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十三家“蜀王”,雄踞四川,威震西南,谁才是巴蜀雄主?

147小编 196 2025-09-01

千年蜀王:成都的主人们,他们赢过了谁?

你要是随便找个人,跟他说:咱中国历史上那些老古都,你能数几个?八成脱口而出都是长安、洛阳、南京、北京这些“常规班子”,顶多带上个开封、杭州,成都大概率还要想一想。但要真说哪个地方动不动就拉起山河自成一国,拦着中原王朝不服,还真非成都莫属。

有意思的是,小到吃顿火锅聊家常,大到王朝更替,这座城市总能化险为夷,三国那会儿刘备诸葛亮搅动风云,千年过去了,唱“丞相祠堂何处寻”,成都还热气腾腾。可比起同样大名鼎鼎的南京,成都为啥能在历史长河里,总有一帮人能凭这一地之利折腾出风头来,硬生生成了“天府之国”的人心所向?南京历代偏安,很少能真横在中原脸上,而成都,动辄冲到荆襄汉中,跟关中叫板,真有一股死磕到底的豪气。

细细翻开史书,就看到这些“蜀王”们像家族传记一样,一茬接一茬,好像只要这口成都城墙没倒,就换着人上来当主角。刘备那当然是明星选手,但你要问蜀历史上最能折腾、最“狠”或者最有命数的王,是不是还有人比他更高一筹?今天咱就不讲条条线索捋到底,光说这些“蜀王”一个个命运,也比一锅麻辣火锅还翻腾。

说远了。成都最初那位“古蜀王”,得拉回到周朝了。那个年代事儿可真够久远,见过“三星堆”那种铜像的,明白那时候的蜀人已经会搞大动静。有说法,这一家的祖上还在商朝那会儿去牧野大战“站过台面”,西周天子一统后,封了他个爵也不过是“子”。蜀虽野,但大王大臣们心里,终归没觉得自己低一等。和楚、巴那些“边疆老表”一样,对朝廷是表面听话,心里早想自个单干。

到了周王气数衰了,成都那边的蚕丛、柏灌、鱼凫、杜宇这些神神道道的王就轮番上场。有长着一对大眼睛的蚕丛,自封为王,搞的仪式很有点舞台剧范儿。至于杜宇,干脆自号“帝”,还有豢养杜鹃鸟悲啼托梦的诗情画意。这些蜀王实际就是“成都土著”的老板,能跟秦人、巴人打一架,有仇就杀,能打就攻。最后被秦国灭了,咽气时连家门口的汉中这片也分了出去。当初自以为“进可攻秦,退可自守”。想必多少有点夜深人静偏头苦笑的那股子不甘。

再往下,秦来占了成都,封了个“蜀侯”,还是老牌本地王室后代通国做的,是为了稳人心,不让蜀人天天想着起事。但秦国人派到成都的监军魏陈庄,居然反叛搞政变,结局就全军覆没。后来,秦国人干脆派自家王族去成都镇着,这招熟啊。但事实证明,蜀地天高皇帝远,哪来点风浪就劈头盖脸。蜀侯、镇守将军、各家各姓,一换几波,成都轮着主子过日子,热闹是热闹,每次换老板都不是省油的灯。

你说,成都的“本地气质”,到底是不是一代代被这些反王、割据王朝一点点调教出来的?

别看后头楚汉之际,刘邦做过“汉中王”,但他也没真正安坐成都。倒是西汉王朝立稳了脚跟后,这块地盘始终是想象中“若东山再起就来此安营扎寨”的经典选择。成都人的底气,有它老早的风骨。

汉末起大乱时,其实就有个公孙述,打的旗号叫“成家”,自称白帝,为啥?诸侯割据,成都凭地形险要,养活一大票人马,老天爷给了粮,王爷自己来当。有点像现在盆地里自足的小日子。公孙述干了十二年,真不是短命鬼,一度和汉光武帝刘秀拉锯对峙。最后输了,真是民族灾难,城池焚毁,一切清零。可你说这人是不是成都命太硬?他活着时,刘秀低头写信劝降,不打算赶尽杀绝。成都一直有避世的余地,哪怕王朝覆灭,老百姓总在烟火气里找安生。

蜀汉那几年的事,早被三国演义写成家喻户晓。但你往细了看,刘备、刘璋、张鲁、再次入主成都的刘备,个个面临着“分家散伙、不敢托付”的局面。刘备背后有诸葛亮撑着主意,还真把中原诸侯一大半吓了一跳。成都在这些人的剧情里,像舞台的中心,谁把这个台子撑住,就能暂时当个主角。可惜好景不常,后主刘禅最后也只能举家投降,成都却转身又是好一段太平时光。这城市仿佛天生自带消化灾劫的肚量。

故事没完。西晋五胡乱华时分,赵廞、李雄这些名字登场了。你说赵廞胆大吗?自立称王,刚刚起头,不到三个月就狗带。他看人不顺眼干掉自己的伙伴李庠,最后反被涪陵的李雄杀个回马枪。李氏“成汉”,我心中是真能打的蜀主,一家撑了四十多年,成都太平世的气息,有一半是这帮人磨出来的。李雄在成都登基,头上长瘤脓水,自己儿子都不亲近,只有侄子侍奉在侧。这小事,像处处漏着生活气。朝堂上的明争暗斗、亲族血仇,搁到今天,也是长篇狗血剧。但终归他们是用命数才守住了成都。

东晋西南的谯纵,又是“被逼称王”的悲剧男主角。谯纵本不想当这破事,好兄弟氐族硬拉他上“川王”的座。最终被逼到绝路,自缢身亡,留给成都的只是短暂的骚乱和几句野史浪漫。

五代十国,王建和孟知祥父子这两拨成都王,前前后后你方唱罢我登场。王建靠给唐僖宗背黑锅赢了地盘,于是成都又自成一国;孟知祥则是抓对时机,眼瞅着中原乱套、主家看不到,立马封土称王。乱世做王,成都人见怪不怪。等他儿子孟昶在位三十年,成都人早就习惯了“主人又换了”,只要城外没兵马草草攻进,谁还仔细推敲合法性。

北宋、金国那会,成都人过日子也不太安稳。全师雄和李顺先后举事,一个是辛苦老将,家破人亡,另一位本是茶贩,硬生生在乱世里靠号召力糊了块“大蜀王”金字招牌。这两个其实算得上“误打误撞型”王者,最后全军覆没,城头再挂别人旗。

吴曦、张献忠这些“后起之秀”,一个图名一个图利,基本没好下场。吴曦本家吴家子弟全被清算,千秋忠烈一朝被断。张献忠么,陕西人,打遍天下无敌手,唯独成都能让他唱几年主角,最终被清军围杀,脑袋成了警示天下的招牌。

写到这,你会发现,成都的历史里,总有一票自命不凡的人,盯着这块“天府之国”的小盆地,明里暗里都想赌一把。成都城墙外对垒千军万马,城里却依旧灯火市井。王们一个个上位又败落,家仇国恨、兄弟反目、巷尾闲谈,千年前后没少过。权臣、亲族、功勋、士兵、百姓,每个人进进出出,最后都成了成都茶馆里的谈资。

回头想想,这些“蜀王”,有的是流浪诗人,有的是本地山大王,有的其实只想好好当个地方父母官;可要赶上历史的浪头,该登场时就得硬着头皮装主角。不管哪路人马,最后都无法稳坐千秋,成都风水依旧,自有后来主人来续上一段。老百姓习惯了变天,依旧抱着生活的热盏、等着春熙路花市开门,谁说这一方也是没被谁真正“整服”过的城?

千年波折,问到底哪位蜀王算得上“最大的成都主人”,我看啊,答案可能藏在每一个普通成都人的小日子里:朝代易主没完没了,人心才是最难征服的地盘吧。

上一篇: 面相五官定贵贱,印堂纹路暗藏玄机,一条线主升官发财!
下一篇: 金曜石招财纳福和辟邪到底是不是真的?网友:老公说我封建迷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