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藏风纳气】
【藏风】指穴场必须垣城完整,拱护周密,不使外风荡刮穴场而生气飘散。【纳气】就是采气,采天地万物之精华灵气于宅穴并收纳于自身体内。葬书》中对于“藏风聚气”的地形规定确实有一些要求。它提到了四个方位的象征,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表明了在大环境中应该有适合的地形布局。
背面有高山作为靠山,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气场,并提供后方的支持与保护。前方远处有低伏的小山,这可以起到遮挡和平衡作用。低矮的山脉能够对风向和风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正面的气场得以保留。左右两侧有护山环抱,也是为了提供保护和均衡,防止负面影响的侵入,同时形成有利于积聚正面能量的环境。明堂部分要地势宽敞,这样可以营造开放和宽阔的氛围。此外,有曲水环抱可以增添景观美感,也有利于调节气场的流动。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阴阳二气运行而成风,现代地理学上的风即是热冷空气对流而形成,二者观点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风水学中的风是生气之本,也是破坏生气的主要因素,对于气场的稳定和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风对生物和物体都有影响。风速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当风速大于血液流动速度时,人会感觉冷;当风速低于血液流动速度时,人会感觉热。冷热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因此,在医学上常用的“伤风”、“风寒”、“风湿”、“中风”等术语与风有一定关系。风也会影响动植物的气场,其中包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风是气场稳定平衡的重要条件。
地形的形势组合会直接影响到风向和风速。良好的地形地势会带来微风、和风,而不利的地形地势可能会带来强风甚至恶风。这同样适用于阳宅,门窗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到风进入室内的方向、速度和吉凶。合理的布局可以使风进入室内对人体有益而无害;而错误或不合理的布局则可能使风进入室内有害而无益。
风水学中的风通常被称为"凹风",因为地形和建筑形势只能吸引风,吸入的风未必都是不吉利的。例如,在阳宅中,宅门前的八字门具有吸风的作用,但风经过大门后会遇到一个屏风进行缓冲化解,疾风就变成了和风。只有当山中存在沟谷时,风才能顺着沟谷吹入被群山环抱的吉地。如果吉地被连绵不断的山峦所环绕,如同完整的城堡,那么当风吹来时就会越过吉地,不会吹进去。因此,吉地中的风反映了环绕吉地的山峦的质量。

风的性质在风水学中也得到了关注。风水学认为风水穴处不应有任何方向的来风。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多方来风的地方也可能极为吉利。根据阴阳概念,风还可分为阳风和阴风。如果风从顶部向下吹,被称为阳风;相反,如果从山谷向上吹,被称为阴风。这是一种普遍的分类方法。
风与气是相互关联的。在中国古代,"气"被看作是万物内在、流动的本质体现。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万物的根就是"气",因此易经说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气"是万物形成、生化的根本,只有掌握了气机,才能认识到天地之间的奥秘,并运用阴阳的冲和来孕育万物。
天和地之间弥漫着气,环境接收地气和天气,而天地之气则传递给人类,让人们在其中获得生气滋养,保持身体健康和思维活跃。人处于天地之间,随着天地之气的进退共同生活,因此能够趋吉避凶,获得福气和荣耀。宇宙是一个循环的能量场,它对每个人都有相同的作用,只是人们生活的空间、条件、环境和思想不同,导致各种条件不同。有些人富裕但子孙不旺盛,有些人贫穷但子孙茂盛,还有些人富贵却身患疾病,有些人贫穷却精力充沛。
"气"与"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气"是无形的,而"形"则是实质性的。"形"是由"气"所生化形成的,"气"居于"形"体中并体现出来;"气"属阳,"地"属阴,两者互相依存、互相冲激,在相互冲激中彼此消长进退,并得以和谐共存。日月星辰驱动天之气,山川河流带动地之气,万物依赖于天地之气而生存。因此,天地之气以"形"体为基础,并与万物合而为一。万物的变化和生存都依赖于有可供纳入的"气",进而形气合一。中国风水中称:"凡是涉及到地理的事物,都以气为主导。"它要求人们的微观气场与周围宏观气场达到共振状态,以便充分利用天地之气,取得积极的成果。这是中国风水中的核心观念——天人合一。

阴阳二气在天地之间流转,形成风、云和雨。风在地上流动称为生气,它在地下产生并滋养万物。人们在父母那里接受肉体的同时也得到了生气的滋养。人死后,肉体消亡,但气归于天地,回归自然的循环中。郭璞说:“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为了阻挡恶劣的煞气并汇聚吉气,人们常常在住宅周围修建围墙,或者建造四合院,或者在住宅周围种植树木花草。这些都是改善风水的有效方法,也叫作“纳气”。气功养生学认为天地宇宙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气,而这些气都是游离于空气当中或物体之内的能量,吸纳、炼化这些游离之气为己用,是提高自身修为的一种最好方法。
而所纳之“气”,并不都是好的,“气”又包括生气、死气、阳气、阴气、天气、地气、气脉等。总而言之,人要想趋吉纳福,就要注意乘生气、避死气。这就需要风水学中的“理气”学。
在哲学中,理气强调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运动都受到一种力量的支配,这种力量被称为“气”。气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了物质和非物质的元素,以及各种功能和属性。在这个观念下,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认识和理解这种联系和作用,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宇宙的本质和法则,并从中探索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在医学中,理气则注重于人体内部的生命能量的流动和平衡。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健康与理气的平衡密切相关。理气畅通,身体健康;理气不顺,就容易出现疾病。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能量通过经络系统流动,支配和调节着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功能。通过调整和调节理气,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在阳宅学中的理气,是指对房屋内部的气场流动和平衡进行调节。房屋内部的气场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命运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气场能够吸引积极的生气流动,带来福祉、平安和顺利,不良的气场则会产生消极凶险的死气流动,带来疾病、危险和不利。因此,在阳宅的选址和布局中,理气非常重要。选择地点时,会考虑地貌、气势以及周围环境的气场流动情况。山、水和建筑物的形状和位置等都被认为对理气具有影响力。此外,房屋内部的布局、门、窗、灶、床,甚至是家具和摆设都会对家里气场产生影响。
好的风水要藏风纳气,简单来说,就是要将不利的风势过滤掉,避开邪气,将吉祥之气留下来,使其充盈整个居住空间。这样,我们就能够享受到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为了实现这种效果,风水学注重阴阳平衡和气场和谐的调整。总而言之,能够避开有害之风和有害之气,而藏聚有利之风和有利之气的房屋,就是风水学认为最理想的居住之所。
阴阳平衡,指的是在室内外环境中保持阴阳两个相对面的平衡。这可以通过五行材料的选择和搭配来实现。气场的和谐有助于正能量的流动,为人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和良好的状态。通过合理的理气我们可以增强房屋内的正能量,提升整体环境的舒适度。除了调整环境的布局与气场的调和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内心的平衡与健康的生活习惯。只有在内心与外界环境相互结合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全面的幸福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