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属鸡的办公室风水,给你带来“金鸡”运!
52 2025-10-08
在风水术体系里,水可划分为自然之水与形象之水。并且,依据水的形势、水质以及来水和去水的方位等要素,水还能够进一步区分为吉利之水与凶煞之水。下面,我们先对形象之水展开探究。
所谓形象之水,指的是具备水的外在形象,却无实质水体的存在。古人云:“气为水之母,水为气之子。”《河图》亦记载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若将北方、冬季、寒冷、向下以及一切具有流动性的物体均视为水,甚至把街巷道路、低洼空地也当作“水”,如此便能在最大程度上契合人们的心理需求。人们鉴于水具有流动性,便将其与财源相联系,美誉为“财源似水源”“见水生财”。把大路和街道比作江河,将人流车马比喻成水流,于是便产生了“车水马龙”“财源滚滚”的表述。现代风水将店堂、广场等人流汇聚之处比作“水聚天心”;把用电梯送人称作“抽水上堂” 。风水家把一切具有水之形象的物体均称作水,此即为风水中的形象之水。
有形有质的水为自然之水,诸如甘甜的清泉、清澈的小溪、奔腾的江河、宽广的湖泊、明静的池塘、茫茫的海洋、天上的雨露、地下的井泉等,皆属于自然之水范畴。先贤杨公曾言:“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又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由此可见,风水是以水法来判断地理吉凶的,关键在于如何让自然之水为自身所用。
大凡阳宅建筑,通常会优先择取靠近水源之处。将高地置于房屋背后,称之为“座山”;把房屋正面称作“向水”,寓意朝向水源。明代刘基在《堪舆漫兴》中写道:“寻龙山水要兼论,山旺人丁水旺财;只见山峰不见水,名为孤寡不成胎。”所以,上古先民在挑选阳宅地基时,大多会选择依山傍水之地,以山环水抱、环境优美的河床汭位作为基址。一方面,由于水性向下,水流冲击的惯性会使河床弯曲的汭位淤泥不断积聚,进而使作为宅基的面积持续扩大;另一方面,临近水源居住能够更便捷地开展渔猎和交通活动,有利于生产与生活。
古代风水家在选取阳宅基址时,除了对水源和水势有要求之外,对水质也极为重视。风水经典《博山篇》认为:“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冷主下贵。若苦酸涩,若发馒,不足论。”这与现代科学的认知相契合。
历代风水师通过对山川地理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凭借其朴素的审美观,引入大自然明净秀丽之水,用以营造人们理想中的福地,进而实现趋吉避凶、造福于人的目标。
总体而言,由大江大河所构建的宏大格局,常被用作都市重镇的基址;规模较小的池塘沟渠,则用于家族村落的风水布局;私家庭院一般借助水池、水井来调节风水。因此,凡是对住宅有益的水向,皆为适宜之选。
《青囊经》记载:“地有四势,气从八方。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其观点认为,唯有水能够聚藏生气、招引福祉。在风水理论中,水的关键要点在于水口,古人所说的“入山寻水口”,指的就是这一重要之处。《河图》提出“天一生水”,水源于天,其性质灵动,属乾卦、为阳性,所以祸福的应验最为迅速。故而,在风水领域,水的来处被称为天门,若来处不见水流的源头,便称作天门开;水的去处被称为地户,若不见水流出,便称作地户闭。水流进或流出的地方,均被称为水口。来水以宽阔平缓、环抱有情为优良之象,去水则以曲折萦回、收缩紧密为理想状态。
阳宅风水侧重于地气,在论述宅第时尤为关注水的因素。这是因为阳宅建于地面之上,不注重地脉而只注重气,而水恰好能够聚藏生气,容易应验且能带来财禄。所以,在风水观念中,天门开阔象征着财源会源源不断地涌入,地户闭藏意味着财用富足且不会枯竭。
我国地势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依据《易经》中关于大太极与小太极的理论,通常情况下,入水口大多位于西方、西南方和西北方,出水口则大多设置在东方和东南方。因此,我国众多城市村镇乃至百姓的院落,都会将出水口设置在东方和东南方天干对应的位置,以实现聚财纳福的效果,这就是阳宅风水中所说的“开门放水”。
古人说:“大体而言,山主贵气,水主财富。水浅的地方,百姓大多贫困;水汇聚的地方,百姓大多稠密;水离散的地方,百姓大多离散;水深的地方,百姓大多富裕。所以,山气旺盛而水气薄弱的地方,仅能成为政治中心;水气旺盛而山气薄弱的地方,则会成为经济枢纽。有山无水的地方,百姓必定凶悍且贫困;有水无山的地方,居民必定骄奢且淫逸,必须使山水二者相互协调,才能达到适宜的状态。”尽管实际情况未必完全如此,但直至如今,当我们提及环境恶劣的地方时,常常会用“穷山恶水”来形容;而描述美丽富饶的地方时,则多用“山清水秀”来表达,由此可见一斑。
就我国的地理形势和经济形势而言,大体上是基本相符的。我国西北地区多为高原和沙漠,由于常年降雨量稀少,水源匮乏,部分地区已经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人口相对稀少,经济发展也较为滞后。而东南地区地势较低,江河水流一般从西北流向东南,加上降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和水利交通,所以人口相对密集,经济较为发达。然而,这只是我国大致的地理形势,局部地区的水系、水质存在差异,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风水之学,源于《易经》,其核心理论为阴阳的和谐统一。人生属阳,人死属阴,因此在风水领域,房屋被称为阳宅,坟墓被称为阴宅。阳宅风水注重人居环境的美观与实用,阴宅风水则更侧重于满足人们的精神寄托需求。
鉴于此,古人对阴宅风水里水的考量极为精细。例如,要求水“来要之玄,去要屈曲,横要弯抱,逆要遮拦,流要平缓,潴要澄清,抱不欲畏,朝不欲冲,远不欲小,近不欲割,大不欲荡,对不欲斜”。此外,还对真水与假水进行了区分:于堂前碑上可见之水为真水;不可见,仅能收纳水气或感受到水势者为假水。
《雪心赋》有云:“发福悠长,定是水缠玄武;为官富厚,必然水绕青龙。水口则爱其紧如葫芦喉,抱身则贵其弯如牛角样。”该文献以交、锁、织、结四种水形为吉祥之象,以穿、割、箭、射四种水形为凶险之兆,生动且精准地概括了峦头风水中水的吉凶形态。
《地理五诀·水诀歌》记载:“水是山家血脉精,利人害人速如神。龙穴与砂各有用,都于水口定假真。不知龙水要配合,阴阳配合乃发福。龙真穴的水错放,纵然小发终飘荡。富砂贵砂簇簇来,水口错用尽成灰。错用罗经必误人,坐山取水理不真。水来左右须详辩,局有正变要分明。未来富贵能预定,已过吉凶可直评。熟此自能招福禄,何用卦例并挨星。”此论述言简意赅,切中要点。
另有“三合连珠”水法,即地支申子辰合水局、寅午戌合火局、巳酉丑合金局、亥卯未合木局,以其中一字为主导,观察水的来去及旺衰情况,确立三合生旺之向,这便是所谓的“观水立向”。风水家认为,龙穴的吉凶取决于水,而水的吉凶又取决于向,水由向决定,向配合龙以收纳水势,在风水中,水与向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近年来,关于风水的著述众多,观点各异,真有“少则得,多则惑”之感。总体来说,风水中水的布局必须既有利于人们的居家生活,又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
堪舆认为,水是气的根源,脉气依靠水来运送,因水的拦截而停止运行。所以,在寻龙点穴时,需要根据水流的有无、大小、方向、形态等因素作出吉凶判断。水势以深、聚、缓、和为吉祥之象,以激、湍、冲、割为凶险之兆。《经》中提到:外气能够聚合内气,过水能够止住来龙。蔡元定在《发微论》中称:两水之间必有山,所以水汇聚之处龙气便到尽头,水交汇时龙气便停止,水奔腾流走则生气消散,水融合汇聚则内气聚集。徐善继在《地理人子须知▪水法》中说:水深处百姓大多富裕,水浅处百姓大多贫困,水汇聚处人口大多稠密,水离散处人口大多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