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老传统“吃3样,忌3事”,人旺财旺,好运连连
年关的风里都飘着炸丸子的香气了,可我昨天还在改方案,看着手机里妈妈发的“小年要包芹菜饺子”,突然破防——忙了一年,连陪家人做顿传统饭都要挤时间?怕忘了老规矩让灶王爷不高兴?怕没给孩子留个热热闹闹的小年回忆?别慌!咱这就把小年的“吃3样忌3事”整得明明白白,让你把好运包进饺子里,把甜蜜粘在糖瓜上,把红火咬进火烧里!

先说饺子,我妈提前两天就泡了花椒水,说“这水要泡得浓,才能把猪肉的腥气都赶跑”。昨天晚上全家围坐包饺子,我爸擀皮总擀成“歪元宝”,我妈笑他“你这是想让财运绕着咱转啊”,我赶紧接话“歪的才好,说明来年的福气不重样”。饺子下锅时,我家孩子踮着脚喊“妈妈,饺子像小胖子在游泳”,等捞起来咬一口,芹菜馅的汁水爆出来,脆生生的,像咬到了来年的清福。

然后是灶糖,我奶奶从柜子里掏出一包糖瓜,说“这是你爸小时候攒的,现在超市卖的都没这么粘”。糖瓜黄澄澄的,咬一口能拉丝,甜得我眯起眼睛,奶奶摸着我的头说“灶王爷吃了这个,上天就不说咱坏话,只说‘这家孩子乖,这家日子甜’”。昨天我给孩子买了关东糖,他举着糖棍跑,说“妈妈,我把灶王爷的嘴粘住了,他要给咱说好多吉祥话”,看着他嘴角的糖渍,像把幸福粘在了脸上。

还有火烧,楼下张叔的火烧摊凌晨五点就排满了人,我妈去买的时候,张叔笑着说“你家每年都来,这火烧焦脆,咬一口像把红火咬进嘴里”。我妈举着火烧回来,外皮焦得掉渣,里面的牛肉馅冒着热气,我咬了一口,香得直跺脚,说“妈,这比去年的还香”,我妈说“那是,张叔的手艺是传了三代的,红火也得传下去”。

其实小年的习俗不是麻烦,是爸妈想把最好的祝愿都藏在这些食物里——饺子包着团圆,糖瓜粘着甜蜜,火烧烤着红火,咱吃的不是饭,是来年的盼头。

对了,小年可别捣蒜!去年我妈嫌剥蒜麻烦,直接拿蒜臼子捣,我奶奶赶紧拦着,说“这声音像拆家,灶王爷听了要皱眉头,来年的财运都要被捣跑了”。咱今年提前把蒜剥好,切得细细的,别让那刺耳的声音坏了小年的喜气。

还有忌宰杀!邻居阿姨本来要杀鱼,我妈看见赶紧提醒她“小年要积德,等过了年再杀,今年的福气留到明年,鱼要养着,来年才会年年有余”。阿姨笑着把鱼放回盆里,说“还是你懂,我差点忘了老规矩”。其实不是迷信,是咱想给来年留个好开头,让日子越过越顺。

还有啊,小年别打骂孩子!昨天我家孩子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我刚要吼,我妈拽了拽我的袖子,说“小年要和和气气,不然一年都吵吵闹闹的,灶王爷看见了要叹气”。我蹲下来给孩子捡玩具,他说“妈妈,我错了,我帮你包饺子”,你看,和和气气的,比吼他管用多了。

宝子们,其实这些老规矩不是束缚,是老一辈把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牵挂,都揉进了饺子皮里,熬进了糖瓜里,烤进了火烧里。咱吃的不是食物,是爸妈的心意,是日子的甜,是来年的好运。昨天我妈说“小年过好了,一年都顺”,我看着她脸上的皱纹,突然懂了——她不是信迷信,是想让我们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每一口都吃得安心。

今天下班早,赶紧回家帮妈妈包饺子,给孩子买根糖瓜,去楼下买个火烧,把小年的仪式感拉满。咱不图别的,就图家人围坐,灯火可亲,灶王爷上天说句“这家日子甜”,来年的好运,就从这顿小年饭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