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除了郝堂 还有哪些村庄值得去? | 豫记

147小编 178 2025-07-01

说起信阳的乡村,人们立刻就会想到鼎鼎大名的郝堂村,这里是中国最美的村庄,是乡村建设的成功典范。诺大一个信阳,难道只有一个郝堂拿得出手么?当然不是。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河南共有99个国家传统村落,信阳就有19个,数目仅次于平顶山(平顶山有21个)。这19个传统村落,或留存成规模的历史建筑,或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或二者兼而有之。如果有幸到这些地方走一走,你会明白,遍布中国大地上的村庄,尤其是那些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文殊乡东岳村

东岳村既是中国传统村落,也是河南历史文化名村。

这里有七千多平米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东岳寺因儒释道三教合一而远近闻名,陈氏祠堂则是陈氏后人拜祖敬祖的圣地。

花鼓戏在东岳村流传已有两百多年,村庄至今还有花鼓队,除此之外,还有地灯戏、龙舞、狮舞、花挑、皮影戏等民间艺术团体。该村的“竹马舞”被收入信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岳村浓厚的文化氛围,孕育了杰出的民间艺人,张德齐表演光山大鼓、雷厚华表演花鼓戏、袁龙春表演狮子舞等剧照,均被印入《中国曲艺》邮票。

西河大湾

西河大弯古村落始建于明朝,盛于清康熙年间,沿河两岸多有奇木异石,其中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名木就有18棵。村庄背靠青山,河水绕村流淌,房前屋后绿树成荫。

西河张氏,就地取材,利用土砖、石砖建造住所,这些极具特色的民居虽几经翻建,但多保留了原汁原味又古色古香的味道,其中最为吸引眼球的,是建于乾隆年间的张氏宗祠,大门上侧和左右两侧有民间砖雕。上侧为三星百寿图,左侧是诸葛亮空城计,右侧是辕门斩子和穆桂英挂帅砖雕。

西河村至今全村都姓张,村民自认他们的村子地处风水宝地,所以才会在清朝时出了一位叫张池的道台。由于地处深山,西河躲过明末、清末王的朝更迭和之后长达半世纪的战乱动荡,房屋宗祠历得以保存。而根深蒂固宗族意识则在文革中发挥巨大作用,西河村古建筑在族人一致而决绝的庇护下免遭拆除厄运。

白沙关

白沙关村位于新县县城34公里,原是一座山寨,相传为南宋抗金英雄孟珙将军曾在这里抵抗过入侵中原的金兵。过去的白沙关村,南北两个寨门,中间贯穿一条百余米小街,石砌寨墙和南寨门都已坍塌,唯有部分残迹。北寨门为三间砖木结构的城楼,1978年曾进行过修复,至今保存完好。

1929年,当地万余民众,在徐向前、曹雪楷指挥的红三十一师的配合下,向关内盘踞的三四百人的民团发起猛攻,经过一个小时激战,击毙敌人数百人,其余弃关逃跑,史称“白沙关万人暴动”。

毛铺村

毛铺村彭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明末。明朝后期彭氏家族由江西迁到这里建村,经过几代彭氏先祖筚路蓝缕的努力,终于建起了远近闻名的彭氏村落。整个村落由东向西一字排开,东西长五百余米,南北宽四十余米。彭氏宗祠的砖雕、木雕随处可见,风格沉稳大方,宏伟气派。宗祠西边有一片楠竹园,在青翠竹园的映衬下,更显庄严肃穆。

信阳的古村,都是依山、临路、傍水而建,毛铺也不例外。祠堂西边,一排古建筑,高达的门楼,都是斜开门。民间有“阳不对顶,阴不对岙[ào]”之说,村前一字排开的建筑,门头都严格遵守这一古训,为避让对面的山岳,入户大门均向北侧略倾斜一定角度。

毛铺村西靠打鼓寨,海拔七百多米;东侧是白云山,山上有一石刻,上面刻着“万山之尊”,其实这座山只有八百多米。一条小溪由南向北从村前流过,村北有一个落差不大的瀑布,村民在流水比较湍急的地方筑放了许多水磨作坊,来制作加工寺庙里使用的燃香,这种作坊在当地称作“香木碓”(碓dui,是指石质的舂米工具,形似臼)。

丁李湾村

丁李湾村始建于元末明初,以清代乾隆年间最盛。当时田地一万多担(一担相当于现在七亩),房屋600多间,有“李氏庄园”之称。丁李湾先祖为避战乱移民至此,为求得雅静泰然,因而建筑和装饰无不透露一种隐逸的道家特色,带有八卦的门洞、门对凹的形制。

丁李湾的建筑风格,代表了古老豫南建筑的格调,木质雕刻随处可见,在走道的横梁上、门梁上或窗格上,图案上有人物,也有花鸟虫草,虽然经历数百年,仍然栩栩如生,木雕取材精良,至今仍无凋朽之势。在各式门楼上,石雕砖雕也处处可见,不同的门楼雕刻也不同,有的描龙,有的是画凤,有的则是牡丹,寓意虽有不同,雕工皆很精巧。

参考资料:《信阳日报》、光山在线、中国古村落网等报道。

如果这些古村落让你兴奋不已,那就赶紧过来和我们汇合吧~今天晚上我们会在河南古村落最为扎堆的平顶山郏县一起开篝火晚会,载歌载舞;采摘香椿、烤花生、动手烤羊肉串、喝啤酒、欣赏飞机表演……

豫记版权作品,如需转载,请微博私信“豫记”或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上一篇: 河南信阳市区为什么那么偏西?这和许多历史因素有关
下一篇: 约吗?浉河北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