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奇门遁甲应重点把握的 100个知识点
72 2025-10-05
作者:鸿羽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本文前请思考:五爻的“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给整体目标的实现带来什么不利影响,六爻需要从哪里着手应对?
当下时空,东八时区2025年8月22日,12点00分,坐标广东深圳,太阳运行到回归黄道狮子座29°20′,按照每爻跨度0°56′15″计算,属于狮子座29°11′15″—处女座0°7′30″区间,其意识状态对应于《易经》坎卦六爻,其卦理为经历磨难(攻克难关),其爻理为“涣之坎,丰而离”,其意识阶段为理想主义,其原则立场为维系希望(考验良知)。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①徽(huī)纆(mò):古代狱具。是指缚绑俘虏或罪犯的绳索。②寘(zhì):同“置”,指安排、放置。③丛棘(jí):古时囚禁犯人的地方,四周用荆棘堵塞,以防犯人逃跑。
译文:在经历磨难与攻克难关时,希望能够全力以赴与拯救涣散,例如被用绳索捆绑起来,置于牢狱之中。为了弘扬拯救迷茫的精神,例如被困了三年时间不能出来,会有凶险。
先看前人的解读:
①《象传》(约公元前475–221年):“上六失道,凶三岁也。”上六居坎险之极(终极险境),以阴柔之质未能持守中正之道,故被囚三年。
②《易注》虞翻(164年—233年):坎卦象征监狱,“丛棘”为牢狱围墙,“徽纆”为绳索,喻上六因罪受缚。坎数三,表刑期三年;若悔过自新(“自修三岁”),可转化凶险。
③《周易注》王弼(226年—249年):“囚执寘于思过之地,自修三岁,乃可求复。”三年之期非终点,而是道德淬炼期,悔罪思愆可脱困。
④《周易正义》孔颖达(574–648年):上六以阴居险极,较初六“经验不足”,属蓄意背离坎卦“维心亨”精神。“三岁”对应古制“上罪三年而舍”,喻道德迷失需长期修正。
⑤《伊川易传》程颐(1033年-1107年):三年禁锢是“圣人惩恶”手段,旨在促其悔过迁善,若拒不改过则凶险难逃。
⑥《周易集注》朱熹(1130年-1200年):上六阴居阴位却处极险,与六三无应,且乘凌九五阳刚,君臣失和。
⑦《易经集注》来知德(1525–1604年):坎卦二至四爻互离(☲),离为明反衬上六陷黑暗,需借六四柔顺沟通九五。上六若动,卦变巽(☴),巽入为解,喻调整策略可破“三年不得”困局。
⑧《周易尚氏学》尚秉和(1870–1950年):据《焦氏易林》,坎为三岁、丛棘、徽纆,印证爻辞本源。上六动则下卦变兑(☱),兑悦为吉,营商者三年后可获利,讼事者需防牢狱。
客观来讲,前人在爻辞解读上属于集体性失败,因为没有搞清楚爻辞撰写的内在逻辑,多从刚柔、居正、得位等解读,并没有抓住关键要害,导致千年谬误一脉相承、绵延不绝,戕害了无数读书人。《易经》的每句爻辞都是对于爻理的举证,而爻理则表达了四个重卦按照内在逻辑共同运作的意识过程,解读这句爻辞的关键是六爻的变卦“涣”,其含义为拯救涣散,以及其错卦“丰”,其含义为弘扬精神,同时六爻能够看清五爻的局限,所以转变其原则立场,即从理想主义的角度去应对。
解读:首先,六爻在攻克难关时,其动机为“涣”,说明当前需要拯救涣散。如果往前追溯其原因,则是因为五爻强调权威与成功,为了树立权威而表现对于坎坷的轻视,而轻视的心态容易导致涣散;如果能够以良知为根本,以全力以赴的态度去拯救涣散,更有利于实现经历磨难(攻克难关)的目标。这句爻辞描写六爻献身于拯救涣散,被用绳索捆绑起来、丢入牢狱的情景。
其次,从理想主义的角度,为了能够坚守希望(拯救迷茫),六爻的手段为“丰”,即需要为了希望而弘扬精神,这意味着六爻宁死不屈,并为此付出牺牲的代价,例如被囚于牢狱三年,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与此同时,六爻的凶险的遭遇,其实是不够节制造成的,这时候就需要初爻出面建立节制。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置顶新书《人类意识研究(第一部)——易经归源:上古文化迷思的崭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