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公三合地理术卷二

147小编 74 2025-07-23

云中子

想要深刻理解风水的历史,必须先讲究罗盘,罗盘是记录风水文化的活化石,每一层都是前辈们历尽艰辛创作出来的文化符号,为风水文化传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带大家用客观理性的理论来论证风水文化。

三合风水的起源,史书没有详细记载,据说是有杨公所创,用于区别卦例风水而生成,卦例风水采用纳甲二十四龙格龙乘气,而三合风水为了更好的诠释格龙,采用十二地支格龙乘气,八干四维坐穴定向,理论是八干四维代表天时,十二地支代表地理方位,乘气乘二十四节气,定向定天时之向。然后杨公担心后人不明白其中含义,随即添加穿山七十二龙和缝针,七十二龙对应的是正针十二地支,缝针对应的是正针八干四维,首先要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并非是二十四气,是有十二节日和十二中气组成,比如冬至是中气,也就是说壬中至癸中即是冬至之气,然而壬中是大雪节日,癸中是小寒节日,同理大寒是中气,癸中至艮中是大寒之气,艮中即是立春节日也叫做春节。十二地支是河图五行在地球上的投影,投影源就是河图五行,这样你就会发现每个地支都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十二地支共有六十个五行之气,那么十二个节日为什么没有五行之气,因为它是地支与地支之间的交接点,这就是所谓的大空亡。五行之气受地理方位的影响极深,比如,十二地支亥子水龙,穿山七十二龙甲子穴五行为金气,不吉,过气。丙子穴五行为水气,大吉,因为亥子龙本为水旺。戊子穴五行为火气,大凶,水灭火。庚子穴五行为土,吉,水土同局。壬子穴五行为木,不吉,未至之气。格龙乘气即是乘五行之旺气,导气入穴利子孙旺盛。穿山七十二龙之所以叫穿山,因为它要穿透缝针坐穴,坐穴与格龙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格龙是辨别来龙或者入首龙,罗盘正对着龙头,辨别是哪个地支,而坐穴观察七十二龙是何穴,导地支之龙气入穴,龙穴配合旺子孙。河图是时间,既然是时间,咱就按时间的方式定向,正所谓冬至起子之半,从时间上来讲,冬至那天在正针子中,从子中至癸中是冬至的时间,癸中至丑中是小寒是时间,比如深夜23点至23点59分都是23点的时间,凌晨0点至0点59分都是0点的时间一样。那么缝针就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缝针子位就是正针子中至癸中这段时间,而缝针癸位就是正针癸中至丑中这段时间。缝针的存在意义就是时间的排列,时间是天气,缝针也就是天盘,那么正针原本是十二地支,所以称为地盘。所以穿山七十二龙是真正地盘的地气,而缝针二十四山向乃是天盘的天气,正所谓先至之气格龙,后至之气定向的奥秘所在。冬至紫薇天帝在子,太阳到丑,小寒紫薇天帝左旋到癸,太阳右旋到癸,与紫薇天帝相会在癸,小暑紫薇天帝左旋到丁,太阳右旋到丁,阴阳相会在丁,所以丁为南极,癸位北极,南北之正。如图所示 :

咱们再探索一下杨公新法地理术,正所谓地无精气,以星光为精气;地无吉凶,以星气为吉凶,那么按照太阳历二十四节气定气脉有失严谨,理论上应该以太阴历每年十二个月定气脉比较合适,经曰 : “铁乃北金,磁石铁母。针虽指南,本实恋北。阳生于子,阴生于午。自子至丙,东南司阳,自午至壬,西北司阴。丙午壬子,天地之中。南北之正,号曰指南”。 于是就创造了中针,添加了盈缩六十龙,其实严格的讲应该是六十一龙,因为一年大概有365.5天,每龙六天,用于坐穴,盈缩六十龙甲子起浸正针亥位三分,沈括在《梦溪笔谈》曰: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所以甲子起浸亥三分,顺利解决磁针不精确的问题。盈缩六十龙是为中针十二地支服务的,配合二十八星宿下照正针二十四龙定向,结合净阴净阳纳甲,取三吉六秀为龙向水,形成完美闭环。据说南宋有位神人蔡元定,经天纬地,涉猎甚广,一心研究易学及天文历法,著书无数。相传由他添加透地六十龙用于格龙,透地六十龙平分中针十二地支,盈缩六十龙逐渐被边缘化。透地六十龙使用方法同穿山七十二龙类似,透地是穿透地盘正针定穴,而穿山是穿透天盘缝针定穴,采用历法不同定向也不近相同,透地甲子龙穴穿透地盘所占正针七壬三亥方位,那么中针丙子龙,庚子龙穿透正针正壬,正子方位,为二十四山正龙穴。中针戊子龙穿透正针壬子中间,所以占五壬五子,为阴阳差错应避之,壬子龙穿透地盘所占正针三癸七子方位,所以说用中针十二地支格龙,导气透地六十龙入穴,定向用正针二十四山向。与杨公古法地理术正针十二地支格龙导气七十二龙入穴,用缝针二十四山定向有异曲同工之妙。唯一的区别就是历法问题,杨公古法用太阳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龙避大空亡龟甲空亡用四十八珠宝龙穴,新法用太阴历十二月透地六十龙,避其三七与七三还有五五差错用二十四正珠宝龙穴。无论如何也相差7.5度,所以透地六十龙不能与穿山七十二龙混合使用,罗盘虽包罗万象,但并非共同使用,比如现在综合罗盘,包含净阴净阳,三合,三元等多达三十余层,五百年后后人怎能全部联合起来使用呢。

最后,用《卖油翁》最后一句作为结尾,“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谢谢大家。

上一篇: 甲辰年犯太岁,揭秘12地支中“辰”为何与众不同?
下一篇: 三僚廖公地理研学班探秘于都管氏宗祠|杨公风水千年智慧今朝解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