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易经》中的明夷卦~逆境中的守与待

147小编 56 2025-09-30

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易经》第三十六卦明夷之智:逆境中的守与待。

《周易·明夷卦》有云:“明入地中,明夷。”日入于地,光明隐匿,天地陷入昏暗——这是卦象的直观描述,却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常遭遇的生存境遇:战争、灾荒、压迫、低谷……面对“明夷”之境,古人给出的答案不是盲目抗争或绝望沉沦,而是“利艰贞”——在艰难中坚守正道,于晦暗里等待时机。这种“守正待时”的智慧,穿越三千年时空,至今仍是穿透现实迷雾的精神灯塔。

一、守正:黑暗中的精神锚点

“守正”是明夷卦的核心底色。《彖传》释“内文明而外柔顺”,所谓“内文明”,即内心坚守仁义礼智的道德准则,不被外界的混乱动摇根本。商纣王暴虐时,箕子被囚为奴,却拒绝同流合污;周文王被拘羑里,却在枷锁中推演《周易》,将上古智慧凝结为文明火种。他们的“守正”,不是愚忠或固执,而是对更高价值的信仰——正如孔子所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真正的“正”,是对道义的坚守,是超越个体苦难的精神自觉。

当代社会虽无“明夷”之名,却有“明夷”之实。职场中的潜规则、网络上的信息茧房、物质欲望对初心的侵蚀……这些“暗面”时刻考验着人的精神定力。有人为求晋升阿谀奉承,有人为赚快钱突破底线,看似“聪明”,实则是放弃了内心的“文明”。明夷卦提醒我们:越是环境浑浊,越要守住“正”的坐标。就像敦煌研究院的研究者们,在戈壁深处守护壁画千年,风沙可以侵蚀彩塑,却始终磨不掉他们对文明的敬畏——这便是“内文明”的现代注脚。

二、待时:晦暗中的智慧沉淀

“待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晦其明”(隐藏锋芒)的主动蓄势。明夷卦六爻中,九三爻“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讲的是周武王伐纣灭商——但胜利的前提,是文王在羑里演《周易》凝聚民心,是姜尚在渭水垂钓积蓄力量。没有长期的“待时”,便没有一朝的“得时”。《象传》言“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真正的智者懂得:在黑暗中过度张扬,只会成为众矢之的;暂时的收敛,反而是为了更有力的爆发。

比如现代商业竞争中,“待时”智慧尤为凸显。2019年,华为遭遇美国技术封锁,芯片断供、谷歌服务受限,看似陷入“至暗时刻”。但任正非早有预判:“我们除了胜利,已无路可走。”这十年间,华为默默投入研发,在5G、鸿蒙系统、量子计算等领域持续深耕。当禁令升级时,其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与鸿蒙生态反而破茧而出——这不是“等靠要”的被动,而是“十年磨一剑”的主动“待时”。正如《周易》所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真正的强者,从不在逆境中消耗能量,而是将苦难转化为成长的燃料。

三、守正与待时:一体两面的生存哲学

明夷卦的智慧,本质是“守正”与“待时”的辩证统一。“守正”是根基,没有原则的“待时”会沦为苟且;“待时”是方法,没有行动的“守正”会流于空谈。北宋文豪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却始终“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在黄州垦荒种地,写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儋州办学堂,教当地百姓读书识字——表面上是“守其愚”(看似退让),实则是“行其正”(传播文明)。这种“外圆内方”的生存智慧,正是明夷卦“内文明而外柔顺”的现代演绎。

总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成为常态。有人焦虑“时代抛弃我”,有人迷茫“方向在哪里”,明夷卦给出的启示是:不必恐惧黑暗,因为光明从未消失,只是暂时沉潜;不必急于突围,因为真正的突破,往往始于对“正”的坚守与对“时”的洞察。无论是个人的成长、企业的转型,还是国家的复兴,“守正待时”都是穿越周期的密钥——它教会我们:在最暗的夜里,别忘了抬头看星;在最难的时刻,别丢了内心的灯。

欢迎大家点评支持和鼓励,评论区留下你的分享。

上一篇: 地火明夷一易经智慧。
下一篇: 自晦其明——明夷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