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来历

147小编 113 2025-10-08

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源远流长的话题。它并非由某一个单一事件或人物创造,而是经过数千年,融合了古代天文历法、动物崇拜、民间传说和文化演变而最终形成的体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全面了解它的来历:

### 一、 核心起源:古代的“地支”与动物崇拜

十二生肖最根本的骨架,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地支**。

1. **地支是什么?**

古代中国人为了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创造了一套独特的计时系统,即“天干地支”。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按固定顺序两两相配,组成了六十个基本单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六十甲子”,用来循环纪年。

2. **地支为何与动物结合?**

这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农耕生活**密切相关。

* **动物崇拜**:在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界的动物既敬畏又依赖。许多部落将某种动物作为图腾加以崇拜,认为它们是祖先或保护神。

* **农耕需求**:十二地支的产生,与古人对日月星辰运行和四季变化的观察有关。为了方便记忆和传播这些抽象的符号,古人便用自己身边最熟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十二种动物来与十二地支一一对应。这些动物大多是家畜(牛、马、羊、鸡、狗、猪)、与人类共存的野生动物(虎、兔、蛇、猴)或传说中的神兽(龙),它们在古人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种将抽象符号与具体形象结合的方法,极大地降低了记忆难度,使得历法能在民间广泛流传。于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这种“地支+动物”的搭配就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十二生肖的雏形。

### 二、 文献记载:生肖文化的演变轨迹

十二生肖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其体系在先秦时期就已萌芽,并在汉代基本定型。

1. **萌芽期(先秦时期)**:

* **《诗经》**:在《诗经·小雅·吉日》中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的诗句,用“午”来代表“马”,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将地支与动物对应的文献记载之一。

*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出土的秦代竹简中,有一篇《日书》,里面已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的动物,其顺序与今天的十二生肖基本一致,只是个别动物有所不同(如“午”对应“鹿”而非“马”,“子”对应“鼠”但解释为“老鼠”)。这表明在秦代,十二生肖的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了。

2. **定型期(汉代)*

*:

* 到了汉代,十二生肖的体系完全定型,并与今天我们所知的顺序和动物完全一致。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物势篇》**中,明确记载了:“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卯,兔也。亥,猪也。” 这是十二生肖体系完全确立的最有力证据。

3. **普及与流传(汉以后至今)**:

* 汉代以后,十二生肖文化深入人心,不仅用于纪年,还渗透到命理、风水、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关于生肖的民间故事、成语(如龙马精神、虎头蛇尾)、属相相生相克的说法也日益丰富,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三、 民间传说:最广为人知的“赛跑排序”故事

虽然传说不是历史,但它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解释了生肖的排序,是生肖文化在民间流传的重要载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玉皇大帝赛跑定生肖”**的故事:

**故事梗概:**

相传,玉皇大帝想选出十二种动物作为天庭的守护神,并以此顺序来纪年。他便下令,在正月初一这一天,所有动物都可以来天宫报名,以到达的先后顺序排名。

1. **聪明机灵的鼠和牛**:老黄牛最勤快,在比赛当天一大早就出发了。而老鼠知道自己体格小,跑不快,于是悄悄跳上了牛的背,一路睡觉。快到天宫门口时,老鼠猛地从牛背上一跃,抢先冲过了终点,夺得了第一名。老黄牛勤勤恳恳,却只得了第二。

2. **威猛的老虎和兔子**:老虎威风凛凛,跑得飞快,得了第三。兔子本来也跑得很快,但在路上看到一条河,它不会游泳,急得团团转。幸好遇到好心又正直的乌龟,驮它过了河,兔子才得以第四名到达。

3. **飞龙和潜蛇**:龙本来也能飞得很快,但它在路上看到人间干旱,便行云布雨,解救百姓,耽误了时间,所以只排到第五。而蛇因为身体细长,在草丛中穿梭自如,紧随其后,得了第六。

4. **忠实的马和羊**:马本来跑在蛇前面,但被路边的草吸引,停下来吃草,结果被蛇超了过去,排第七。羊性格温顺,不紧不慢,但也坚持不懈,得了第八。

5. **聪明的猴和鸡**:猴子机灵,在树上荡秋千,抄了近路,得了第九。鸡因为要负责打鸣报时,所以也按时赶到,得了第十。

6. **忠诚的狗和猪**:狗是人类的忠实朋友,因为在家看守,耽误了时间,排第十一。而猪呢,因为贪吃贪睡,在路上走走停停,最后一个才慢悠悠地到达天宫,排在了最后。

**传说的意义**:

这个故事虽然虚构,但巧妙地将十二种动物的**习性特征**(如鼠的狡猾、牛的勤劳、虎的勇猛、兔的敏捷等)融入其中,并赋予了它们一种道德或性格上的寓意,使得生肖文化更加生动、易于理解和传播。

### 四、 国际视角:并非中国独有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十二生肖的文化在世界其他古文明中也存在,这或许源于早期人类对自然和动物共同的观察与崇拜。

* **古埃及**:有以十二个动物神代表一天十二个时辰的传统。

* **古巴比伦**:黄道十二宫(星座)虽然以神话形象为主,但其划分时间和占卜的功能与生肖有相似之处。

* **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如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都有与中国大同小异的十二生肖文化,只是在个别动物上有所差异(例如,越南用“猫”代替了“兔”)。

### 总结

**十二生肖的来历可以概括为:**

* **核心骨架**:源于中国古代的**十二地支**历法系统。

* **文化血肉**:融合了远古时期的**动物图腾崇拜**和**农耕生活经验**。

* **历史定型**:在**先秦萌芽,汉代定型**,并有两千多年的文献记载为证。

* **民间传播**:通过**“赛跑排序”等生动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 **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纪年方法,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国人对时间、自然、命运和性格的独特理解,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 易经解卦大全 | 详解卦三十九 水山蹇
下一篇: 《易经》里隐藏的“天规”:遵循它的人,越活越顺,晚年福报深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