽大,看上去甚至有点小,相对同样不太大的外城来说,门宅相配,而不犯虚,显得十分协调。
而外城相对整座府邸,其大小也正好与之相匹配,同样门宅相配,同样不犯虚,也同样显得非常协调。
不仅如此,这个外城的构建,还让恭王府所纳之气,在此处有了停顿、回旋、整流的空间,进而去浊杂取清纯——引得紫气东方来!
归纳来看,外城的构建起到了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好比一个过滤放大器,将街门纳进之气筛留滤清,而非直进直出,进而放大扩展,再源源输入府邸。
二是让恭王府整体上藏风聚气,隐而不露。看正门,似是俭朴平淡,低调收敛;入其内,实为雍容华贵,莫测高深。
三是使府邸的东南角变得尤其宽大。东南角所对应的,是天象四灵中,苍龙和朱雀的交汇之处,宽大的设计更是精妙之至。
一宫门位于府邸纵深五进院中第一进院的中心位置。
在此向中路放眼望去,宫门及殿堂屋顶均覆以绿色琉璃瓦,这是王府规制的明显标志。门前左右置有两头高大的石狮子,充分展现着皇族的特权。东为公狮,狮爪下按一绣球;西为母狮,狮爪下扶一幼狮。带有雕刻的底座,足有约一人高,表明这是王府的正门。
红漆的每扇大门上,有纵九横七的金色门钉六十三个。这是皇上钦定的王府的规制。故宫的门钉是九九八十一个,只有皇上可以享用的数字。作为王府,门钉的制式也体现了王爷的尊贵身份。
第一进院的南面,历史上曾是一排倒座房,即房门朝北,南面没有门和窗。现在为进出方便,在中间位置新建了临街大门。
按照竹节贯顶的原理,飞布第一进三个院落的九星是延年金星,是北斗九星中的第六颗星,天文学上叫开阳星。
这是一颗非常吉的星,性吉则既不能被方位的五行克制,也不能被建筑形体的五行克制,并最好得以生助。
使吉星不受克并得以生助,使凶星不受生并得以制伏,是风水学的最终目的。
这个吉星受到了其所飞布方位的五行克制,因为这个方位处在府邸最南端的离宫,八卦中离卦五行属火,火克金。
方位无法改变,此吉星受克的问题,只能通过建筑形体的五行变化来解决。建筑形体的五行,很显然,此处只有“土”能解决。恭王府第一进院三个院落的建筑形体,所呈现的五行,正好具备“土”的特点,可谓恰当、巧妙且合理。
其设计构建主要体现在两个巧妙之处。
先看第一个巧妙之处。
《地理全书·阳宅大全》曰:“土形之宅,四周墙壁相会而平,合围而浅。”意思是说,土形之宅的特点是,四周围的建筑要成合围之势,平而低浅。
第一进院三个院落的建筑形体,正是体现了土形之宅的特征。三个院落中,除了府邸正门的一宫门较之宏伟外,其他各组建筑,包括倒座房在内,都相对平缓,每座院落的东西南北均由房屋合围而成,在整座府邸的建构中趋于低平。
这是个巧妙的设计,彻底解决了延年金星受克的问题。有了这个土,则离宫之火就会贪生此土,而忘克延年金。这叫“贪生忘克”原则。也就是说,火本来要克金,但因贪生这个土,而不再去克金了。而且,这个土还会进一步生助金,致使延年金不仅不再受克,还进一步受到生助,可谓一举两得。
不仅如此,为了加重和凸显土的力量,除了建筑形体构建成了土形外,在房量开间的设计上,更进一步运用五行之数,予以表现。
土数为五的五开间房再看第二个巧妙之处。
它妙在把第一进院三个院落的正面建筑,都设计构建成了一字排开的五开间旁。而且在整座府邸中,只有第一进院的三个院落的建筑为五开间。为什么要设计为五开间房?因为土为五数,构建成五开间房,是通过五行之数来加重土的力量。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像恭王府这样把离宫的建筑设计为五开间,以合土数的建筑应用并不多见。
恭王府在其离宫的设计建造上,可以说是完全比类了故宫。不同的是在空间位置上做了巧妙的变化,把故宫由南而北的五道门,变成了每个院落一字排开的五开间房。其原理和作用应该和故宫的五道门是一样的。
就这样,土形之宅和五开间房的巧妙设计,因地制宜地解决了第一进院的延年金星受克的问题。
穿过石狮镇守的一宫门,便进入了第二进院。第二进院的功能,从自身的格局上看,是为后面的三个主要庭院做铺垫,以衬托出后者的威严与尊贵。
根据竹节贯顶的原理,飞布第二进院三个院落的九星是六煞水星,是北斗九星中的第四颗星,天文学上叫天权星。
这是一颗很凶的星,性凶则必须要制伏才好。此星五行属水,应该用“土”克制便好,但此处的建筑形体的五行,如果依然设计构建成“土”,则必然类同于第一进院而尽显呆板。而如果设计构建成呈现其他五行的建筑形体,又不能解决问题。
有一点十分肯定,王府的风水非常好,这毋庸置疑,或者可以说整座王府都是严格遵循风水学理论而设计建造的。无论是从形、势、方位,还是从每一处建筑每一个院落,都能发现严谨的风水学原理贯穿始终。此处当然也不例外。
恭王府在此处的设计构建,并没有运用五行生克的手段,来制伏六煞水星,而是运用了建筑形体的结构、形状、布局等变化的手段,予以制伏,阅之令人眼前一亮。
原来,建筑的形体形状,在呈现五行关系的同时,还蕴涵着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关系。阴阳关系在建筑形体中,具体表现为大小、高低、宽窄等的相对关系。
这里所说的高大、宽广、低矮、狭窄等,指的便是建筑形体间,其形状、布局等的阴阳关系。
今天我们看到,府邸第二进院的三个院落,相对其他四进院来说,看上去明显窄了不少,这正是当初设计构建时,为了制伏六煞水星之凶,所做的“变窄”的处理,其跨度只有约20米。故此,飞临第二进院的六煞凶星,因此处“相对狭窄”的结构变化,其凶不再。
六煞水星的存在,在风水学理论中,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凶星并不可怕,关键要看其凶有没有被合理的建筑形体、结构、布局等制伏和化解。反过来看,如果此处的建筑形体相对高大,且庭院宽广,其结果便必然是凶上加凶,不堪设想。
《阳宅三要》云:“六煞得位,如积粮资寇。”
所谓九星得位与否,是指其所飞布的空间,如相对高大宽广等,便是得位,如相对低矮狭窄等,便是不得位。恭王府府邸第二进院相对狭窄的构建,让飞布其间的六煞凶星完全不得位,从而制伏其凶。
结构既已变窄,六煞水星之凶已然化解,按说这已十分难能可贵。然而此处第二进院的中间院落的另一个重要的设计构建,更加令人称奇,这就是在第二进院和第三进院的连接处,每一个院落都设计构建的三开院门。
三开院门的构建,一方面,是为了主从有别的建筑规制的需要,因为第三进院落是整座王府的主位,从这里进入第三进院需要分出主从之序,也就是主人和随从要各走符合自己身份的门。这个三开院门的构建,所蕴涵的风水意象,更加至深至妙。
在《河图》数中,三数代表五行的木。在这里构建三开门,就是为了呈现五行中的“木”。有了这个木,飞布第二进院,已经被“狭窄”的结构变化制伏的六煞水星,因水生木,又进一步被木吸纳,可谓化之殆尽。而且,这个被六煞水星生之而旺的木,又会比助飞临于第三进院的生气木星,使之更旺。这个三开门的设计,就好比构建了一组过滤净化装置,使原本很凶的星,不仅其凶被化,更重要的是为我所用。这是多么神奇的设计构建!
恭王府在这里的构建,完全达到了让六煞水星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的效果,并且化此凶为我所用。这是风水意象的高层次展现。
在此,我们得到一个强烈的启发,那就是但凡合情的建筑及环境,通常都合理,或者说,只有合理的建筑及环境,才有可能合情。而所谓合情,就是看上去舒服、大气、美观,感觉不别扭等,这正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五进院里,第三进院居中,自然是整座府邸的中心。这一进院的三个院落,代表府邸的主位。其建筑和第一进院第二进院相比较,显得高大巍峨,气势非凡。
第三进院的中院正殿为银安殿,东院正殿为多福轩,西院正殿为葆光室。这三殿的功能与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重要的政务活动场所类似。
第三进院曾是恭王府几代府主人在府内从事政务活动的重要场所。涉及重大仪式、庆典活动等,要在银安殿举行;有关内政、外交议事、接待活动以及私密性的会客等,常在多福轩和葆光室进行。银安殿通常被称为银銮殿,它的地位和作用相当于故宫的金銮殿,即太和殿。金銮殿通常是皇帝召见群臣的地方,银銮殿在王府中自然也有类似金銮殿的尊贵地位。
称其为银銮殿者,是依据皇宫的金銮殿而来的,这是清朝王府的规制。
而在和珅建宅之初,他的资格并不够在这里建殿。根据清朝对府邸的规制,王府与贝勒府以下及达官显贵的宅邸相比,差别是较大的。亲王府应有正殿七间,而王以下,自贝勒起,就不能建殿。
但事实上,我们可以从许多图片资料中看到,这里在最初和珅营造宅邸时并没有留空,而是规划建造了齐整的院落,其建筑高大宏伟,庭院气派宽广,建筑格局严谨规整,与整座王府建筑群浑然一体,始作而成。
在和珅建第之初,此殿应该是逾制的。
飞布第三进院的九星,是生气木星,这是北斗九星中的第一颗星,天文学上叫天枢星,是九星中吉星之一。
第三进院是府邸的主位和中心,引最吉之星,飞临到此,本身就是一种最合理最完美的构建布局。当然,能否引最吉之星飞临于此,取决于整座府邸的坐向朝向,和整体结构的安排,这更展现了恭王府整体设计构建的宏思伟略。
风水学中,把这种建筑高大、庭院宽广,并有生气木星飞临的院落,称作“木星得位”。
第三进院的三个院落,每个院落都高大宏伟,庭院宽广,已然吉星得位。
此处已经得位的吉星,其吉的能量如何得以最大程度的释放,或者说什么样的建筑形体或布局,能最大程度地接收其吉的信息,恭王府第三进院的设计构建,所呈现的风水意象,更加引人入胜。
第三进院东路院落的正殿是多福轩,西路院落的正殿是葆光室。
东路的多福轩,是仅次于银安殿的对外接待场所。据恭亲王奕䜣的长子载徵的日记记载,这座大殿曾经存放过皇帝御赐的贵重之物。殿里悬挂多幅“福寿”匾额,故此得名多福轩。
西路的葆光室,同样体现了昔日的优雅和尊贵,恭亲王时期是作为较私密的会客厅。而在和因为和珅住在西路,这里便成为和珅的会客之所。庭院面积相对东路要大些,建筑格局也更为奢华。这里四面环廊,与后院环廊的建筑相呼应,组成府邸中独具特色的由回廊环绕的庭院。
这是多福轩和葆光室历史的辉煌与深邃。
同样辉煌和了不起的,是这两个大殿的建筑形体,所蕴涵的风水意象。
高大宏伟的建筑和宽广气派的庭院构建,已经达到了让吉星得位的目的,但要进一步实现让吉星最大程度地释放吉的能量的目的,还需要这种宏伟的建筑,其形体呈现一种五行,这种五行要能够最好地接收吉的信息。而另一方面,高大宏伟的建筑形体是可以呈现任意五行的,即既可以呈现木、金,也可以呈现水、火。但在这里,最适合的五行应该是火,因为生气星五行属木,木生火。
《地理全书·阳宅大全》曰:
火形之宅,似山字、火字,中间的正房要高,两边的陪房要低。”
多福轩和葆光室的建筑形体,正是如此!既如“山”字,又似“火”字。火,耀然而现!
如此,木生火,生气木星吉的能量得以最大程度释放,徐徐不断。
如此,火受木生,两大殿以最恰当的形体,最大程度地接收吉的信息,生生不息。
如此,这两大殿当然吉祥兴旺,熠熠生辉。
高大宏伟的建筑,承载了飞布其间的吉星,其形体再呈现以火,又让得位的吉星,其吉的能量得以充分释放。一切都自然而然,显得十分合情,并且完全合理。此处的设计构建,对这个吉星的应用体现,应该说已经非常完美。
由于生气木星的飞临,使得第三进院的银安殿、多福轩和葆光室,与巽卦方位的东南临街大门,以及府邸最后面庞大的后罩楼,三个重要的位置,因为五行相同而一气连理,相互呼应。
恭王府临街的大门在巽卦方,八卦中巽卦五行属木,这是整座恭王府的纳气口,是总出入门。
位于主位的第三进院的银安殿、多福轩和葆光室,由于生气木星的飞临,与巽卦中的临街大门,五行相同,一气相连,起到了最好的相互接引吉气的作用。
同时,这里的火形建筑,也会受巽卦之木所生。巽宫所纳之气,因为木助木,木生火,会首先到达这里,再行流转,而分布四下。
恭王府临街的大门设计构建在了巽卦中,这样,大门和主位,飞临的即是同一个星,这个星是九星中最吉的生气木星。
后罩楼是府邸最后面的建筑,其形体构建高大直长而条达,是典型的木形建筑这个木形建筑所呈现的木,一方面比助飞临第三进院的生气木星,另一方面和生气木星一起,木木比助,把第三进院的吉气,接引至第五进院,完成府邸“后有靠”的完美风水意象。
多福轩和葆光室所呈现的火形建筑,同样受后罩楼木形建筑所呈现的木所生。
如此,从巽卦的大门纳气口,到第三进院的主位,再到第五进院的后罩楼,已然完成了吉气的接力和行布。即从方位的木,到九星的木,再到建筑形体所呈现的木,都因为多福轩和葆光室的火形构建,而使得三个不同的位置,一脉相连,遥相呼应。
第四进院是府邸的后殿。这一进院的三个院落,中间院落正殿是神殿,现有“嘉乐堂”匾额挂在门楣上;东路院落的正殿是乐道堂;西路院落的正殿是锡晋斋。
这一进院也如同第一进和第三进院,在最初的设计中,比类了故宫。在此院中变通设计成了东西排列的乐道堂、神殿(嘉乐堂)、锡晋斋。它们的功能几乎与故宫的后三宫完全一致:中院主殿是祭祀萨满教的庄严神圣场所,也是府主人之子大婚三日居住之所,东、西院主殿为寝宫,并且自和珅时起,一直如此。
根据竹节贯顶的原理,飞布这一进院的九星,是五鬼火星,这是北斗九星中的第五颗星,天文学上叫玉衡星。
这又是一颗很凶的星,也是必须要制伏的。和六煞水星一样,五鬼火星的存在,同样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
合理的构建缜密的建筑,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吉的效应,避免凶的危害和不利。也就是扬长避短,逢凶化吉。
因此,只要是建筑,就必然有吉和凶的同时存在。这就更需要设计上的合理和巧妙,具体如大小、高低、宽窄、长短等各种形体,并通过建筑形体的变化,达到以吉化凶的完美效果。
通常所说的吉宅,就是指设计构建合于风水学原理,能巧妙地运用建筑形体的变化,达到扬长避短效果的宅邸。
第四进院的建筑形体所呈现的五行及其风水意象。
这一进院飞临的是五鬼火星,要克制火,自然是水最为有力。水,成了是此处的建筑形体必需要呈现的五行。
第四进院的三个院落,都是府邸的重要所在,这里的建筑,至少看上去不能有失气魄,甚至还要更雄伟宽大些。真正完美的建筑,必然是既合于风水学原理,又合于构建情理的建筑,这里需要水。
水形之宅,周墙和屋顶高高低低,凹凸有致,就好像风行水上起波浪一样。
第四进院东路院落的乐道堂和西路院落的锡晋斋,两座主殿的构建,正是高高低低,凹凸有致,好像风行水上起波浪一般的“两卷帘”建筑。就连这两个院落的垂花院门,也同样如此。
水,就这样看似不经意地,实则十分强烈地呈现了出来,呈现在府邸最需要水的地方。
建筑学上,将这种波浪式的屋顶,称为卷帘式,有两卷帘、三卷帘和多卷帘不等。但能够像恭王府这样运用得法,把卷帘式屋顶建筑,建在最需要和最恰当的位置上的,恐怕并不多见。
花园中的建筑景观,大部分都是卷帘式屋顶,如大戏楼、安善堂为三卷帘,澄怀撷秀、明道斋、垂花门、养云精舍(益智斋)为两卷帘等。卷帘屋顶的形体呈现的五行是水,相对府邸而言,花园的整体五行属水。
这一进院的水形建筑,在有力地克制了飞临此间的五鬼火星的同时,也同样与周边的建筑,有着精妙的关联。
水形木形相连接,水木相生,财源滚滚,富甲郡里。
第四进院的建筑形体所呈现的水形,首先,和第五进院的后罩楼所呈现的木形,正好构成了比邻相接水木相生的格局。
同时,也和飞临第三进院的生气木星,同样构成了比邻相接水木相生的格局。也就是说,第四进院的建筑形体所呈现的水,除了克制飞临这里的五鬼火星外,还会生助飞临第三进院的生气木星。并且由于生气木星的飞临,这个水只会“贪生”生气木星,而“忘克”第三进院的火形建筑。
一个看似简单的建筑形体的变化,竟然同时完成了建筑构建的完美和风水意象的完美——建筑构建的完美,当然是避免了僵化呆板的类同。
据史料载,和珅可抵国的金银财宝,竟然主要就藏在后罩楼和第三进院西路葆光室的夹壁墙中。这两个地方,后罩楼是木形建筑,葆光室飞临生气木星,都与第四进院的水形建筑构成了水木相生的格局。
“水木相生,财源滚滚”,还能藏于哪里呢?
金宅水形,最值得夸赞,会成为天下第一富贵人家。
恭王府坐坎向离即坐北朝南,从九星的角度而论,恭王府为延年宅,因为延年星五行属金,所以恭王府也可称为“金宅”。
在金宅中需要水的地方构建水形建筑,便构成了金水相生的格局,所以“金宅水形,最值得夸赞”。
大贪官和珅的确是18世纪天下最富有的人,的确成为了“天下第一富贵人家”。
第四进院西路的院落,是和珅的寝院,名叫天香庭院。这是整座府邸中,单独院落整体有名称的唯一庭院,也是最讲究、最奢华的院落,当然也应该是风水最上乘的院落。在其院门垂花门内侧门楣上,悬有一匾,上书“天香庭院”。
且不说这个院落处在府邸的位置多么重要,及其建筑形体呈现的风水意象多么神奇,单就天香庭院这个名称,竟然也蕴涵着精妙的风水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