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篇第二
纲
人无时无刻都在受着天(天气和气候、天象)、地(地理、周边环境)、人(亲近之人、身边之人、人类社会思想)影响,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心理,还影响着我们的身体。
天文
天,可以泛指是天气(大气层内气象的状态和变化)和天象(大气层之外宇宙空间中天体的现象、位置、运动和状态)。
下面总结一下天都在哪些方面对人进行着影响。
生理的直接影响: 光线(日照时长)、温度、湿度、气压直接影响人体激素分泌、神经系统状态和代谢水平,进而塑造基础情绪和精力状态。
感官体验与氛围:风雨雷电、云雾霜雪、日月星辰构成我们感官直接体验的环境氛围。这种氛围天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基调(如阴郁、压抑、静谧、辽阔、肃杀、生机勃勃),能轻易触发人的联想和情绪共鸣。
活动限制与塑造: 天气决定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方式和可能性。大雪封山、洪水泛滥会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人的社会角色(如从工人变为救灾者)。
时间标记与节奏: 昼夜交替、季节轮转是基本的时间节奏。天气变化(如第一场雪、雨季来临)成为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集体记忆标记。
再看一下具体的经典例子:
长时间缺乏日照(如冬季高纬度地区)是引发“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明确因素,导致精力下降、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即使是短期的阴雨,昏暗的光线和潮湿的环境也极易诱发忧郁、烦闷、无力的情绪,让人感觉心理能量被“压制”了。灾难性风暴(如飓风、台风)可能瞬间摧毁家园和社区秩序,迫使人们重新定义自己的位置和关系。可能是邻里互助、共度难关,身份在患难中加固(如“同舟共济者”);也可能是资源争夺下,原有社会身份瓦解,丛林法则显露。高温导致身体不适、排汗增加、睡眠质量下降,极易诱发烦躁、易怒、疲劳感和认知能力下降。极端高温甚至可能导致精神错乱。高温带来的生理不适会削弱人的自制力和耐性,让人容易暴躁,社会规范约束力似乎也在高温下“融化”,更容易因小事产生冲突,表现出原始的攻击性。精心维持的理性、礼貌等社会身份特质受到挑战。日出日落、昼夜长短、四季更替,更是会显著地改变人的生活方式、身体状态。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到,天对人类心理、身体、身份的指定性影响是持续、深刻且无可否认的,时时刻刻在以一种多层次、动态的方式雕塑着人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
七曜
七曜是指:日(太阳)、月(月亮)、荧惑(火星)、辰星(水星)、岁星(木星)、太白(金星)、镇星/填星(土星)。
我们最能明显感受得到的是太阳对我们的影响,比如说日出日落、昼夜长短、四季更替。也有研究证明月亮也会对我们造成影响,但只是看得见的部分,看不见的部分我们引用黄帝内经的内容,需要人自身去验证。
月亮盈亏与气血盛衰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
新月(朔)→ 气血初生:气血由弱渐强,卫气(防御之气)开始活跃。满月(望)→ 气血充盛:气血充盈,肌肉结实,机体抵抗力最强。残月(晦)→ 气血亏虚:气血衰少,经络空虚,卫气不固,身体最脆弱。月相周期与疾病传变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郗,烟垢着,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膲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故论不知三虚,工反为粗。
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也。
——《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
大致意思就是,月相大的时间,人体的抵抗力强不容易得病,月相小或者没有月亮之时,人的抵抗力差。
七曜中的日月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那么其余五曜是不是也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呢?接着看《黄帝内经》中的三篇文章:《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素问·金匮真言论》,把五星、五行、五脏对应起来了。
五行
星曜
对应脏腑
对应季节
木
岁星
肝
春
火
荧惑
心
夏
土
镇星
脾
长夏
金
太白
肺
秋
水
辰星
肾
冬
我们知道四季变更,是因为太阳和地球位置的循环往复变化而成的,但是同样是夏季,每年夏季的热度会不一样,比如今年的夏季比上一年更热点,冬季的寒冷程度也不一样,比如说今年更冷点。什么因素会造成这个差异呢?一个最有可能的答案就是五行星、太阳、地球位置变化造成的。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篇》
看这一段黄帝内经原文,说岁木太过...上应岁星,换句话说,这一年木星对人产生的能量影响太大,会导致人的脾容易出毛病。
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着,悉萎苍干,上应太白星。——《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篇》
这一段就说,今年木星产生的能量不足,也容易导致人生病。但是为什么说上应太白星(也就是金星),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太白星(也就是金星)作用太强削弱了岁星的作用(也就是木星),就是五行相克中的:金克木。
基于《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的整理,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规律:太过,就是本星作用太强;不及,就是克它的星作用太强削弱了本星的影响。
基于五星会对人产生影响这个论据推演下去,把五星的规律和对人的影响整理归纳起来,于是就得了一个有名的基础理论:五运六气,我们再看《黄帝内经》中的《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等篇章,其实就是五星对人类影响的一个归纳总结。
我们知道太阳系内的各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是有周期性的,所以七曜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周期性,这个周期性是多少年呢?60年,也就是所谓一甲子。为什么是60年呢?这个就涉及到中国古天文的日月合璧、五星连珠、七曜齐元的计算方法了,建议大家找中国古天学教学视频看,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了。
把七曜对人类影响的规律进一步总结,就又得到了一门学问:像星象预测学、占星术等等,就是观星象知天下大事,利用的就是天体的周期性会对地球上人或事物产生周期性的影响。
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篇》
七曜纬虚。... 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大致意思就是七曜编织或者说汇聚宇宙间的精气,但是这精气是无形无质的。不从黄帝内经看的话,本人猜测月和五行有一种把太阳光进行特殊转化的作用,把转化后的无形物质再投放到地球上,就像植物的光合作用,如果猜想成立的话,地球人就必须依赖月和五星进行生存,就算后期科技再先进,也得锁死在太阳系内,除非后期破译太阳系密码模似一个太阳系环境或者人类进化到不依赖太阳系环境也能存活。
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大致意思是,如果把天之精气当作成是无形无质的原始材料,地球就是把天之精气汇聚起来加工成形形色色看得见摸得着万物的加工厂。所以接下来进入地理的内容。
地理
说到地对人的影响,那就更加明显了,同为中国人,但是北方人和南方人、东方人和西方人在身体的肤色、身高、体型等等都有一些小差异,除此之外,还有饮食习惯也受地理环境影响而存在差异,饮食习惯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人的差异。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可溯源至水(河流、降水、湖泊)与土(土壤、山形、地貌)两大核心要素,而山与河流正是水和土的空间载体与运动形态。
山脉可以作为气候屏障可以影响气候(如阻挡冷空气、湿空气),也可以影响太阳的照射;河流就更加不用说了,人类的聚集地就离不开水,也可以调节温差(利用水的蓄藏特性,可以保存热量,让其缓慢的散去)。
可以看出人类的居住环境,正是山形水势二者互动构成的空间。于是基于水和土对人类的影响,对其规律进行整理总结,就产生了堪舆学。
堪舆学(风水)的诞生,本质上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水(河流、降水、湖泊)与土(山形、土壤、地质)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总结出的一套系统化的环境适应法则,更是古代中国将水土实证经验(如曲水避洪、高阜防潮)升华而形成的一套环境调控体系。
属性
玩过角色类游戏的人都知道,每个角色都有一些初始属性,比如力量、速度、敏捷之类的。假如每个人都有初始属性,那么人的初始属性是如何确定的?就是由你出生时天、地与父母共同决定的。
比如,我出生之时,正值夏天,那么火属性比较高,又恰巧在中国南方,火属性值就拉满了。
于是就有了一门学问:看生辰八字,通过生辰八字确认你的初始属性。知道了初始属性,就可以根据初始属性去找不同的副本发展了。
抗天
初始属性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改不了,但是中国人一向不认命,于是就有了以地抗天、以人抗天之法。
比如,我火属性值拉满,在冬天不怕寒冷,但是在夏天很怕热。于是我用以地抗天法,用堪舆学把我的房子改造一下,可以在夏天受更多的风和水,帮助我更适应夏天。
同理,以人抗天法,就是看生辰八字找贵人、配偶、找队友,以方便在这个地球副本中更好生活和发展。
人事
人类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就再正常不过了,小时间受父母观念影响,大一点受玩伴观念影响,再大一点受老师同学观念影响,毕业了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工作了受领导同事影响。
环境
天、地、人组成的环境,还包括: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万物以及各种声色,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普通人,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天(气候天象)、地(山川水土)、人(身心活动)构成动态互感的生命系统,万物声色不仅是环境要素,更是通过能量、信息、物质的交换持续影响、塑造人类,正如庄子所言:万物以息相吹也。
古人在明白环境会影响人后,于是就有了建筑学、堪舆学、声乐学等等,通过改变环境去无声无息改易一个人的心态、认识、身体一系列学问。
太昊作荒乐,歌《扶徕》,咏网罟,以镇天下之人,命曰《立基》。斫桐为琴,绳丝为弦。弦二十有七,命之曰离徽,以通神明之贶,以合天人之和。絙桑为三十六弦之瑟,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而乐音自是兴焉。
术数
古人在知道天地人会对人造成影响后,于是就观察和总结其中规律,就得出了一套套公式,或者说一套体系学问,这套体系学问是什么?就是奇门遁甲、紫微斗数、四柱八字等术数体系。 术数体系,本质上是古人通过观察“天地人”互动规律,构建的宇宙-人事运算模型。这些模型以阴阳五行八卦、天文星象为理论基础及符号,将环境能量、时间节律与人类命运转化为可量化的推演公式,将对人产生影响的因素纳入统一系统来推演人事:
天对人影响因素:天体运行(日躔月离)、时间(节气+时辰)+空间(方位)、生辰八字地对人影响因素:地理方位(八卦九宫)人对人影响因素:父母等身边人的八字阴符经
接下来,我们尝试解读一下《黄帝阴符经》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配合“天性,人也。人心,机也。”来解读,可以知道前半句意思就是,让天配合人来发杀心、杀机,再换句话来说,就是利用天时来给自己增加胜算。那后半句就是获得天机相助的方法——“移星易宿”。
这里需要补充一个知识点,什么是移星易宿:星是什么呢?配合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其实就可以推断出来是金木水火土五星;宿,就是五星运行的坐标;所以简单点来说就是当某某星移动到某个坐标。其实,这就中国古代天文学中 星躔(chán)宿度(星行宿度) 系统的核心观测原理。比如说,荧惑守心 这个中国古代星占学中头等凶兆之一,其本质是火星(荧惑)运行至心宿(天蝎座核心区域)并出现特殊停留现象。
那么如何利用呢?还用游戏的例子来说明比较形象,比如你有一支火属性很高的部队,然后你知道了当某某时,火星会运行到一个指定的坐标,然后天地间火势大涨,这个时候你的部队会得到一个天助增益buff——部队全体成员火属性攻击力增加10%并且受水属性克制程度下降10%,挑这个时候发动进攻胜算直接暴涨20%。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同样的解读方法,前半句就是利用地利增加胜算,得地利,后半句就是告诉你如何实现。了解过堪舆学的人,就可以知道:地之龙,其实就是山脉。那么地上之蛇呢?就是河流。所以这里就是用堪舆学来给自己获得增益。用游戏例子来说明的话,我的部队是火属性部队,就找一个火势旺的地方或者制造一个火势旺的环境去和别人打,这个时候我的部队会得到一个地助增益buff——部队全体成员火属性攻击力增加10%并且受水属性克制程度下降10%,胜算再暴涨20%。
地脉之行止起伏曰龙。 —— 郭璞《葬书》
水如蛇行,屈曲则贵。—— 杨筠松《玉髓真经》
接下来,我们先跳过人发杀机和天人合发,先解读后面的。
把后面的句子顺序打乱重新组合一下就是性有巧拙,可以伏藏。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在《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中有这么一段话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意思就是在冬天受寒埋下了祸根,不会马上发作,到了春天也就是时机到了会导致病温。再看看重新组合的句子,情况是不是很像:人性的祸根可以伏藏,比如在生活中受到各种不公、不如意、委曲,这些不满暂时不会发生什么影响,但是一到特殊时期或者一经人引导,比如战争时期,就会爆发出来,给国家造成致命一击。明明木生了火却要把木毁了,国生养了人那人却要当奸害国,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其实就是各种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人没有了理智,生命都可以不管了,那就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告诉方法,什么方法呢?就是如何实现人发杀机的方法。通过九窍中3个最重要的窍——目耳口,改易人性,让其伏藏,等到必要时刻引爆。那么如何通过目耳口来改易人性呢?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其实就是通过让你看到特定的内容,让你听特定的内容,让你吃特定的东西,改易人性。
回到人发杀机,天地反覆这句,其实就是人改天换地的意思,在古代就是改朝换代。后面的内容补充了方法,如何实现人发杀机。这种例子很多,距离现在最近的最大的,就是苏联解体。
如果是在战争时期,通过人发杀机这种方法,引爆敌人内部,这时我方胜算再暴涨20%以上。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就是天时到的时候与伏藏的人性一起被引爆,2个条件同时成立,那这事就一定成了。
史书有记载说,那些专门看星象的官员也就是天官,看到大凶天象的时候,叫那管理者修德避灾。
那为什么修德能避灾呢?其实,修德就是为了避免人发杀机的发生,虽然天发杀机不可避免,但是避免了天人合发杀机,那事情一切都还有得办。
比如碰到了一个让人极度容易脾气暴燥的天气,很容易让人失去理智,正常下一点摩擦就会发生争斗进而引发群殴甚至战争,但是那管理者平时让人吃好、穿好,不让人轻易受到委屈,天气热了还会在大街上提供凉茶饮品,让人喝了就不容易失去理智,即使天气不好,但是人不响应天发杀机就没事。
最后补充一件看起来有点巧合的发现:奇门遁甲这一门学问,相传发源于黄帝,由黄帝命风后演练而成,其体系由天盘、地盘、人盘组成,严密整合了天象(时间节律)、地理(空间能量)、人事(人类活动)三大维度,这是不是和《黄帝阴符经》上篇中所描述的天地人三才杀机很相像。
还有一种猜测:那就是奇门遁甲这门学问在黄帝之后被一分为三了,就像武侠小说中的至高武功秘籍被一分为三,于是出现了:星象学、堪舆学、命理学,这三门学问在后世各自得到了高人的补充和发展,那如果把这三门学问以《黄帝阴符经》的框架重新组合一起,是不是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奇门遁甲功法了,领悟修炼之后就能做到《黄帝阴符经》中所说的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掌握世间一切变化,正应《黄帝阴符经》上篇中最后一句话: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独立
如果把上面的天地人比作三界,然后有人能不受天地人影响,那么是不是可以变相的说,这个不受天地人影响的人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
再进一步猜测,这个不受天地人影响的人(先不说人的身体是否真能达到完全不受影响,至少思想、观念、心境从理论上是可以达到),是不是就真正达到了不受后天影响的先天境界,也就是先秦道家传说中的真人,或者说是后世的仙人。
为什么这么猜测?假设把这个宇宙当做一个棋局,这个棋局中有生死、有善恶、有四季、有人、有物等等棋子,当你能不受天地人影响的时候,你就是一个观棋者。有一个词是这么形容的:遗世独立,看起来我身处棋局之中,实际我是一个观棋者。
接下来,我们把这种不受天地人影响的心境强名曰为真人心境,尝试一窥真人心境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 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复归于婴儿。——《道德经》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中央之帝为混沌。——《庄子·应帝王》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天地篇》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中庸》
无善无恶心之体。——《王阳明·传习录》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真人心境状态下,看待世间可以说和道没区别了,可就是说是处于绝对智慧的状态(这种状态应该没有智慧的说法,这里是夸张说法),六合内外一切无所不知。什么是六合内外呢?看下面庄子原文。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庄子·齐物论》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们普通人和真人之间的一个区别。真人时时刻刻处于不受天地人影响的真人心境状态,而我们普通人时时刻刻受天地人影响。
我们普通人无法像真人一样能时时刻刻遗世而独立,但是可不可以短暂的、不完整的进入这种真人心境状态呢?貌似还真可以,来看看有哪些方法。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我们普通人做不到每时每刻致虚极的真人心境,但是可以去尝试偶尔成功一下。还有庄子里面说的心斋,以及黄帝内经里面说的圣人治身。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黄帝内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种种方法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静。看看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王明明的静坐息思虑,省察克治,还有曾国藩修身养性之道的静坐。
静为什么那么重要呢?有一种说法:静能生慧。就是我们从外部学到的、知道的种种只能算是知识,能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追根溯源才能算是变成我们自己的智慧,而静在把外部知识转变成个人智慧起到关键性作用。
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昭德新编》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当我们处于真人心境状态,即使是短暂的,是不是也可以反哺身体?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从黄帝内经的各处找到说明。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到这里,我们就基于静得到了另外一种修炼法,而且比借假修真法更高级的修炼法,那就是:独立守神、积精全神、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简单点来说就是放下所有的后天观念和想法,把外放的注意力回收到体内,从每天能做1秒、2秒、3秒逐步提升,即使不能像真人那样时刻超然,也是一种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