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蛇山陈友谅墓:临长江龙脉风水宝地,朱元璋曾到此题写四个字

147小编 178 2025-07-21

古墓探秘之武汉篇

作者/郑望学(80后文旅作家)

欢迎关注➕更多精彩

长江龙脉风水宝地

古‬人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身‬草莽的陈‬友‬谅‬深‬信‬风‬水‬改‬命‬。‬相传,‬陈友谅祖坟‬就是风水格局中很有名的罗汉晒肚,又‬名‬美‬女‬晒‬羞‬。‬因远观山势,酷似一大肚罗汉在悠‬然自得地享受大自然的日光浴而得名。‬陈友谅祖坟正葬于罗汉大肚上,远观恰似肚脐,釆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光华,可是是上好风水龙穴。

惟楚有才,乱世出英雄

湖北作为楚国故地,历史上名人辈出,不乏英雄豪杰,但能够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一争天下的屈指可数。元末,沔阳就出了一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友谅!

此陈友谅非《倚天屠龙记》里的陈友谅,历史上的陈友谅乃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创建大汉国,在与朱元璋一争天下时,于鄱阳湖大战中落败而亡。

作为大汉国皇帝,江汉先英,三楚雄风,死后葬在武昌长江之滨,蛇山之上,黄鹤楼下,即如今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黄鹄路尽头。

常言道: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真实的陈友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慕遇城迹作者,以史明鉴,为这位英雄老乡正名!

蛇山陈友谅墓,乃风水宝地

滚滚长江奔腾不息,武汉长江大桥上车水马龙,黄鹤楼前人流如织、人声鼎沸,而近在咫尺的陈友谅墓却少有人问津,显得格外苍凉寂寞。

陈友谅墓是武汉唯一一座封建帝王陵墓,坐北朝南,规模不大。墓垣前门竖立四柱三间石牌坊,巍峨壮观,坊正面额上以汉隶字体题“江汉先英”,背面题“三楚雄风”。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英雄的崇拜与敬仰。

从最底层的墓道经过43级(喻意陈友谅享年43岁)石阶,就是一座呈红色的圆形墓冢,墓冢前有2米多高的“大汉陈友谅墓”石碑。墓西两丈开外有一座红柱绿琉璃瓦的六角凉亭,墓东不远处立着“陈友谅生平事略”石刻。

作者探访发现,整个墓地依山而建,绿树成荫,有亭,有坊,临江向阳,风水奇佳。如果按照帝王陵来衡量,陈友谅墓无疑算是“微缩型景观”。但在亡国之君中,此墓称得上实至名归。

不过,这座落满枯枝败叶的皇帝陵墓与武汉长江大桥上车水马龙的喧嚣相比,着实显得有些凋零冷清。作者参观期间,也只见三三两两的过客,走马观花似的到此一游。

每天桥上南来北往的过客,谁又会想到?在他们脚下还长眠着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盖世英雄。

大汉皇帝陈友谅像

大汉皇帝陈友谅,成王败寇

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沔阳(今仙桃)陈友谅(1320-1363)不满当道,携弟投徐寿辉红巾军。友谅出身渔家,曾充县吏,原本姓谢,因入赘陈氏而易姓陈。

其人初识文墨,兼具武略,入红巾军后任倪文俊部薄椽,因功迁统军元帅。1357年倪谋杀徐寿辉,未遂,陈友谅杀倪于黄州,兼领其部,被擢为宣慰使、平章政事。旋率军连克赣、皖、浙、闽数十州县。

1359年陈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九江),自称汉王,屡与抗元之朱元璋争地交兵,一度进军至南京采石矶一线。然友谅称帝心切,于1360年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建都江州,国号汉,年号大义,此举导致人心离散。

彼时的大汉国版图广阔,包含湖北、河南、安徽、湖南、浙江、福建、广东、江西。陈友谅麾下拥有六十万大军以及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战船‬。

次年,朱元璋克江州,友谅退都武昌。1363年与朱元璋决战鄱阳湖,兵败,友谅中流矢阵亡,部将张定边将友谅葬于武昌黄鹄山(今蛇山)南麓。1364年朱元璋克武昌,曾至友谅墓前祭奠,手书“人修天定”四字。

以上为“陈友谅生平事略”,《明史·陈友谅传》记载如出一辙:陈友谅是一个功高弑主的枭雄。而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明史》对朱元璋极尽褒扬,对陈友谅大加贬损。。

而老对手朱元璋对陈友谅的评价则浓缩在“人修天定”四字中。朱元璋的所谓“天定”,应该有对最后决战中险胜的含义在内。陈友谅败了,却赢得对手的尊敬。

陈友谅墓旁的陈定一烈士就义纪念碑

后人眼中的陈友谅,褒多于贬

清朝谷应泰所著的《明史纪事本末》中有一段话:“元人失驭,群雄蜂发,逐鹿之夫,所在都有,独陈友谅以骁鸷之势,奄有荆楚,控扼上流,地险而兵强,才剽而势盛。

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的梁启超在所著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写道:“项羽、李密、陈友谅,时代不同,事业大致相同……这种失败的英雄可供我们凭吊的地方很多。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所著的《朱元璋传》中写道:“陈友谅虽然失败了,但他毕竟是反对元朝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作用。

有一位游人参观陈友谅墓时写下一首《谒陈友谅墓》:“南北架长桥,上下通双道。堑烟波笼夕阳,隐隐鱼龙啸。昔日统千艘,今剩余晖照。败寇成王走一遭,不枉人间道。

此外,在金庸老先生笔下,陈友谅是丐帮长老,他为人奸诈狡猾、嚣张跋扈,利用宋青书杀了武当七侠莫声谷,十恶不赦。

陈友谅二十四代孙陈惠芬女士则称:“陈友谅杀倪文俊是平叛。陈友谅并未杀徐寿辉,徐寿辉是寿终正寝。蛇山上的陈友谅墓乃衣冠冢。”

真假陈友谅墓,英雄何处埋铮骨

据悉,国内发现有迹可循的陈友谅墓共有三处:一处是湖北武昌蛇山,另一处是浙江舟山,还有一处是海南临高。其中,浙江舟山和海南临高有陈友谅直系后人,且有族谱为证,但真假难辨。

清代《湖广武昌府志·卷二·古迹志》记述陈友谅墓时,用的是“伪汉陈友谅墓”。清《江夏县志》中有明确记载,有贼人来盗墓,盗墓之时,风卷沙飞,让盗墓者魂飞魄散。且还有块“古墓禁止樵采”的石碑。

谁能立这样的碑呢?是明太祖朱元璋。《钦定四库全书·湖广通志·卷七》明确记载:“明太祖曾驻师于此,勒石山顶,禁营葬樵采。”

位于湖北仙桃的陈友谅纪念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石碑受损,“古墓禁”三字被毁,只留“止樵采”半截,嵌在陈友谅墓旁的台阶上。很少有人想起,蛇山上还葬着这样一位沔阳人。

据闻,抗日名将张灵甫曾到武昌蛇山拜谒过陈友谅,并在墓前合影留念,可谓是英雄惺惺相惜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抗日名将张灵甫在陈友谅墓前

郑‬重声明:本文由慕遇城迹作者郑‬望‬学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转发!‬

上一篇: 民间故事(蛇穴宝地)
下一篇: 农村老家坟上常有蛇出现,好事还是坏事?能不能打蛇?看完明白
最新文章