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1017—1073)-北宋

创始人 1 2025-06-19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其《太极图说》构建了理学的宇宙论框架,《爱莲说》更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

f6a97372925c028ce6617b8cd0d2f5b6

一、生平经历

早年辗转(1017-1040)

出身与丧父:生于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父周辅成曾任贺州县令。15岁丧父,随母投靠舅父龙图阁学士郑向。

荫补入仕:20岁因舅父举荐任洪州分宁县主簿(今江西修水),以善断疑案闻名。

宦海浮沉(1040-1073)

地方治绩:

南安司理参军(1044年):不畏强权平反冤狱,程珦(二程之父)叹服其才,令二程拜师。

郴州县令(1046-1054):兴办学校,亲授儒学,作《太极图说》雏形。

南昌知府(1061年):百姓称“庐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黄庭坚语)。

晚年退隐:

1071年任南康军知军(今江西星子),筑书堂于庐山莲花峰下,命名“濂溪”,著书讲学。

1073年病逝,葬于庐山清泉社。

二、经典著作:理学的基石

1.《太极图说》(249字)

宇宙生成论:

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化生

提出“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奠定理学“理生气”的哲学基础。

天人合一: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将宇宙秩序与伦理道德贯通。

2.《通书》(《易通》)

伦理核心:

“诚”为最高道德本体(“诚者,圣人之本”)。

提出“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影响后世理学文艺思想。

修身方法:

“主静立极”“无欲故静”——强调清心寡欲的修养功夫。

3.《爱莲说》(散文名篇)

文化象征: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以莲喻君子,成为士大夫精神品格的千年图腾。

思想折射:

融合佛道“清净不染”与儒家“中庸正直”,展现三教合流倾向。

三、故事传说:圣贤的民间记忆

月岩悟道

传说周敦颐少年时在家乡月岩洞读书,见日光穿洞呈圆缺之变,悟出“阴阳动静”之理,启发了太极图构思。

程门立雪的前奏

任南安司理参军时,程颢、程颐兄弟拜师。他令二人“寻孔颜乐处”,这一命题成为理学核心课题。

爱莲池与清廉象征

在江西、湖南为官时遍植莲花,其居所称“爱莲堂”。后世建“濂溪祠”多设莲池,象征其“清廉高洁”。

朱熹的推崇

朱熹访其故居后重建濂溪书院,亲撰《江州濂溪书堂记》,称其“上接孔孟,下启河洛”。

四、思想体系与历史影响

理学开创性贡献

宇宙论革新:

融合《周易》与道教图式,用太极-阴阳-五行体系解释万物生成,取代汉儒“天人感应”。

心性论奠基:

以“诚”贯通天道人性,提出“纯粹至善”的性本体论,直接影响二程“性即理”。

学派传承

濂学门人:

直传弟子程颢、程颐开创洛学,五传至朱熹集理学大成,故称“程朱理学之源”。

文化符号的永恒价值

《爱莲说》的普世意义:

超越时代成为廉政文化、人格教育的经典文本,2020年被纳入中国高考作文题。

东亚影响:

韩国国旗使用太极图,日本江户儒学以“太极”为哲学核心,皆溯源于周敦颐。

五、历史地位再审视

官方尊崇:

南宋理宗诏封“汝南伯”,从祀孔庙;元朝追封“道国公”。

现代评价:

钱穆称其“宋代学术开山最有力者”;冯友兰赞《太极图说》是“理学宇宙论之定论”。

世界意义:

英国汉学家李约瑟认为其太极理论蕴含“有机自然观”,与近代科学宇宙观有相通性。

总结

周敦颐以一县令之身,开千年理学之宗。其思想如濂溪清流:

哲学上,以《太极图说》重构天人秩序;

伦理上,以“主静立诚”确立心性修养路径;

文化上,以《爱莲说》铸就中华精神图腾。

从庐山脚下的濂溪书堂,到程朱理学的巍峨大厦,这位“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的圣贤,终成照耀东亚文明的智慧灯塔。

上一篇: 张载(1020-1057)-北宋
下一篇: 邵雍(1011—1077)-北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