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明朝抗倭名将陈璘故里——龙田村(图文/黄玉美)

147小编 75 2025-10-10

深入明朝抗倭名将陈璘故里——龙田村

图文/黄玉美(广东韶关)

2025年8月23日午后,由大学同学刘克先驾车,我携文兵前往广东省翁源县城南约20千米的周陂镇,探访明朝抗倭名将陈璘故里——龙田村。我们的车刚驶入村东口,就被一块“龙田城→”指示牌吸住。下车后,我们顺着牌往前看,是一幢表里几乎均荒芜的围楼。

围楼坐东朝西,全卵石砌筑,配枪眼的角楼基本完好,泥砖筑墙却损毁严重。正门额挂复制粗糙的“户侯第”木匾(注:据明吴昭明等《五车霏玉·百官总称》记载:“户侯:百户”);匾上方彩绘2对眉眼,颓色浓重,形容恐怖。内中厅木隔门额刻“光裕堂”,两侧配刻插花花瓶,整体已成杂物储存室。威风凛凛屹立在围顶的彩瓷狮,是围楼最神气物件,不知是否可护佑围楼。文兵向一位从围楼西南隅楼房闻声走来的中年男子打听有关围楼的情况。对方自称是陈璘的支系族人,以务农为业,心存田野,对他事态度漠然。经克先解释,村民颇难为情地说,围楼主人是清咸丰初年,龙田城人监生陈先,正六品千总。围楼坐东朝西,东枕南北纵走,磅礴青云山(属九连山余脉),西向平和的风车山,南、北分别傍江丰山和坤山。接着,中年男子说:“到屋下搞茶食。”克先回答:“打扰您了!”对方边回答:“没事,没事。”边领我们进屋。

稍坐定,经我们请求,主人拿出《广东省翁源县龙田城陈氏族谱》,让我们查阅有关龙田城的信息。据《广东省翁源县龙田城陈氏族谱》记载,龙田城基祖陈万三郎的祖父先在鸦鹊坪安居,没过两代,因翁源县人蒙志昌造反,朝廷派兵剿杀,连年征战事,当地人口锐减。明正统年间,翁源人口不足千口。为了加强对翁源的开发,明皇朝从福建省迁徙民众入粤。因陈友谅之故,明正统二年(1437),万三郎公举族从汀州上杭鸦鹊坪迁到翁源龙仙后,并在法受公举家共同努力下,转迁龙田开基。到六世祖璘公,因受封“太子大保”,奉旨建造龙田城。……清道光二十年(1840),十四世祖监生陈楷与其子孙共建“善庆楼”(即“善庆堂”)。稍后,中年男子热心领我们前往位于村东北部赤珠岗的祖墓。墓仰天海螺形,坐卯山酉向兼甲庚。墓碑中央刻“故始祖陈万三郎公之墓”,配墓联:“钦赐吾裔太保将,祖德永怀世泽长。”陈璘是龙田城的赐造者。据《广东省翁源县龙田城陈氏族谱》记载,陈璘,字朝爵,号龙崖,明嘉靖十一年(1532)正月二十七日酉时生……,都督、总兵、特进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本林三子,元配许氏封一品夫人,四配黄氏,生七子:九经、九皋、九德、九相、九垓、九叙、九正。明万历五年(1577),陈璘从翁源县龙田铺举迁东安县,入籍南乡大营(现云安县六都镇南乡)。璘公卒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五月,葬东安六都莲花山。据喻政撰《陈大将军传》记载:“陈公,讳璘,字朝玉,号龙崖,翁源县人。少倜傥,有大志,不事家人产。膂力绝伦,好任侠,结交多贤豪。相与谈剑术,讲韬略,尽得其秘。嘉靖壬戍,潮州贼张琏僭号,势连江、闽,党数万,粤中大震。总督张公下令募骁勇诸兵法者,爵万戸。公献策军门,凿凿中欵,张公奇之,即署把总领兵事。……遂计擒朝羲、朝敬,磔干市。时,南韶贼酋李富、卓文昌构乱,……(公)率兵直捣其窠,擒李富,复诛贼党。……癸亥六月,翁源贼酋凌珠、官祖政等作乱,公计斩凌珠,连败官祖政等,前后五捷。……英德贼会陈伦、李自政,河源贼酋胡琛等,伪称‘红头将军’,皆与官祖政合连营列栅,势震南韶。公谋之,监司此众寡不敌,当以计擒。……甲子三月,擒陈村贼酋吴志高等。七月,于坑头截役官祖政,擒黄仁显等。九月,于皮村擒李自政等。十月,又擒乳源贼首冯伍等,‘二源’贼悉平。

就年,授韶州所指挥佥事。乙丑三月,擒沙罗贼梁忠等。丙寅正月,守黄峒哨连,捣七窠,俘获无算。八月,往西座,擒潘廷淸等。十月,往始兴,与贼酋张韶南、黄士良鏖战数十合,胜负未决。……隆庆丁卯二月,檄公守英德,剿淸远贼赖性清等。七月,擒西山贼吴子和等。八月,擒贼首卓朝喜等。九月,擒大小罗山诸贼。十一月,与河源贼黄祖等战于西座,败之。戊辰九月,与罗山贼战于焦岗,败之。已已四月,与从化贼万尚钦战于畬坑,累败之。……辛未九月,剿揭阳田心贼,胜之。十一月,剿普宁南陂贼,胜之。壬申二月,剿揭阳官岭贼,胜之。闰二月,征饶平海贼刘田十等于黄芒,累胜之。十二月,从征归善哨擒斩,俘获独多。朝廷有文绮之赐。万历癸酉,政恩阳井覈前功,进广东都司。再赉白金。时,剧贼朱良宝纠衆数万,横行岭东,窃据要害之地。……公率诸兵从西南入,朱良宝及妻子俱焚死,各贼溃乱。……侍御张公特荐三赉白金。乙亥五月,进肇庆游击,再进参将。丙子四月,改高州四赛白金。……癸未二月,戍守浙。兵日久骄恣,公以法绳之。……甲申十二月,陞狼山副总兵。……癸已春,改授蓟辽、保定、山东等处海防御倭副总兵。……乃以原官调瘴潮副总兵,又无何回衞。丙申,广西岑溪徭贼跳梁,两粤震动,开府陈公檄公于其家。公奋然如在事,任率其子九经,尽倾家産,自募骁勇,深入不毛,破鳗头、孔壳等山,俘斩一百五十人。……本年二月,公奉命以原官克御倭总兵,改镇水兵,白鸭禄以南,唯公……所领楼船,咸以‘忠心报国’旌其上。……露梁舳舮数十里,公令诸将卒五鼓御枚以进,遇敌则举灯笼为号,誉响则战。……戡科杨公叙公功第一,其略曰:‘陈璘报国,誓捐七尺,摧锋力敌万人,有攻打倭巢及荡灭援倭,血战无虑。数十番,而露梁、昆易、昌善之役,从昏逮明,连昼复夜,毁舟七八百只,斩弱二万余名,石曼函、首正成等就俘。天日为昏,海波尽赤,史册所载未能或加。’已亥,公以原官挂印,总广西兵,未至。

镇复以原官,镇潮广、偏桥等处提督漠上官兵。本年以题,覆朝鲜功实,授都督,同知荫一子本衡指挥佥事,世袭钦赏金帛有差。……庚子春,公督兵由白坭进酋业,褫魄于先声,大以金钱饵群獒,令死摅检。……辛丑春,公由五开以征,播之师讨之……苗首吴国佐、杨永禄相继就擒,斩获三千余级。壬寅,公以原官镇守贵州。该抚按会题调集汉上官兵,雕剿罗海偏坡三十八寨叛苗,以次荡平,苗峦畏严。……诸凡可得为者,罔不以身劳之。甲辰,以播楚功并叙,晋公左都督,特进光录大夫大王父,而下加赠如公,官荫一子,世袭本卫指挥使,钦赏金帛有奇。三十四年,陞调广东总兵官。三十五年五月,而将星告陨矣。九月赠太子太保,荫一子,本衞世袭百戸。三十七年,奉旨准照例与祭六坛,遗官论祭,造葬。”据《明史·陈璘传》和《东安县志·太保陈龙崖公传》等史籍记载,“露梁海战”: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十九日,陈璘统帅中朝联军水师在露梁海域开展激战,毁倭船七八百艘,斩溺倭兵两万余人,击杀倭寇首领石曼子,生擒倭帅平正成、平正秀,取得该海战大捷。朝鲜在璘灭倭寇的皇朝里(今德松里)建“陈璘别庙”,并画像赋诗,钦扬其功绩。据《明史》记载:“(璘)播州之役,诸将用命,合八道师。历时五月,仅乃克之,可谓劳矣。”

据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翁源县志·人物志·一名贤》记载:“陈璘,嘉靖四十年,潮州贼张琏作乱,势连江、闽。璘献策军门,张公奇之。随领兵事,平翁源、乳源、英徳、河源诸贼,大征罗旁隅,建一州二县,剿石牛、宁水贼,征广西岑溪傜贼。援朝鲜,战锦山,生禽贼首平秀政、倭帅平正成等,斩获倭酋石曼子等,征播州,夺出杨应龙尸,生擒酋子杨朝栋等,累官左都督,特进光禄大夫,卒赠太子太保,谕祭造墓,详见后传,奉祀东安名宦祠。”陈璘善诗,有“幼习干戈未学诗,三公何必苦留题?绝发结绳拉战马,拆袍抽线补军旗。江南美景君曾志,塞北风寒我独知。胡夷百万临城下,为何不去吟首诗?”陈璘后裔遍布罗定、云浮、郁南、信宜、广西、四川等地,孙陈泳溸于明末迁至朝鲜皇朝里。韩都督第十五代孙炯锡与其他后裔捐建陈璘公祠,配对联:“恢复三罗功一等,劳勋两月响千秋”。

陈龙崖题诗、官场斗诗、白沙塘传说、火烧茅棚、智歼鱼窝王、献蚊求帐、智歼余倭王等民间传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我们前往寻找龙田城故址,向在路边小店“筑长城”的老人说明来意,并打听龙田城所在位置。其中一位老人略显不耐烦地移出一张凳子请克先坐,并边抽出《广东省翁源县龙田城陈氏族谱》边说:“龙田城在‘文革’破‘四旧’的时就拆掉了,巨大的石板用来筑水沟、铺路。”我们告别了继续聚精会神“修长城”的老人,按指示牌方向寻找龙田城故址。曾经皇恩浩荡的龙田城,原址已新建安公祠,地处四面被秀丽的群峦围拢的山间盆地腹部,傍青云山,南枕新丰黄磜,西以集义、高一村为邻,北毗光明、昆山村,依然坐南朝北,坦然面对蜿蜒湛绿,脉络鳞聚的山峦,背枕重重围箍的群丘,头顶蓝天白云,基筑肥腴厚土。据《广东省翁源县龙田城陈氏族谱·龙田城的兴与失》记载,翁源县周陂镇龙田城,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给万三郎公后裔第六世陈璘公论功行赏,官至左都督将军(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封赠‘太子太保’,并恩准陈璘故乡,广东省翁源县龙田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建造的“龙田城”,又名“永安城”。龙田城呈半圆形,人称‘眠牛形’。城长约二里,城墙底宽约9米,顶宽约5米,城墙根基深约5米,地面高约10米,城墙上两边筑垛堞,中间留路,可跑马。城周围建有门楼两座,一座叫东城门,另一座叫南城门。城门是用打磨光滑青麻石拱成。

城内建有‘文昌楼’‘昆星楼’‘太保祖祠’‘太保祠’等。太保祠内中堂挂有匾额,柱两旁雕有钦赐对联:‘辟土开疆,功盖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祖牌上刻有:玉星公(璘祖父)赠特进光禄大夫,本林公(璘父)赠特进光禄大夫,许氏(璘妻)封一品夫人。城内房屋建有五列十二排,数百间,居住人群是明、清、民国时期万三郎后裔第七世至第十六世子孙。清、民国期间城内居住的人群陆续迁居城外。十八世陈建聪题安公祠:“月池如镜照灵台,日日祠门为客开;赤子频频来叩拜,山村有幸育英才。”摆放在宗祠两侧的一系列石柱础,与门联:“碧水归堂开旺族,群山献瑞拱盘龙。”横额“安公祠 陈璘故居”“盘龙围”有鲜明的反差。这方曾诞生过对朝廷赤胆忠心,在沙场叱咤风云,令倭寇闻风丧胆,千古豪杰的宝地,早已和光同尘,与世无争。在返周陂途中,我们参观了雁鹰石陈氏宗祠。据有关资料介绍,雁鹰石陈氏宗祠位于龙田城出口处有块形似雁鹰的石头东北面,民国二十一年(1932),由翁源民国政府县长陈定策和曾任翁源县联团团总陈子巽及接任民选县长兼县联团团总陈步谦等人,倡议并发动八县宗亲(含翁源、英德、新丰、连平、清远、佛冈、曲江及江西一县籍陈姓伙夫)捐建,总面阔19.6米,总进深29.6米,面积约2000 平方米,三进五开间中西合璧式,配对联:“星聚雁鹰石,地接龙田城”。悬山顶,面铺小板瓦,门楼砂灰、砖石砌结,一至三进房屋土坯砖砌结墙体;正立面为牌坊造型,中间设一挂钟,钟上雕展翅雄鹰,两边塑麒麟狮象,虎豹龙凤,绘山水人物图,通高8.6米。门后设木制屏风,屏风后两堂中间置天井,左右山墙。厢房上筑阁楼。二进中央置陈璘塑像。三进安置神龛和祖牌。

民国二十七年(1938)十月,翁源县立中学由三华搬迁至此,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在此组建中共翁源县第一个特别支部,次年,中共翁源县委亦在此诞生,并设县委机关和省委派来“抗日先锋队”驻地。民国二十九年(1940),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司令余汉谋专程到陈氏宗祠祭奠并撰对联:“专征伐以讨倭夷,辽海建奇功,民族英雄名不朽;闻鼓鼙而思将相,国人崇祀典,大明太保庙长兴。”“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文韬武略安邦国;都督总兵,大明太保,劳苦功高盖古今。”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翁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韶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无情的时光早已把龙田城的辉煌历史带到九霄云外,而民族英雄陈璘的事迹却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将激励后辈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二〇二五年八月

黄玉美:广东仁化人,1962年生,毕业于华师大地理系,广东北江中学地理高级教师,南粤古驿道撰稿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协会员,市作协会员。从事韶关田野调查20多年,走访近500座古村落,整理300万字资料,6万张照片。在《中地参》《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电化教育》《广东电教》《中国环境报》《环境》《珠江环境报》《韶关日报》《韶关教研》《韶关成人教育》《天南》《南叶》《广州日报》《韶关调研》等发表论文近100篇,多篇获“探索杯”一等奖,《游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巧用》获特等奖。辅导学生参加10次创新大赛,多人次获市级以上奖,一人获丁颖创新奖。参编《高中地理导读与测试》《中学地理教研论丛》等;长期从事韶关民间文化田野调查,出版《韶关族谱家训家规集萃》(暨南大学出版社)、《韶关客家宗祠》《韶关古村落概览》(广东人民出版社),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基地课题《韶关乡村古建筑研究》于2023年结题,获良好等级,主编《仁化县情》,编写《韶关人文地理》(校本课程)在《天南》《南叶》《广州日报》《韶关调研》《韶关日报》《环球客家》《客家研究辑刊》报刊及“南粤古驿道网”“文化韶关”“韶关旅游”等网站发表近2000篇文章。

上一篇: 家装真相:越住越旺的房子藏着 4 个科学逻辑!
下一篇: 领导让我坐上被诅咒的404号工位,本以为是陷阱,却藏着公司最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