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位一定要注意的九大风水禁忌
86 2025-07-05
涣卦卦象图
涣卦是《易经》第五十九卦。涣卦的卦象是上巽下坎,巽为风,坎为水。其含义是:风在水上吹行,有涣散、离散之意,也有推陈出新、重新整合之潜意。
卦辞解读:
【卦辞原文】: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卦辞大意是:君王来到宗庙。适宜 过大河,适宜正固。
萃卦是描述人群聚集,出现“王假有庙”一语;现在的涣卦是人群分散,也出现同样的卦辞,提醒在离散之时勿忘祭拜。说到“利涉大川”这一卦辞,共有需卦、同人卦、蛊卦、大畜卦、益卦、涣卦、中孚卦共七卦均提及。这七卦的组合中,有一个明显特点:必有乾卦或巽卦。乾为刚健有力,巽为顺风而行,如此方可渡过大河。
《象传》谈到"利涉大川"时,特别强调"乘木有功",这是因为在"风水涣"的组合中,巽为风为木,木在水上,又有风的助阵,自然可以成行。由卦变来看,本卦由否卦变成,亦即否卦九四与六二换位,成为涣卦的九二与六四。这是《象传》所说的"刚(九二)来而不穷","柔(六四)得位乎外而上同"。六四在上卦得其正位,并且上承九五之君。
《大象传》说:"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先王由此领悟,要向上帝祭献,并且建立宗庙。九二到九五形成正反震卦,可理解为宗庙祭祀之事。
爻辞解读:
初六:用拯马壮,吉。
大意是:用来拯救的马强壮,吉祥。初六居下坎,有危险所以需要拯救。坎也是美脊马。只要初六顺从九二就没有问题。九二在互震中,震为善鸣马,本身阳爻有动力,对初六的帮助很明显。
此爻启示:初九处于涣卦之初,“用拯马壮”表示借助强壮的马脱离困境,意味着在刚开始面临涣散局面时,要善于借助有力的手段或资源来使自己摆脱不利,这样会获得吉祥的结果。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大意是:离散而奔向几案,懊恼消失。在由否卦变为时,九四下来成为九二。九四原与初六正应,现在来到九二位置,与初六比邻而居。初六位低有如几案,可以让九二凭靠休息,如此使它虽与九五不应,但依然可以"悔亡"。古人坐卧时,有靠几案的习惯,像《庄子》书中多次提及某某人,"隐几而坐"。
此爻启示:九二“涣奔其机”,形象地描述了像水流散奔到几案上,说明能够找到一个依托或安稳之处,从而使悔恨消亡,意味着在涣的情境中要善于寻找可以依靠的点来稳定自身。
六三:涣其躬,无悔。
大意是:涣散了自己,没有懊恼。六三在原本否卦中的下坤,坤为母,母可怀孕称"有身",再转为自身。六三虽然涣其躬,在互震与互艮之间,好像进退两难,但是现在底下三爻只剩六三与上九正应,所以无悔。"无悔"是根本不必懊恼,"悔亡"则是先懊恼再消解。
此爻启示:六三“涣其躬”,自我涣散、但与上九正应,主动去适应变化,所以没有懊悔。体现出积极主动面对变化、放下自我执着的态度。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大意是:涣散了同类,最为吉祥。涣散之后聚为山丘,不是平常所能想到的。六四在否卦原是六二,现在换位使底下三个阴爻分散,为"涣其群"。如此一来,全卦阴阳交流感通。它本身位正,上有九五相承。并且进入上巽,巽为"近利市三倍",所以元吉。不仅如此,它在涣散同类之后,形成互艮,艮为山丘。这是先散后聚,其势更大。至于"匪夷所思"一语,与今日用法不同。今日以此描述难以想象的怪事,而它原本的意思比较单纯,是指出乎意料之外的好事。
此爻启示:六四阴柔得位,“涣其群”是说能够将小的群体或局部的纠结涣散开,达到一种更为宏大、和谐的状态,所以极其吉祥。“涣有丘”表示能够从分散中形成新的、如山丘般的聚合,这是超出一般人想象的,暗示着在涣的过程中蕴含着创新和升华的可能。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大意是:散发广布,大的政令散发出去,君王安居,没有灾难。在人群离散时,必须发布大的政令。譬如,"商民所大病者,其政贪;散财发粟之令一出而四海服。秦民所大病者,其政酷;约法三章之令一下而万民悦。"九五居君位,巽为风为令,下有水可流布各地。如此,下无正应也可以无咎。
此爻启示:九五居尊位,“涣汗其大号”形容像出汗一样发布重大的号令,“涣王居”指对王者居处或治理方式进行调整疏散,这样做没有过错,表明在治理者主导位置上,面对涣的局面要果断地采取行动并进行调整变革。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大意是:涣散了血灾,远远离开,就没有灾难。上九与六三正应,使六三想要前来依靠,但六三在下卦坎中,坎为灾难为血卦。幸好处于涣卦,可以涣其血。并且,上九已至最外边的位置,在涣离时正好顺势远走,如此可以免去灾害。此前在萃卦与涣卦都出现"王假有庙"一语 萃卦六爻皆有"无咎",涣卦六爻亦无一"凶"或"咎"。由此可知,人群聚散为事理之常,只须存心虔诚诉诸宗庙,即可化险为夷。
此爻启示:“涣其血”表示能够化解危险或伤害,“去逖出”表示远离灾祸,这样就没有灾难,意味着在“涣”接近尾声时,最终能够摆脱危险,迎来平安。
总而言之,涣卦卦辞爻辞告诉我们,即使处于涣散情况下,也不必过于惊慌,只要保持信念、坚守正道、积极应对,依然能够顺利化解危机并找到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