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离宫后,皇上为什么会对她念念不忘?看懂这三点,立马悟了
甄嬛出宫后,皇帝的念念不忘,怎么看都不只是习惯使然。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未必就只在表面。谁要说在后宫那么多美人里,偏偏忘不了一个离开多年的女子,连去甘露寺的心思都起了,还真未必是因为一张脸,相似两三分就能挑起多少往事?很多人只说甄嬛长得像纯元皇后,但这话信一半也就算了。

皇帝喜欢甄嬛,其实最初他自己未必明白。彼时甄嬛还只是后宫里一个明艳灵动的女人。她的聪慧、她的识大体、她和其他妃嫔说起话来总让人觉得柔顺又有分寸。皇上说过她是解语花,这称赞,没人敢乱用。这不是简单花言巧语拍马屁那么回事,皇帝说出口的时候,是真带着几分欣赏——甚至隐隐得意。站在权力顶点的人,周围人都在讨好你,偏偏这个小女子能一语击中要害,有来有往,轻轻巧巧地让你觉得还要多一眼。

甄嬛平常看着柔软,做事却极有分寸。她会在对的时间说对的话,也能在不合时宜的时候闭嘴。宫里的女子太多,能做到这一步的寥寥无几。你说皇帝是因为她像纯元才喜欢?纯元早就成了心口的死结,谁能保证,不是因为甄嬛的出现让他有了新的眷恋?

更何况,两人相处那么久,日子久了就有惯性。断了联系,未必是简单的遗忘。甄嬛离宫,对皇帝来说少了点什么。习惯成自然,想忘记她怎么就这么难?每天看着其他妃嫔,神情里透出一丝意思不到味,怕是也是普普通通的冷淡吧?这些女人,她们的聪明全都太用力,好像隔着屏风碰不到一点共情。

一个人惯了孤独。有些感情,开始不在意,真失去了,才发觉搁浅在心里多年,如鱼刺。皇帝这几分执念,可能未必自己都能说得清。

说到第一个原因,不是说谁都能替代甄嬛。她特殊,特殊到许多妃子妄想模仿都模仿不来。直白点,她有点子自尊,也懂进退,情商高,聪明却不张扬。

后宫里,难有第二个甄嬛。
但事情变到后来,皇帝是真的生气,甄嬛所承受的远不止外人想象的风雨。朝堂上的纷争,年羹尧、年世兰的倒台,牵扯进来的得失,哪一条不是要人命的锋刃?审视宫中女人,皇帝怀疑她是不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有人说,有朝政野心、干涉政务这种标签贴上,不管甄嬛本意如何,满朝文武看一眼,就都当真了。
于是那段时间,宫里冷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甄家被发落,甄嬛禁足。顺带着,她的贴身丫鬟流珠也陪着倒了霉。这种苦,掰着指头数都数不过来。皇帝气头上,恨不得把她扫地出门,好歹消气。可事后又不是没想过:怪罪她是不是太急?流珠的死,甄嬛憔悴到仿佛老了十岁。甄嬛自动请去甘露寺,也没再多言一句。皇帝反而到这个时候,开始想,这女人真心想要名分和权势吗?她难道不是一心想安稳过日子?偏偏这些道理,总在她走的时候才明白。
有时候,愧疚比生气还折磨人。
而对于甄嬛来说,被伤透了心的女人什么都可以不再计较。她回宫最后一次,求情未果,意外撞见皇帝写的那篇莞莞类卿。当场爆发,也是彻底死心。这些年情深意重,到头来自己原来只是替身。一句“终究是错付了”,比哭闹还让人绝望。就算皇帝当时心里后悔,也回不到从前。一段痴情,终归化成了隔阂。
甄嬛后来毅然离开,带着女儿修行。再多留片刻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皇帝放不下她,可面子重要。毕竟帝王最怕丢身份。那种自尊,谁都捅不破。想去甘露寺见甄嬛那次,换谁都会说是为自己一个念想。可真去了也不一定有答案。
这样一段感情,其实就是典型的得不到就更挂心。说皇帝动了真感情,也不太对,可若说全是寂寞,他又太认真了些。一切都成了心口的疤。旁观的人也说不清楚。
有意思的是,坊间传说甄嬛和纯元就差了一张脸,其实私下议论的宫人都知道,纯元的温柔和甄嬛的锋芒恰好成了对照。皇帝有时想念甄嬛,可能不只是对旧人的执念。权力场里,最难忍受空虚,那些羁绊藏得深。大臣们前呼后拥,妃嫔们争风吃醋,哪有真心留得住?只有甄嬛偶尔的直率和不计较,能让他放下防备。
真正让皇帝反复记挂的,不见得都是好的,不安和遗憾堆在一起,人总在自己都没意识的地方怀念。越是想不通,越要去想。年岁渐长,宫里的人来来往往,皇帝能叫出名字的越来越少。到头来,记住的也只有甄嬛。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种感情并没有多深,如果换一个女人,温柔至极,又聪明伶俐,皇帝一样会喜欢。可事实好像又并非如此。多少年过去,后宫再添新人,可无论谁,都不再能像甄嬛那样走进他的生活。
反过来想,要说甄嬛就是全天下独一份的皇上挚爱,倒有点夸张。后宫女子谁不想争宠?可到了甄嬛这里,反倒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让人琢磨不透,也许就是这样,才最动心?
矛盾之处就在——有时候皇帝自己都说不清,究竟是新版的感情,还是旧人的执念。每次翻看集册,总忍不住在甄嬛名字上多停留片刻,那又能说明什么?不过说到底,人心难测,连甄嬛自己也未必懂得。
不过有一点不能否认,甄嬛经历的波折让感情更加撕扯。大家关心的是皇帝如何忘不了她,更深一层其实还有一个谁也绕不开的问题。如果没有那些误会与猜疑,会不会一切都不同?
甄嬛身上,总有说不清的故事。
资料有公认的数字——在相关视频网站,甄嬛传打分居高不下,一年365天,弹幕刷得从不停歇。知乎、微博、豆瓣,各种热门话题榜上经常能看到甄嬛相关讨论,从剧集评分到角色分析,这种现象数据说明了关注度之高。单就皇帝这个形象,一个既有冷酷又会为情所困的帝王,说难听点是怯懦,说好听点是专情,看的人各有各的观点,谁敢说看透了?
从现实出发,每个人都可以在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喜欢甄嬛,或许来源于她的聪明,不过更多是那份倔强。皇帝墨守成规,不肯低头,也是普天下有身份男人的写照。人性大约就是这样,纠结中前行,也不总有答案。
你说皇帝念念不忘她?未必真是爱而不得。习惯变成执念,执念又成了遗憾。于是终究,他们俩谁都没能走出对方的世界,却又都不愿开口。
话说回来,其实大家最感兴趣的,未必就是甄嬛和皇帝谁先放下,而是那个留在回忆里的不甘心,使人反复回味。
到最后,这段故事没多好的结局,也没必须要有结局。一切还得让观众自己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