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警惕“下水道”长石

147小编 115 2025-07-04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 郭正辉教授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映平 通讯员 王海芳 赖义明

入夏了,夏季天热汗多,往往是泌尿系统结石的高发季节。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郭正辉教授介绍,5%-10%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尿路结石,我国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为1%-5%,而南方地区由于地域、气候等因素,发病率会比更高,为5%-10%。

尿石症有什么症状?该如何预防?郭正辉教授解释,尿石症可以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上尿路结石会有血尿、腰部疼痛等症状;下尿路结石会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不畅等表现。由于“长石”与饮食等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所以应从以下方面预防。

诱因1

偏食

郭正辉表示,尿路结石,和人体的代谢性疾病、饮食等息息相关,不同性质结石的形成,与患者长年累月过量摄入某一类食物密切相关。因此,要预防结石的发生,在日常饮食中,不能因为喜欢吃某种食物,就“独沽一味”,而必须多样摄入,均衡饮食。即使检查出身体缺乏某种营养素,需要补充某种食物时,也不宜长期大量进食,因为消化吸收不了,就容易“长石头”。专家提醒,有三类高发的结石都和饮食不当有关。

草酸钙结石:这种结石占全部结石的80%以上,由于雄性激素可促进草酸钙形成,因此发病多为男性青壮年。饮食上需要少吃富含草酸的食物,包括菠菜、香菜、芹菜、青椒、西兰花等蔬菜,以及草莓、葡萄等水果,同时需要适当控制饮用浓茶和维生素C的补充。

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占结石的5%-10%,多是感染后形成的结石,而碱性尿易形成磷酸铵镁结石。应控制尿路感染,饮食上宜低磷酸钙饮食,宜食酸性食物。应少进食奶制品、富含磷酸的柠檬汁、可乐、咖啡。

尿酸结石:占结石的5%-10%,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与现代人摄入过量的肉类和脂肪有关,男性多见。尿酸结石的患者应少吃嘌呤成分高的食品,如动物内脏、海鲜、牛羊肉、蘑菇等。

郭正辉说,若能将排出体外的碎石及时送检,确定结石性质,就能通过少食某类食物来起到预防结石的目的。同时,如果发现自己尿液中有结晶,建议做一个尿常规检查,因尿结晶且有感染的话,容易导致结石的发生。

诱因2

饮水少

吃肉多

此外,郭正辉指出,蛋白质摄入过多,尿道也容易长石头。尿石症的形成与蛋白质的摄入密切相关,食入过多的动物蛋白,如猪肉、牛肉等,可导致尿液中的钙和尿酸含量增加,枸橼酸盐的减少。尿钙和尿酸是形成尿路结石的物质基础,而枸橼酸盐是一种尿石的抑制物质,其含量减少会进一步增加尿结石形成的危险。所以,佳肴虽好,不可贪食。

郭正辉提醒,由于天热,人体会大量出汗,若加上喝水少,尿液浓缩,会促进晶体沉淀形成。同时,因夏季暴露于阳光下时间长,紫外线照射皮肤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和维生素A合成增多,维生素D和维生素A可促进小肠吸收钙离子,尿液中排泄钙增多,使结石的发生率大大增加。结石成因复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应该综合预防,日常生活中适宜多饮水、少吃肉。

Tips

预防结石4要点

1)夏季每天喝2000-3000ml水,以增加尿量,稀释尿中形成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沉积,亦有利于结石排出。一般每次50-100ml水,最好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口渴才喝水。

2)睡前饮一次水,可以减少尿液中晶体形成。

3)饮水主要以纯净水和白开水为主,适当喝柠檬水,少喝矿泉水。

4)注意饮食均衡,少吃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豆类、葡萄、橘子、李子、竹笋等;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多摄入膳食纤维;控制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肝脏、海鲜、啤酒等。

关注微信号

“羊城晚报·岭南名医馆”

资讯·活动·咨询

一网打尽

上一篇: 夏天一定要当心结石堵塞“下水道”,保护好你的肾!
下一篇: 远离“疯狂的石头”!油盐少一点,泌尿结石远一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